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娅
(南京师范大学,江苏 南京)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媒体技术、以及大数据处理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信息在社会中的传播形式与形态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随着5G时代的来临,以及国家和社会对数字化中国与智能城市建设的日益重视与持续投入,信息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使这种变化越来越呈现出加速的趋势,并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2,3]。相比于传统大众媒体的信息传播方式,建立在现代新技术筑就的信息传播介质及其应用之上的新媒体手段,为人们提供了更加自由、更加便捷、更加个性化、也更加智能的信息传播与交流方式[4]。基于新媒体支持的信息传播越来越便捷,越来越快速,也越来越广泛。
面对着汹涌而来的新媒体浪潮,高等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关工委”)工作如何直面服务对象和工作环境的变化,适应信息智能化发展的新形势,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资源来提升工作实效、不断拓宽业务领域、扩大自身的影响力,成为一个重要而亟待研究的课题[5,6]。
大学生是当代社会中思想最活跃的群体,其自身具有很高的可塑性[7]。他们对不断涌现的新生事物兴趣度高、接受力强、参与性浓,掌握速度快,对新媒体最为敏感、也最为易感[7,8]。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学生群体,高校关工委工作借力于新媒体手段进行发展,既是顺应时代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工作对象变化的实际需要。
首先,是适应大学生行为习惯改变的需要。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平板、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普及,加之各类互联网应用的日益多样化,为大学生获取海量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新媒体信息的综合性、时效性、互动性和便利性,使大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要,随时、随地自由选择自己所需的信息及获取信息的方式,这客观地推动了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更多地由被动接受向主动选择转变[8]。因此适应现代大学生实际需求的信息传播方式,更能得到大学生群体的青睐。
其次,是为大学生提供人性化服务的需要。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共享时代,新兴信息技术不但突破了信息传播的时间与空间限制,而且还能通过数据挖掘进行智能化信息推送[9]。现阶段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也更加强调人性化的服务。新媒体技术具有将个人碎片化时间利用起来的优势,随地连接、随时分享,最大程度地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大学生感觉到自己受到了尊重。信息推送服务更能极大地迎合大学生的信息获取心理,有利于关工委工作的顺利开展。
再次,是关工委工作创新驱动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九大”又进一步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10]。新时代的中国,创新已处于社会事业发展的关键引领地位。关工委工作应顺应时代大潮,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因此必须借力智能互联技术的支撑,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与新媒体的融合,通过工作模式等方面的不断创新,驱动关心下一代事业进入增速、增容、增力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轨道。
最后,是争夺思想道德建设重要阵地的需要。截止2018年中,我国网民人数已接近8亿,其中97%以上的网民使用智能手机获取信息,高校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占比更高[11]。美国知名学者阿尔温·托夫勒说过:“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整个世界”。当前,多元价值观汇集的网络日益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要阵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网络优势宣扬资本主义所谓的“普世价值观”,诱惑大学生认同资本主义价值理念。同时,一些不良的网络风气对良好社会风尚的树立和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虚拟社会导致的道德观念模糊,海量信息侵袭下信息污染的增加,网络监管漏洞下的网络犯罪趋升等现象,成为目前的社会问题[12,13]。高校关工委肩负“立德树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任,因此探索高校关工委利用新媒体的快速、便捷、智能、共享等优势,通过合理运用传播资源和传播平台,拓宽工作阵地,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环境,成为高校关工委工作的重要课题。
目前,高校关工委工作在借力新媒体发展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既有新媒体技术手段运用的广度和深度不足的问题,也有客观的软件硬件条件限制等方面的原因。
首先,高校关工委借力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三个方面。
1.宣传阵地的覆盖面和吸引力不足。目前,大多数高校关工委依托学校部门和学院网站建立起的信息页面,基本都是用来发布工作动态、通知公告等信息的,页面上每条消息的点击量多数不超过三位数。这对于在校生上万的高等院校来说,其覆盖面和宣传效果不甚理想是不言而喻的。调查发现,版块设计呆板、信息隐藏层次深、内容更新无规律、信息时效较差、消息发布方式缺乏创新等因素,是网页对大学生缺乏吸引力,难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的主要原因[14]。 新媒体传播快、受众多的优势未能很好地得到发挥。
