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意写作教学理念在民族高校的探索实践

2019-08-15 00:44郭艳
教育现代化 2019年102期
关键词:理念民族教学

郭艳

(北方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宁夏 银川)

写作教学多年来使用传统写作教材和教学方法,倾向于把写作当作一种创作“心理学”“语言学”“文学”进行理论输出,教师辛苦“一言堂”,倾情“独角戏”,却并未激发学生写作热情,提高写作能力。传统写作教学满堂灌、填鸭式、理论强、实操差的弊端逐渐成为写作教学的硬伤,正是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而创意写作理念为写作教学改革带来一线生机。当创意写作的春潮渐次吹拂中文教育,民族高校的写作课程建设也跻身创意写作的队伍,在理论中探索,在实践中改革。

一 创意写作的引进和发展

作为欧美文化教育理念的“创意写作”引进我国后,逐渐影响了高校写作课程和中学语文教学。“创意为先”“实操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传统基础写作教学模式形成了强烈冲击与反思,一时间国内一些致力于教学改革和探索的高校领跑创意写作学科研究领域,如中国人民大学、上海大学以及山东大学等逾百余所高校纷纷开设了创意写作课程,为国内写作教学带来了新潮流、新变化。近年来,创意写作理念正全方位地融入高校写作教学中,给地方院校的写作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并逐步发展为一门新型学科,成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生力军[1]。

创意写作西学东渐,在当下呈现各取所需,多样繁殖的生长状态:其一是创意写作的创意文化产业发展,少数高校实现了教学指导+写作训练+作品产出+文化产业的模式;其二是创意写作理念的教学过程化探索,大中小学语文教学借创意写作改变教师教学理念方法,改善学生学习态度、写作思路和写作实践,打破僵化思维和八股作文;其三是创意写作促进生成校园创作实践成果,多数高校写作教学以此开拓学生创意思维,提升主体写作能力,收获丰硕的实践教学成果。

创意写作教学理念在中国高校写作课堂中落地生根到开花结果的发展进程并非想象中那般顺畅,“总体上看,高校本科生的写作课形式越来越开放,内容也越来越多元化。不过,教学目标的整体化设定与教学需求的个性化满足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在实施过程中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实际的教学软硬件配备之间存在不匹配、“两张皮”现象,直接导致教学计划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局部流产、落空,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无缝对接实际上是任重道远的,远不是学界研讨汇报时展现的那般高歌猛进、百花齐放、硕果累累[2]。

二 西北地区民族高校创意写作基本空白待建

创意写作课程在中国西北地区,尤其在民族高校尚缺乏真正的导入,很多高校还没有认识到创意写作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或者个别学者、教师关注了创意写作理念,撰写了学术论文,但尚未引入到教学实践中,更缺乏对民族高校创意写作教学模式本土化的探索实践。

民族高校写作教学更趋关注个体、地域和民族特点,有针对性、应用性地改革传统写作教学理念和模式尤显迫切。适应多媒体时代背景,多面立体化有效阅读,寻找个体生命经验,创意思维拓展和非虚构书写向度,满足社会生活写作需要,应成为当下民族高校写作教学改革成效最为现实的考量依据。引进创意写作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让写作成为个人情感思想表达、民族文化交流、地域文化宣传、文化产业发展的驱动力,这应是教改之本来初衷和未来愿景。

三 导入创意写作教学模式的必由之路

技术的进步促成时代的发展,在多媒体共生,融媒体驱动的大环境下,写作生态环境变化促使写作教学实践的必然变革。

(一) 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促使民族高校传统写作教学必须转型革新

当今传统媒介和新媒介叠生共存引发社会环境、传播场域狂飙突进、日新月异,写作“四体”(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前所未有地裂变组合,多重衍变。写作不再狭隘指向殿堂文学著作和作家独门绝技,而是人人可学之技,人人可为之事。

高校写作教学必须致力于解决这样的困境:一是学生学了写作原理却学不到写作技能,无法学以致用,学院式的学术语言仅仅囿于课堂灌输和试卷考核,却无法适应社会需要和实践考验;二是理论研究队伍越来越庞大,写作主体和写作载体越来越萎靡不振;三是新媒体迭生,自媒体兴起,写作主体和受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课堂教学与写作环境疏离。革新传统写作偏重“基础性”与“研究性”属性,却弱化“艺术性”与“应用性”的弊端,倡导并实现写作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文学与语言,创意与写作同步结合、协调发展[3]。

