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姑·吐逊,彭剑勇
(喀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喀什)
目前全世界都在积极的构建生态文明,在此大环境中,要积极的传播生态文明知识,提升全民的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有效的改善现阶段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交相呼应。新疆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的高低,对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情况有着重要的影响。建设美丽中国是每一位新疆大学生的责任,也是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重要使命。因此要提升新疆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需要加强新疆高校关于生态文明教育的力度,促进大学生全面的发展,实现生态危机的化解以及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新疆大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和中坚力量。他们的生态文明意识现状直接影响着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流和方向,关系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甚至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自然界的存在、发展也是有规律的。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都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自然界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因此,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建设对全社会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21 世纪,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冲破原有的价值范围,不仅仅要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还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服务。当今大学生的素质不仅应该包括政治素质、专业素质、科学素质,还应包括生态文明层面的素质;大学生的发展不仅应该包括德智体等方面的内容,还应该注重生态文明素质的发展。新疆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新疆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过硬的专业技能和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注重新疆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加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有效建设,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对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大学生受过良好的教育,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新疆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也是我国整体生态意识水平提高的重要一环。然而就目前来看,新疆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够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具有基本的生态保护意识,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比如生活中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践踏草坪等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屡有发生,生态道德并没有成为大学生的普遍行为准则。新疆处于祖国的西北边陲,气候干燥,雨水并不充沛,尤其是新疆南疆地区更是被大片的沙漠和戈壁所覆盖,因此,每年春季都有不少时日的沙尘暴天气,生态环境相当恶劣。美丽新疆的实现不仅需要我们去建设,也需要我们去维护。建设美丽新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今天的大学生就是明日美丽新疆的建设者和维护者。因此,培育新疆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就是投资未来美丽新疆的光明前景。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理念生态。党的十九报告中指出,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1]。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与自然界紧紧联系在一起。人类社会要源源不断地从自然界获得物质和能量,才能生存和发展。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是物质世界的必然要求。因此,实现新疆社会发展和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实现新疆社会永续发展就必须注重培育新疆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2]。
这些年来,许多新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开设环保课程,组织大学生积极参加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因而大部分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环境保护和责任意识有了较大的提高。但由于有的学校对生态文明教育不够重视,起步较晚,措施不力,致使有的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破坏生态环境,浪费自然资源的现象和行为时有发生。
在新疆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大部分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有了很高的提升,但也有较少一部分学生忽视生态文明知识的学习,对于生态文明知识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满足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培养目标的要求,这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生活中大学生对于水资源的浪费,不注意关灯从而导致生态文明活动不能很好的在生活中践行,而且大学生认为新疆高校中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课程不是非常重要的,不能为自身的生活学习带来实际的收益。种种现象表明,部分学生对生态文明的了解不够深入,不够重视。事实上,虽然社会和新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了生态文明意识培养,但是由于部分大学生自制能力较差,不能够积极响应社会和新疆高校的相关呼吁,同时对于生态文明意识缺乏热情,态度较为冷漠。当然,新疆高校没有生态文明知识相关内容的考试,也使得大学生缺乏学习的热情,同时大学校园内的风气如果不是很好,加之由于社会价值取向的差异对校风班风产生了不利影响,那么生态文明保护行动的影响力也就很有限。
学校教育必须与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教育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从幼儿时期到成年,学生的思想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家长特别关心孩子的个人卫生,也很注重在理论知识课中取得成绩,但是仍有一些家长不够强调孩子的个人卫生,导致养成不良卫生习惯。同时,家长的消费观念也在影响着学生的生态文明意识。新疆处于祖国的西北边陲,因其地理位置远离中原地区、远离经济文化发达的东部地区,造成群众的思想观念相对比较保守,有些观念甚至还很落后,这一点在生态文明方面也有体现。这种情况极易导致社会资源造成浪费。人类生存的物质都是从自然界中获取,过度消耗则会导致浪费,这不符合生态文明意识建设的价值和目的。“学生过于注重物质上的满足而不重视自身精神世界的充实,从而制约着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有效培养。”因此,忽视或轻视人生基础阶段的家庭教育中对生态文明意识的培育,制约着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的提升[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逐渐进入经济社会的转型时期,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发展与精神生活水平的缓慢提升产生了极大的差距。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受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影响,新疆人民的思想观念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各种各样的思想观念也是良莠不齐。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最为活跃的年轻群体,接受信息以及新事物的能力较强,但是也从社会上沾染大量的负面、消极、狭隘的信息。由于大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和自我识别能力较差[4]。在信息大爆炸的环境氛围中,大学生难免会完全的沉浸在其中,被负面的信息所感染影响。而且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升与教育模式有着重要的关系,生态文明是崭新的文明观,要求学生站在长远的发展角度上看问题,并且积极地调整自身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解决遇到的生态文明问题。由于传统教育模式的,导致大学生主动参与到生态文明中能力不足,影响着学生解决环境问题的积极性与能力。因此,在看到大学生自身素质方面存在问题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社会生活中的逐利性现象日益凸显。很多人更看重的是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因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等社会环境氛围的营造,“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和顺应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还需在新疆大地大力提倡和宣传[5]。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生态文明是提升国家治国理念的的长久之计,大学生需从自身和点滴做起。大学生群体只有站在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历史高度来推动和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才能使自身不断融入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带动更多的人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才能在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努力下得到实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