2.共享与互通渠道连接不畅。离退休老同志是关工委的宝贵财富,是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主体,做好关工委工作必须要充分发挥老同志的资源优势。目前,校院纵向之间、院院横向之间通过新媒体媒介实现互联互通的程度不高,全校老同志资源不能有效发挥。这就使得关工委工作必然要受到人员不熟、对老同志所具有的优势特长了解不深等因素的影响,开展工作时受限于可供调配的人员,给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活动造成了一定难度。因此,借力新媒体开放共享的特点,打通校院、院院之间界限,通过整合全校老同志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并以此来推动关工委工作的多方位全面发展,势在必行。
3.智能互动力度有待加强。当前关工委工作仍以“面对面”和“线下交流”形式为主,如报告、讲座、座谈等,未能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客户端、APP等新媒体的智能手段。如何充分运用语音、视频等媒体特征,加强与学生间的线上互动交流,使信息传播内容听得到、看得见,尚需进一步思考。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全时段的特性,能够方便与学生保持随时随地沟通、交流和互动,有助于拉近老同志与大学生的距离,新媒体的这些优势尚待进一步开发。加强新媒体手段的应用,不仅有利于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还有利于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利于及时引导正确舆论导向,使关工委工作真正做到针对性强、效果好、满意度高。
其次,软硬件支撑与保障设施有限,制约了高校关工委借力新媒体技术发展。
借力新媒体构建新的工作平台能否有效运行,关键在于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能否适应关工委实际工作与新媒体发展的需要。目前,高校关工委工作人员大都掌握了操作技能相对简单的QQ、微信等操作技巧,但对于建立关工委公众号、APP等平台来说,相关人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熟练程度相对较弱。特别是日常工作经常需要的图文编辑、视频录制与剪辑、信息的推送和维护等工作,都需要具有相对专业知识技能的人员来做,但目前关工委普遍缺乏这类人才。在硬件配备上,过去购置的一些老旧计算机已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混合媒体应用的需求,如不对这些老旧机器进行更新换代,及时配备内存大、速度快、性能高的计算机系统,就难以实现新媒体的助力成效。另一方面,在这个移动计算的时代,在大学生群体的主流手机已经更替为智能机的情况下,如果工作人员和我们开展工作的一些老同志仍在使用旧式手机或老人机,软硬件配置方面都会显得极不对称和极不协调。因此,关工委人员自身能力和素养的不断提高,配套的基础设施及时更新,都是借力新媒体发展必须面对的挑战和需要突破的瓶颈。
第三,对前景广阔和潜力无限的新媒体手段,缺乏具有前瞻性和高清晰度的认知。
从2013年4G网络的推出,到2018年5G网络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开启项目试点,只有短短的5年时间,信息技术正在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发展[15]。预计到2020年5G应用将得到普及,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带给我们的将是无处不在、实时在线的用户新体验,全社会都将开启全连接的新时代。目前,曾经风靡大众的博客被“两微一端”取代,微博、微信、客户端、QQ成为大众新宠,现今更具智能化的微视、直播、短视频等交互平台更是得到青年人的青睐。《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2018)》特别提出,在新媒体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教育智能化将是一个发展的重点[16]。信息化社会的迅猛发展,给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社会的组织方式、运作形态等均带来了深刻变革,并必将持续地深入促进这种变化,也必将给关工委的工作理念和现有工作方式带来冲击。新媒体在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助推下,发展速度和前景远超我们的认知,也会给我们的新媒体借力工作带来困惑。如果我们对如何借力新媒体技术实现自身工作的发展,以及如何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等工作思路或理念不清晰,就会使关工委工作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跟不上新媒体发展的步伐,进而影响和阻碍关工委工作借力新媒体发展的实践。
在借力新媒体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耐心尝试和探索,摸索出一条适合关工委发展的道路,最终打造出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专业化的关工委工作新模式。以下结合工作实践,给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第一,打破壁垒,构筑资源互通共享新模式
传统的关工委工作模式受时间、空间、条件所限,使工作效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老同志资源互通和共享的渠道不畅,也限制了一些活动的有效开展。通过建立关工委APP、关工委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送“共享课堂”“共享导师”等,有利于破除壁垒,实现资源的互通共享。
1.“正德之师——共享课堂”。协调各学院老同志组建“关工委报告团”, 有针对性地定期给大学生做报告。在关工委报告团的基础上进一步组建“共享课堂”团队,精选各学院老教授、老专家的党课、讲座、报告、精彩故事等,制作成“网课”“微课”“微讲座”“微报告”“微故事”等视频资料,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推送,供校院两级关工委分享使用,并动态地组织大学生有选择性地点击聆听,扩大信息资源的受众面。
2.“厚生之爱——共享导师”。遴选德高望众、身体状况良好、具有新媒体应用技能、有意愿参与关工委工作的老同志,组建”共享导师”团队,在关工委APP、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共享导师”简介以及每位导师的微信二维码,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选择导师,用手机扫二维码加入所选导师的微信群,与导师建立联系,提出自身需求,分享导师的指导和帮助。如:我校现有8位老领导、老教授担任“青年马克思主义学习班(青马班)”学员导师,按照过去的工作模式,每位导师只能指导8位学员,8位导师总共只能指导64名学生。推出“共享导师”后,被指导帮助的学生不再限于“青马班”的学员,人数也不设限制,使更多的在校大学生受惠。导师提供的也不仅仅是在校期间的学业生活指导,“青马班”学员与导师建立深厚情感后,甚至在毕业之后仍能与导师保持联系,使关工委的关爱进一步向社会延展。