(二) 写作教学成为民族高校学生智育、德育、美育的延伸

创意写作教学理念视教学过程为学生的“自主诗化”(autopoetic process)过程,通过经验的累积敏锐、创造力的激发自生与技巧上的教授讨论作为实践基础。“第一,能让学生在交流、合作、探究式学习中获取知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让学生勇于尝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第二,以写作实践为核心,注重对群体互动的配置和调动,注重对教学创意的设计和开发;第三,培养独立思考精神;第四,让学生学会感受文学、感受生命,进入有温度的文学世界。”“写你知道的”、“客观的叙事”以及“寻找要表达的”,让学生学会从个人的记忆与生活中提取素材,或是通过社会观察完成客观的认知,形成一个认识自我、发现自我、表达自我的过程[4]。

西北地区民族高校的中文教育具有特殊性,少数民族学生对其接收、吸纳和转化比汉族学生具有更多来自语言障碍、文化差异、思维转化等方面的弱势。中文教育面对少数民族学生是存在不足的,以语言推广为主导的教育思维无法有效沟通融合民族、地域文化差异。在创意写作教学模式下,以自己的独特个体经验书写文学作品,民族与文化的差异性通过平等的创作交流获得尊重和欣赏,个体思想、情感、心理得到健康有效的表达和认同,这也是创意写作对民族高校学生德育美育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追溯创意写作的源起的时代背景和动因,正是尊重个体生命的内在特质和需求,让个体自由发声,安抚“本我”,完善“自我”,成就“超我”。通过“创意写作”的精神实践活动,打开一条独特的生命通道,遇见更好的自己。民族高校创意写作教学以更趋近个体心灵的方式向外部世界徐徐展开,引导学生更好地自我认知,形成健康的自我评价,构建友善的人际传播,对弥合民族之间、文化之间、地域之间的差异,促进文化传播和认同会起到柔性隐化的推动作用[5]。

四 创意写作之论虚行实

从传统写作教学到创意写作教学,始终存在一种困境:理论的隔膜疏离,现实的迫击追捧。从学习“创意写作”,渴望“创意写作”,到实施“创意写作”,这是一个由“虚”到“实”的艰辛探索过程,事实是科学理念的落地做实,在此期间、在此过程,创意写作在高校亦或中小学的落实推进尚需要针对性链接,整体配套设计。创意写作的出现不应是对传统写作的全面否定和剿杀,而是写作自身发展的完善,是弃虚求实的趋势。“创意”因此成为写作的催化剂和助推力,在创意写作实训中,激发创意思维,在教学中尝试多媒体和现代教育技术,适应融媒体趋势。如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张建勤教授所言:万变不离其宗。写作是一个双重转换的过程:物—意—文。“意”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写作主体的构思、酝酿,其中原理与现今所谓“创意”有异曲同工之妙。

任何学科的终极目标都是育人,学校教育是为培养人才,人才必然是德智兼具,品德修养与才学能力的结合,不可偏废。有学者称传统写作在教学目标上要求知识积累、情感培育与技能提升三者并重的局面需要被打破,倡导“创作诱导”的教学方法,即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利用有效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诱导学生“现场创作”。对此不能完全苟同,无论是传统写作教学还是创意写作教学,对学生知识积累、情感培育和技能提升的培养目标不应忽略偏废,创意写作教学与此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相反,在创意写作教学过程中应始终贯彻这一培养目标。目前需探讨和解决的是如何能更好地让创意写作教学理念在本土化发展中因地制宜、量体裁衣,找到适合中国教育实际的模式和方法[6]。

五 结语

毫无疑问,当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中文教育亟需这样的学科拓展与未来构想。通过创意写作机制释放内心诉求,联通起个体与社会,民族与国家等多层次的交流,以艺术化的文学“软化”内心与现实的冲突。西北经济发展滞后,能够意识到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思维与这个新兴的文化经济时代依然脱节的大学甚少,但创意写作的教学改革已势不可挡,民族高校引入创意写作将更好地为民族地区培养应用型人才,解决文科学生就业,促进当地文化产业发展。

猜你喜欢
理念民族教学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环保节能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