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行浩,侯 宇,赵树林,杨 阳,余万里,阿迪莱·艾力,孙小燕,赵红琼
(新疆农业大学动物医学学院,乌鲁木齐 830052)
选取24只新疆细毛羊,公羊,3月龄左右,体重(21.6±0.4)kg,来源于新疆畜牧科学院绵羊繁育试验基地。在饲喂试验前羊只进行驱虫、防疫。
麻叶荨麻于2018年6~7月成熟期采集于新疆乌鲁木齐市水西沟镇附近(海拔1 730 m,N 43°27'18",E 87°27'1"),采集荨麻从顶端向地面部分约50 cm长植株,截断为3~5 cm长后阴干。饲喂前几天用直径为1 cm筛孔粉碎机(星辉机械,新型铡草粉碎揉草机)粉碎;苜蓿干草用同样方法粉碎,而玉米秸秆青贮用5.3 cm × 4 cm孔径筛网粉碎。精饲料(育肥期肉羊粒状精料补充料,粗蛋白≥18.0、粗纤维≤11.0、粗灰分≤16.0、钙0.50~1.50、总磷≥0.40、氯化钠0.30~1.50、赖氨酸≥0.30、水分≤14.0)购于新疆天康饲料科技有限公司。
1.2.1 分组和饲喂
羊只按照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4个饲喂组:对照组、25%荨麻组、50%荨麻组和100%荨麻组,每组6只羊,按组分栏饲喂。在正式饲喂试验前,按照饲草料逐渐改变的方式预饲喂约1周。正式饲喂试验期间(2018年8月21日~9月17日,共 28 d),羊只一天饲喂两次(09 : 00和18 : 00),每次饲喂草料300 g/只,青贮150 g/只,精饲料150 g/只,并且先喂草料和青贮搅拌均匀的粗饲料,30 min后饲喂精饲料,水和舔砖可自由舔食。草料对照组为100%苜蓿,25%荨麻组为25%荨麻+75%苜蓿,50%荨麻组为50%荨麻+50%苜蓿,100%荨麻组为100%荨麻。在非采集试验数据日,羊只饲喂后放出栏,可以在圈外运动场自由活动;试验数据采集日,羊只饲喂后4 h放出栏。
1.2.2 监测指标
在正式饲喂试验开始的第 1 d、第 7 d、第 14 d、第 21 d和第 28 d监测圈舍气温和羊只胃肠活动相关指标。
1.2.2.1 圈舍气温
在监测羊只胃肠活动时间段用水银温度计在试验圈舍1.5 m高处测定圈舍温度。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的好奇心理是非常重的,但是由于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有限,其在开展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很难长时间地保持專注力,以对最终的学习效果产生了相应的影响。而在小组合作这一模式下,就可以使这一现状得到改善,增强其学习形式的新颖性、丰富性,保障其自主、积极地投入其中,将该模式的价值、效用展现出来。
1.2.2.2 饲喂后排便开始时间
监测09 : 00饲喂后羊开始第一次排便的时间(min)
1.2.2.3 瘤胃蠕动频率
在试验第 7 d、第 14 d、第 21 d和第 28 d羊只饲喂后2 h用听诊器在羊左侧肷窝部听诊并记录连续4次瘤胃蠕动所需时间,计算每分钟瘤胃蠕动频率。
1.2.2.4 饲喂后反刍活动
试验监测了09 : 00饲喂后2~4 h各组羊只反刍活动相关指标:出现反刍现象的时间(min);一个反刍过程持续时间(s),即记录3个连续反刍过程持续时间后求均值;一个食团咀嚼的次数,即数3个连续反刍过程中各食团咀嚼次数后求均值;最后统计该时间段出现反刍活动羊只数量。
各试验组数据用均值±标准误(Mean ± SEM)表示,用SPSS 23.0软件单因素方法比较各比例荨麻组同对照组的不同,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
试验在第 1 d、第 7 d、第 14 d、第21 d和第 28 d的08 : 00~13 : 00时间段(监测胃肠活动时段)记录某些时刻圈舍温度变化,试验第 1 d气温(22℃,仅记录了 1 次气温)和第 7 d气温(21.8℃ ± 1.8℃)相对较高,而试验第 14 d气温(13.1℃ ± 0.8℃)相对较低。图 1
研究表明,饲喂试验第 1 d全部羊只均有反刍活动,但是在第 7 d、第 21 d和第 28 d随着荨麻占草料比例的增加,不反刍羊只数量增加,尤其是100%荨麻组有 1 只羊在第 14 d因为不采食而被淘汰。在第 14 d,观测到各组均有羊只不反刍,尤其是100%荨麻组仅有1只羊反刍。表1
图1 采集试验数据期间圈舍气温变化
Fig. 1 Changes of barn temperature during the collection of data
表1 饲喂后2~4 h内出现反刍活动羊只数量
Table 1 Number of sheep in rumination within 2-4 h after feeding
