文|张建明
杨志超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核安全监督一线的青年党员们是国家核安全的中坚力量,就是生态环保事业的凿井者,他们身担重任,按照我们国家“理性、协调、并进”的核安全观,坚守使命,守护平安。
杨志超,作为生态环境部华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的一员,在生态环境部召开的庆祝建党98周年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也让我们听到一曲他们用青春谱写的核安全铁军的嘹亮战歌。
2008年,杨志超大学毕业就入职了华南监督站,成了一名公务员。在外人看来,公务员是一个很光鲜的职业,而其中的艰辛,只有身在其中的杨志超最清楚。
2008年12月,辖区内的阳江核电厂开工,作为第一批“走出去”的驻现场监督员,杨志超被派往阳江现场。那时候,从深圳去阳江还没有开通高铁,路上经常碰到堵车,一般都要六七个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周一早上四点多就要起床去赶班车,周五回到家里时已经是晚上七八点,披星戴月,两头奔波,他也因为长期坐车而落下了腰痛的毛病。
2012—2016年,杨志超又轮岗到台山核电厂驻现场监督。杨志超在阳江核电厂、台山核电厂、海南昌江核电厂等多地都留下了战斗的足迹。
作为核安全监督员,并不是坐着说说、走着看看那么简单。核电站建设期间,他要和一线工人在一起,天天与钢筋混凝土为伴;核电站运行期间,他又要做到24小时待命,有任务随时响应。
正是杨志超和同事们一次次背井离乡深入核电厂基地,一次次精准把脉发现核安全隐患,一次次查漏补缺提升核电厂运行管理水平,用“监督之笔”,书写出监督站人的“别样芳华”。
到今年,杨志超在核安全监督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1个年头了,也见证了我国核电厂事业的蓬勃发展,仅杨志超所在的华南片区,从当初大亚湾核电一个基地,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了6个核电基地。核电事业的蓬勃发展,也让杨志超有了一种“本领恐慌”,也让他有了一种好学爱学的习惯,更让他有了一种干事创业的底气。
2012年,杨志超轮岗到台山核电厂驻现场监督。这期间,他面对的是新机型、新技术,为了尽快进入情况,他一边从书本上汲取营养,一边与监督组其他同事开展合作攻关,通过不断的总结和积累,知识技能水平都有了大幅提升。
台山项目作为世界首台EPR机组,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巨大的,往往是干了很多,成果却很少。作为监督员,杨志超和同事们没有计较个人的得失,积极主动了解电厂面临的困难,协调解决难题,做好监督工作的同时,也做好服务工作。在核安全监督工作中,大力发扬“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在驻外基地工作期间,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持续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杜绝“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的弊端。
杨志超爱学习的精神体现在很多方面。在2017年底至2018年初,他参加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第4轮和第8轮的巡查工作。在巡查工作中,他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干劲韧劲和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以实际行动落实“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通过参加两轮次的巡查工作,杨志超给自己的收获还进行了总结:监督管理本身具有互通性,常规环保工作的宣传优势明显,值得核安全监督学习;一些小企业主为了经济利益,造假和违规操作的行为较多,举一反三,对核电厂监督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通过这次巡查也进一步增强了他做好核安全监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到家庭、妻子和孩子,杨志超心中总有许多亏欠。
2015年12月底,台山核电1号机组开始26天一个周期的冷试。在这26天里,杨志超21天坚守第一现场。当新年钟声敲响、万家共贺团圆的时候,杨志超正在与调试人员沟通试验要点、确认试验先决条件。那段时间,杨志超从没有因为个人问题或家庭问题,影响现场试验的进度,按计划不折不扣地进行试验监督见证,恪尽职守,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冷试结束后,杨志超和组内监督员一起完成了调试监督大纲中调试试验监督程序的编制工作,并对其中的重要试验进行了监督见证。
作为一名驻外监督员,长期与家人聚少离多,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家庭之间的矛盾,是每个监督员面临的共同课题。有了孩子之后,杨志超因为工作原因,很少到幼儿园接送孩子,更不要说是开家长会了。他记得有一次刚刚回到深圳总部工作,正好赶上上大班的孩子开家长会,杨志超自告奋勇提出要参加家长会,妻子笑着对他说:“你是该参加一次家长会,免得别人以为咱家小孩儿没有爸爸。”妻子是在和他开玩笑,但他的心里却很不是滋味。更感到不是滋味的是家长会上孩子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这个环节,杨志超的孩子在信中说到:爸爸你不要总是出差,你要陪我玩,再不陪我我就要长大了。
“纵然有对家人的亏欠,但作为共产党员,作为监督卫士,作为生态环保铁军,我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勇士,”杨志超说:“时代发展要求我们面对艰难险阻要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历史使命勇于砥砺前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坚定理想信念,强化政治责任,努力做一名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核安全铁军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