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吴华东,汪铁林,谌伟民,熊春艳
(武汉工程大学 化工与制药学院,湖北 武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一带一路”的倡议是进一步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战略构想,也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1]。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能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中之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石油和天然气产量分别占全世界的53%和48%。能源的开采、运输及加工过程都需要能源化工专业人才的参与,大量需要培养一批精通相关外语、熟悉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视野,善于在全球化竞争中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能源行业国际化人才[2]。
能源化学工程专业的《化工安全与环保》这门专业课针对化学工业生产具有工艺复杂多变、原材料以及产品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和腐蚀性等特点,进行安全技术训练,分析能源化工生产中存在的危险,初步掌握化工厂火灾及爆炸事故的调查方法。另一方面,能源化学工业也是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行业。从原料到产品,从生产到使用,都有可能带来环境的污染。本课程开设成双语教学课程,双语教学也是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培养学生在化工安全、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掌握有关的专业词汇,进一步了解专业英语的语法特点,并且训练英语听、说和写的技巧,为以后工作学习中能源化工安全与环保有关科技英语的阅读和写作打下基础[3]。
本科生是工程教育最大的受益者,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参与者。随着最近新工科概念的提出,工程教育与行业发展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支撑关系更加凸显。如何制定切合实际又行之有效的课程标准,是保障学生能力培养达成度的重要环节[4]。课程标准的出发点是未来国民素质,即: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课程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课程标准也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评价不是仅仅考察学生对书本知识的掌握,而是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5]。
课程标准包括:课程信息(课程中英文名称、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计划学时、计划学分、先修课程、适用专业和课程负责人等)、课程中英文简介、课程教学要求(专业毕业要求、课程教学要求和关联程度)、课程教学内容、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学生学习建议(学习方法建议和课外阅读参考资料)、课程改革与建设等[6]。 其中,专业毕业要求分为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项目管理、终身学习等十二个方面。课程教学要求的内容为针对该课程适用专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关联程度则用字母表示专业毕业要求和课程教学要求二者关联程度。关联程度按高、中、低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
本课程的课程教学要求主要是:掌握化工安全、环保技术实施过程中的相关工程问题解决方法;具有初步设计或解决能源化工企业安全隐患、环境污染处理的方案设计能力;通过文献检索,了解国内外最新的能源化工行业安全、环保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加强学生的职业卫生教育,了解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在日常生活中也应注重环境保护及安全防护。
选用的主要教材包括:《Introduction to Engineering & the Environment - 工程与环境引论》原著Edward S. Rubin和Cliff I. Davidson,清华大学出版社、麦格劳-希尔教育集团;《化工安全工程概论》许文、张毅民主编,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和《化工环境保护概论》,汪大翚、徐新华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化工英语阅读教程》张媛媛、杨昌炎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当堂作业、课堂讨论等。教学以课堂教学、老师讲授为主,开展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展开自由讨论,最后进行归纳总结。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掌握和了解能源化工安全、环境保护的基础理论、基本问题和解决措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讲授的内容包括:化工发展对安全的新要求、危化品、易燃易爆化学品及有毒物质的概念、安全操作及防火防爆技术、职业毒害与防毒措施;化工对环境的污染、化工废气污染控制技术、化工废水处理技术、化工废渣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英文章节有:Engineering and the environment;Overall of environmental issues;Automobiles and the environment;PCB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Human exposure to toxic metals等。此外,专题讲授化工专业英语的语法特点和科技英文论文与摘要写作。
课堂上还使用了“微助教”微信服务号,每堂课学生自主签到,免去了老师一一点名的麻烦;答题环节,学生在线选择课堂练习题的答案,可及时统计作答率和正确率,便于老师有针对性地讲解错误较多的题目;老师的课件也可以上传,便于学生课后浏览;开设了专门的讨论空间,课外时间老师和同学们也可以互动探讨,继续交流。大大提高了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
双语教学是指非外语专业使用外语(一般是英语)和母语(汉语)讲授本专业相关知识和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7]。化学化工的专业词汇与化学、材料、设备、工艺、环保、安全等密切相关,大学基础英语和日常英语很少涉及,加上学生专业知识有限,因而生词量大。专业英语采用正式文体,逻辑性强,每个句子包含的信息量大、句子长、语法结构复杂,从而增加了理解的困难度。由于专业英语词汇的特殊性和学生专业知识的不完备性,同学普遍存在英译汉翻译时汉语表达困难的问题。排除生词、语法构成的障碍,文章大意同学们可以理解,但不能用流畅准确的汉语表达出来。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对翻译技巧不了解,采用“译电码”式的机械翻译法,自然词不达意或汉语不规范,二是有的同学中文基础薄弱,中文写作本身就存在问题,翻译起来就力不从心[8]。
针对以上问题,本课程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邀请法籍专业课教师Yoann de Rancourt de Mimérand博士联合授课,是我校专业课首次采用中外教师共同授课模式,也是教学改革的一种全新尝试。让更多的外籍专家走进本科课堂,能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Yoann博士结合自己的科研实际,深入浅出的讲解,风趣幽默的语言,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堂上还解答同学们提出的有关出国留学申请等问题。同学们纷纷表示这种外籍教师讲授专业课的方式使他们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课堂上也鼓励学生朗读英文课件,老师及时纠正同学的发音,例如单词的重音、定冠词的不同读法、长句的断句和换气等。这种课堂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交流,对学生的大胆表现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为了进一步加强写作锻炼,进行了课程考试方式改革。取代传统的闭卷考试,采用提交英文科技论文的方式。结合认识实习或生产实习,写一篇英文论文介绍某化工企业(或者某企业的一个分厂、车间、工段)的基本情况(例如产品名称、产量、用途等)、所用原料、生产工艺流程(含工艺流程简图)、主要设备及布置等。分析生产过程所产生“三废”,针对某一种污染物提出具体治理措施或资源化利用的解决技术方法。并分析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针对其中一类隐患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按照期刊杂志正式发表的科技论文格式,要求有论文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正文部分(包括图表)、参考文献等。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在能源化工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方面的专业英语阅读能力得以提高,掌握了有关的专业词汇,进一步了解专业英语的语法特点,并且培养和训练英文听和写的技巧。当然,从试卷上反映出来,同学英文写作能力还有提高空间,例如,有的学生被动语态运用不好,很多主动语态;动词与主语的单复数不一致;有些句子甚至没有动词,而有些句子则多个动词谓语,没有适当的连词表明句子间的关系。总的来说,学生的反馈表明他们还是受益匪浅的,表现在考研作文写作水平的提高、考研面试英文自我介绍的表达流畅、出国留学面试的情况良好等等。
教学之教的方面:需要专业课教师的外语水平不断提高,才能为双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虽然近年引进一些具有国外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但教学经验不够丰富,英语听说写能力一般。要保证双语授课质量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大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敬业精神,加强业务培训。
教学之学的方面:现在大学生的英语能力普遍较高,但学生在理解后,表述时有困难;应用英语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实验实训实践等教学环节时间紧促,学生对能源化学工程的感性认识较少,学习过程中理解不透彻。双语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学习外语并使用外语的环境,让同学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供了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学习的良好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