组别Groups饲喂天次 The day of feed(d)17142128对照组Control6/66/64/66/66/625%荨麻组25% Urtica group6/66/63/66/66/650%荨麻组50% Urtica group6/66/64/64/64/6100%荨麻组100% Urtica group6/65/61/53/51/5
注:出现反刍羊只数量/该组羊只总数
Note: Amount of sheep in rumination/Total amount of sheep in the group
表2 饲喂后开始反刍时间(min)
Table 2 Start time of rumination after feeding
组别Groups饲喂天次 The day of feed(d)721对照组Control group128 ± 26197 ± 825%荨麻组25% Urtica group164 ± 10189 ± 950%荨麻组50% Urtica group165 ± 18190 ± 14100%荨麻组100% Urtica group189 ± 19*227 ± 9
注:*表示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示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下同
Note:*indicates different from control group(P<0.05), and**indicate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control group(P<0.01).the same as below
第 7 d和第 21 d观测了饲喂后羊只开始反刍时间,结果显示,第 7 d仅100%荨麻组饲喂后开始反刍时间显著晚于对照组(P<0.05),而第 21 d均无差异(P> 0.05)。表2
在第 1 d、第 7 d和第 21 d监测了一个反刍过程持续时间,各比例荨麻组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 0.05),各组均值为(40.6 ± 0.9) s。由于第 14 d和第 28 d部分羊只在采食后4 h内未出现反刍,未统计一个反刍过程持续时间。表3
第 1 d、第 7 d和第 21 d一个食团咀嚼的次数结果来看,仅在试验第21 d 50%荨麻组和100%荨麻组羊只一个食团咀嚼次数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少于对照组。表4
表3 一个反刍持续时间
Table 3 Duration time of a rumination (s)
组别Groups饲喂天次 The day of feed1721对照组Control group42 ± 143 ± 441 ± 225%荨麻组25% Urtica group41 ± 338 ± 443 ± 550%荨麻组50% Urtica group37 ± 341 ± 346 ± 3100%荨麻组100% Urtica group43 ± 237 ± 237 ± 1
表4 一个食团咀嚼的次数(次)
Table 4 The number of chew for a bolus
组别Groups饲喂天次 The day of feed1721对照组Control group61 ± 358 ± 551 ± 425%荨麻组25% Urtica group55 ± 455 ± 256 ± 650%荨麻组50% Urtica group52 ± 348 ± 349 ± 4*100%荨麻组100% Urtica group66 ± 450 ± 347 ± 6**
在试验第 7 d、第 14 d、第 21 d和第 28 d羊只饲喂后2 h听诊瘤胃蠕动次数,瘤胃蠕动频率仅在第 28 d 100%荨麻组少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试验天次均无差异(P> 0.05)。表5
表5 瘤胃蠕动频率(次/min)
Table 5 Rates of rumen peristalsis
组别Groups饲喂天次 The day of feed7142128对照组Control group1.5 ± 0.11.4 ± 0.11.3 ± 0.11.5 ± 0.125%荨麻组25% Urtica group1.5 ± 0.11.2 ± 0.01.2 ± 0.11.5 ± 0.150%荨麻组50% Urtica group1.6 ± 0.11.1 ± 0.01.4 ± 0.11.4 ± 0.1100%荨麻组100% Urtica group1.4 ± 0.11.5 ± 0.21.4 ± 0.11.2 ± 0.1*