“共享课堂”与“共享导师”能有效地整合全校老同志资源,打通校院、院院间的界限,不受时间、地域限制。老同志资源实现了共享,即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又为校院两级关工委开展工作提供了便利和灵活性。展望未来,随着关工委工作借力新媒体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实现校际、省际,甚至国际间资源共享都能变为现实。
第二,开辟新版块,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关工委网页、APP、公众号等平台在原有栏目版块基础上,可以考虑开辟新栏目、新版块。如:“大师面对面”“校园漫话”“师说心语”等版块,请老前辈们在网上与学生交流治学经验、学术之路、成长经历,还可以针对不同的时间节点,开设专题交流,如:“十一”的爱国教育,“七一”的党史教育,开学初的校史院史教育,毕业季的求职面试礼仪教育等。平台还可以增加学生感兴趣的“热点时事”等栏目,相关栏目内容也不局限于关工委工作,如:设立“特别关注”“新闻热点”“时事聚焦”等栏目,引导大学生对社会焦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辨是非、明真伪、知理性,树立积极向上、客观公正的时事观。通过适时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栏目版块,更多地吸引学生关注,增加信息的点击阅读量,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使关工委工作借力新媒体的优势和长处,进入增容、增效的发展轨道。
第三,加强培训,提升实际工作能力
只有在关工委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新媒体的应用方法和技巧的情况下,新媒体在传播速度和传播效果方面的优势才能得到有效发挥,因此关工委必须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新媒体基础知识的培训。培训活动可通过举办专门的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员集中授课的形式进行,同时可以考虑对于骨干人员进行单独辅导,以确保培训的效果;还可以将新媒体使用方法和技能培训的教学材料与教学过程制作成MOOC课程、微课或视频等,通过QQ、微信、网页等平台进行推送,供有一定基础的人员学习提升。为了增强学习效果,还可以组织工作人员座谈交流,介绍操作技巧、平台维护、工作模式等各方面好的做法和经验。通过培训学习和总结交流,促进关工委工作人员逐步成长为既熟悉关工委工作,又熟练掌握新媒体应用技能的多面手,从而造就一支新型关工委队伍。
第四,寓教于乐,“教”“做”结合新体验
若使关工委开办的活动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就需要以学生为本,尽可能以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方式组织活动、开展工作,使活动项目贴近学生生活,尽力吸引更多的同学积极参与活动、融入活动。今天的校园中,大学生的行为更趋于独立和自主,他们更愿意接受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因此,应运而来的各类主题体验活动受到大学生的欢迎。
关工委可以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以主题体验活动的形式开展,象传统节日美食制作、武术、书法、国画、曲艺、茶道、刺绣、中国结编织、陶器制作、传统服饰礼仪等等,采用网上教网下做,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开展,以吸引越来越多的同学参加到活动中来。以“节日美食制作体验活动”为例:可先由关工委网络平台介绍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由来、风俗习惯、节日意义、社会影响等知识,并讲解节日传统美食的制作方法;然后关工委通过网上平台发布喜迎节日的主题体验活动通知,如:包饺子、扎粽子,团元宵、做月饼、捏青团等体验活动,接受学生网上报名;活动时老同志与学生同做同乐,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伟大祖国悠久而璀璨的民俗文化和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饮食技艺,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关工委还可以适时进行活动直播,并鼓励现场学生开通手机直播,借助新媒体进行宣传散播,以引起更多学生的关注,使活动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使更多学生对参与未来体验产生期待,从而取得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教育效果。
第五,网上发力,建立帮困助学新渠道
借助新媒体平台,有利于实现帮困助学的便利化、个性化和信息公开。如在开展“网上募捐”的活动中,关工委可通过设立爱心助学专项基金,向社会公布基金帐号,接受网上捐款,并定期在网上公布收到捐款的数额和使用情况,方便捐赠人查询善款去向,也有利于接受社会监督。网上募捐,不仅校内老师、学生可以捐资助学,还可以接受社会爱心人士捐助,捐助范围扩大,募捐的资金也会相应增加,有充足的资金才能在帮困助学中发挥更大作用。同时,借助新媒体平台,还可以通过合理方式将受助同学的成长故事和学业事迹等宣传出来,使捐助者看到捐助实效,使慈善精神得到张显和弘扬。又如在开展“网上招募”时,关工委可通过网络平台在大学生和老同志中招募志愿者,开展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如利用休息日和寒暑假担任社区、乡村留守儿童义务辅导员,为孤儿、独居和孤寡老人提供帮助等。采用网上招募方式组织活动,有利于发挥新媒体信息传播范围广、时效性强、信息发布形式多样等优势,短时间内就可能招募到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因此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内容也会相应增多,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在透析新媒体技术对社会各领域深刻影响的基础上,阐释了高校关工委工作借力新媒体发展的意义和价值,指出高校关工委必须借力新媒体发展,这既是顺应时代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工作对象变化的实际需要;通过深入分析和归纳现阶段高校关工委工作在助力新媒体发展方面存在的问题,揭示了影响关工委工作效率进一步发挥的因素;最后结合工作实际和新媒体的特点,给出了高校关工委工作借力新媒体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这些对策和建议具有可操作性,可供兄弟高校关工委同行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