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我国便利店的营商环境

2019-08-14 01:52周勇
中国商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便利店营商设置

周勇

今年1月8日,笔者曾通过信访渠道就便利店营商环境问题向上海市委书记李强作了反映。1月23日,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在网上回复: (1)本市依据《上海市户外招牌设置管理办法》《上海市户外招牌设置技术规范》对户外招牌进行设置管理。要结合区域环境、建筑特点、业态需求等设置户外招牌设施,在规范有序设置的基础上,能展现户外招牌的个性化,并没有要求全市户外招牌完全统风格等。经过我们调研和实地检查,确实有个别街镇在户外招牌的管理整治过程中采取了简单的方法,统制作了招牌。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已在户外招牌精细化管理过程中进行逐步改进完善。 (2)关于户外招牌数量问题,“上海市户外招牌设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中、小商铺设置户外招牌的数量般符合‘一店一招的要求”。 (3)关于招牌夜间亮度和内容问题,户外招牌的设置要符合《上海市户外招牌设置技术規范》和《城市环境(装饰)照明规范》等相关规范要求。从这个回复可以看出,招牌统一,事出有因;实际操作,方法简单;一店一招,有据可依。有关部门称,已经设立专人负责做这方面的工作。但愿在不远的将来,企业可以自主设计、安装个性化的店招。

只允许商店“一店一招”是没有道理的。商店的招牌是一个“体系”,从上到下包括屋顶广告塔、横置屋顶招牌、壁面招牌、侧立面突出招牌、悬垂幕布、窗面招牌、正立面招牌、小型突出招牌(如为老人设置出租车扬招点、除颤器安置点)、遮蓬式招牌、悬挂式招牌、立式招牌等。商店可以根据物业的条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选择“招”还是“多招”,这才是合理的。改变“一店一招”这个规定,不仅不会给城市“添乱”,反而能使城市更“妩媚”。

3月27日,商务部流通司尹红副司长到上海调研便利店,上海市商务委召集罗森、全家、好德可的、快客、中石油昆仑好客、猩便利、苏宁小店、上海连锁经营协会、上海商学院、新线研究所等召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主要是谈行业面临的营商环境。

当天晚上,《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资深商业记者吴卫群对笔者表示,连夜赶写便利店营商环境的内参,希望笔者提供些行业素材。笔者如实罗列了五个方面:是道路禁停黄线影响卸货,二是街道统制作招牌违背现有法律法规,三是许可证办理速度慢影响正常开业,四是监管部门过度管理影响正常营运,五是服务增项受制于现有政策法规。

最近又发现了些新情况:

第一,加油站便利店的生意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差,昆仑便利有些店年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甚至有几家店的年销售额超过了2000万元(含保险业务代理费收入)。但加油站便利店要增加新业务与现有的政策法规有冲突。从前的很多加油站都设有洗车服务,如今大部分都关闭了。原因是开展洗车服务的前提是安装二次废水循环设备,每台成本约10万元,主要是没地方安装。加油站便利店要增加汽车服务的相关业务,城市道路交通管理部门则按照“三类标准”要求设置工位,起码要有250平方米的场地,这也难以做到。

第二,推行垃圾“干湿分类”以后,便利店设置分类垃圾桶,有10%左右是顾客吃剩的“湿垃圾”,顾客随便扔进垃圾桶该由谁负责?“假打者”若发现这种干湿不分的现象,便利店又有可能被敲诈勒索。

第三,个体加盟便利店是大趋势,但是个体户至今仍无法办理二类医疗器械备案证,所以加盟店就无法销售此类商品。

第四,便利店提供免费的WIFI服务,但要通过有关网管监控部门的即时认证,反映速度慢,影响到了顾客体验。

第五,非处方药(OTC)在便利店不好卖是有原因的,其中有:在便利店卖药,消费者有需求,但可卖的药并不多,所以,便利店卖药始终难成气候。常见的感冒用药、止咳镇痛类、胃肠道用药、清热消炎类药、维生素补益类药品都属于OTC药品。但OTC中又分为甲(红底白字,即红色OTC)、乙(绿底白字,即绿色OTC)两类,便利店只能卖绿色OCT药。很多常用药属于红色OTC药,在便利店不能销售,所以乙类OTC药品基本上属于“鸡肋药”,卖药要建立各种台账,投入的精力很大,但却做不了多少生意。业内估计,我国OTC市场规模已超过3000亿元,零售药店占比超过六成,很多城市的药店其实比连锁便利店还要多。如在上海,截至2018年12月底,市内便利店为5519家,各类药店(含成人保健品店)有7000多家。药品销售分类管制太严格,很多常用药在便利店都不能售卖,既没有达到便利居民的目的,也未能给企业增效。这是一个行业部门之间、行业之间的利益争夺问题。

针对便利店制定很多扶持政策不一定有效,已有的好政策“做实到位”,给企业松绑,就能帮企业的大忙。同时,也可以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制定一些新政策。如针对老龄化比较严重的情况,可以利用引进大学生创业的扶持资金,对大学生加盟著名便利公司给予 定的启动资金支持。又如便利店经营药品,药店经营鲜食,两者可以通过跨界合作有新的发展。医养结合的护养院与银行等可以引进富有特色的小型便利店。在社区商业改造过程中,要鼓励街道适当清理些脏乱差的铺面,将小门面整合成70—100平方米,将便利店引进社区,以提升社区商业形象,也能便利社区消费。

但关键是要做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笔者在对上海便利公司以及全国便利店行业的访问调查中获悉,企业诉求最强烈的问题是:提高政府管理效率,适当放宽对便利店的管制。如办证时间大于免租期导致租金损失的问题。哪儿要发展、哪儿不要发展,这些问题不用商务管理部门考虑。一个城市到底应该开多少家便利店,小区门口要不要开一家便利店,这些事也不用商务管理部门考虑。企业关心的问题是:证照发得快一点、治安管理不要瞎指挥、卫生管理要符合实情,文件不一定要法人签字,可以授权签字。“一店一招”不合商业逻辑。国际著名品牌没必要再弄个中文招牌。商务管理部门不用做便利店发展规划,只要多深入企业基层,与相关部门协调就可以了。

总体来说,在政府高度关注便利店发展的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改善营商环境上,不要去做便利店发展规划,更不要去做外行指挥内行的“傻事”;要系统梳理与零售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碍流通发展、便利消费者的规制要废除或修订,使其符合新时代新情况要求。

猜你喜欢
便利店营商设置
渝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激活母城发展新气象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各地便利店有多绝?全国网友吵翻天了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变电站五防系统临时接地桩的设置
便利店指数
ControlUWP 让Windows 10的设置更方便
浮窗手势让手机操控更轻松
一张图看三运营商政企业务
步步高年内将开10000家便利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