从5个试验天次荨麻饲喂后对羊排便开始时间的影响结果分析,仅在试验第28 d 100%荨麻组饲喂后排便开始时间极显著晚于对照组(P<0.01)。从排便延迟时间同荨麻饲喂试验天次的相关性来看,对照组(R2=0.007 6)和25%荨麻组无相关性(R2=0.260 4),而50%荨麻组(R2=0.754 6)和100%荨麻组相关性强(R2=0.753 1)。表6
表6 饲喂后排便开始时间
Table 6 Start time of defecation after feeding
组别Groups饲喂天次 The day of feed17142128对照组Control group41 ± 670 ± 1755 ± 1445 ± 651 ± 1225%荨麻组25% Urtica group55 ± 858 ± 1253 ± 1560 ± 545 ± 450%荨麻组50% Urtica group55 ± 959 ± 761 ± 1063 ± 683 ± 19100%荨麻组100% Urtica group50 ± 257 ± 759 ± 1373 ± 8129 ± 40**
牛羊等反刍动物由于其消化系统复杂的结构特点,日常采食的过程中必须采食一定粗饲料,否者会出现胃肠运动功能障碍。试验监测了用新疆资源丰富的麻叶荨麻干草替代苜蓿干草作为粗饲料对羊消化活动的影响。在干草中适当添加荨麻比例,体内体外均可提高绵羊对纤维类物质的消化率[8-9]。试验结果显示,随着荨麻替代苜蓿干草比例的增加和饲喂天次的延长绵羊采食后反刍活动出现延迟,一个食团咀嚼次数减少,甚至有些羊在采食后4 h内未出现反刍活动;同时,采食后排便开始时间延长,瘤胃蠕动频率减慢。这些结果提示,饲喂荨麻可减弱反刍动物胃肠活动。反刍动物胃肠动力(尤其是反刍活动)同动物的生理阶段、日粮情况(粗细程度、成分)、环境因素、品种和疾病等影响[10-12]。之前的研究表明麻叶荨麻水提液能够剂量依赖性促进离体小肠的收缩活动[6]。可见在体和离体试验存在相反的结果。动物有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受到神经、体液的调节;而器官离体后失去了机体的整体调控,活动形式相对在体影响因素减少,利于试验观察。但是无论是饲草料,还是药物,做完离体试验后,必须要回归到动物机体进行试验。尽管之前的荨麻离体试验证明其可促进胃肠平滑肌运动,而在体饲喂试验表现抑制消化活动,这其中可能的机体复杂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Yansari等[13]报道,降低全混合饲粮中苜蓿干草粒度可缩短泌乳母牛采食与反刍时间,减弱咀嚼活动。在此次试验中也观察到尽管粉碎草料苜蓿干草和荨麻干草用的是同样的粉碎设备和方法,但是由于这两种草料本身的茎叶比以及韧性的不同(荨麻相对苜蓿茎叶比高,叶脆),粉碎后荨麻明显比苜蓿细。孔庆斌等[14]试验表明,随着苜蓿干草长度的增加,奶牛饲粮采食时间、反刍时间、咀嚼时间明显增加。因此,试验中饲喂荨麻使胃肠活动减弱,可能与荨麻本身的成分无关,而主要是其粉碎后比苜蓿干草细小造成的。
敖特根等[15]试验表明,麻叶荨麻嫩茎、叶中的蛋白质含量分别为9.33%、25.16%。刘悦秋[16]试验表明,荨麻中70%的蛋白质为可消化蛋白。张晓庆等[17]检测到营养期的麻叶荨麻植株粗蛋白含量高达34.39%,同质量较好的苜蓿的含量相近,然而随着生长期的延长,粗蛋白含量呈现递减的趋势。此外,Phillips 和 Foy[18]研究认为晒干的荨麻混合到饲料中能增加奶牛的产奶量。刘磊等[19]在海兰褐蛋鸡日粮中添加适量的荨麻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生产性能,改善鸡蛋品质。苟红晶等[20]用麻叶荨麻替代玉米秸秆粗饲料同精料混合制备成颗粒料饲喂陇东黑山羊,麻叶荨麻添加水平在30%以下,可以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可见,从营养价值来看,荨麻同苜蓿相等,甚至优于苜蓿。但是,由于荨麻植株有蛰毛,对于新鲜植株动物一般不主动采食,而在动物缺乏食物的情况下也会选择性采食干燥后的荨麻植株。因而,荨麻在饲草料匮乏的地区,如果能够进行适当的处理,有望作为优质饲草料饲喂家畜。
100%荨麻组饲喂后第7 d绵羊开始反刍时间延后;50%荨麻组和100%荨麻组绵羊饲喂后第21 d一个食团咀嚼次数分别显著减少;随着荨麻饲喂天数和添加比例的增加,在饲喂后4 h内不出现反刍羊只数量显著增加;100%荨麻组绵羊在饲喂后第28 d瘤胃蠕动频率减少。这些结果说明绵羊采食一定比例荨麻干草,具有减弱胃肠动力的作用,提示荨麻或其提取物有望用于缓解反刍动物胃肠痉挛等消化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