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静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根基,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它在国家發展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为初中生树立正确的民族精神,而且可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文章重点对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路径进行了阐述,以更好传承我国的文化精神。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传统;文化
1 传统文化融合语文课堂的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中西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西方文化受到更多人的追捧,而我国传统文化开始慢慢被人们遗弃,在此背景下,为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现阶段研究的重点。随着新课的不断改革,要求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这也是我国义务教学的发展趋势,因此,这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以将传统文化更好融入语文课堂教学中。
2 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相关路径
2.1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呈现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
通过对多媒体进行利用,将课程内容通过直观、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显示出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这对于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素养非常重要。教师在上语文课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声情并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丰富语音、画面的刺激感染下,对语文教学产生兴趣,充分理解书本内容的含义,以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识到多媒体课件的重要性,并更好对多媒体课件进行利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并使其从内心深处感受并领略到传统文化的内涵,从小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精神。
2.2对汉字的特殊结构进行分解,引领初中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汉字是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特别的字形结构和音律格调,在全世界是唯一的表意字符。初中教师在汉字教学中,需要根据汉字的结构特征和演变过程,引导学生学习丰富而独特的汉字文化,从内心感受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与魅力。示例:在分析汉字“ 休”和“ 炎”的结构时,可以通过下述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字的含义,比如可以将汉字“ 休”表达为一个人疲倦了,靠在一个木头上休息;将汉字“ 炎”,表达成两个火子叠加,会发散大量的热量,换句话说,也就是变得非常热的意思。此外,初中教师在汉字教学中,可以将其与历史文化相结合,来解释汉字的结构,使学生更好对汉字的文化含义进行理解。范例:“社”,偏旁部首“ ネ”,指的是“ 神”的意思,所要表述的是古代人们崇拜神的心理,右边加上一个“土”,指的就是与土地相关的神,原始含义是土地神,扩展含义也是“国家”的意思。
2.3开展诵读经典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是常用且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在学生理解传统文化精髓方面发挥着重要意义和作用。 在结合“诵”与“读”的过程中,反映出丰富科学的教育形象。由于我国汉字的节奏韵律非常独特,特别是在简短而典型的诗词中,它们的词句看似平庸,但在诵读过程中节奏韵律感极强,初中生非常容易掌握诵读要领。虽然初中生当时无法理解诗词的含义,但是他们通过诵读可以培养语感。在重复诵读过程中,古文的精髓可以被铭记于心。
2.4推行层次化、递进式的初中语文阅读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初中生的年龄和学习阶段,对语文阅读进行分级和进阶式教育。教师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对诗歌朗读和阅读图画的形式,深入浅出的使初中生对古代诗词歌的含义进行理解。例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述咏柳时,可以通过在多媒体软件上呈现春风吹拂柳树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并理解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含义;而在中年级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诗文中表达的情感和语言进行体会,并在阅读诗歌时带入情感体验。示例:教师在古诗赠汪伦课程教学中,可以先向学生抛出疑问,如“汪伦为什么要踏歌送李白?”通过向学生提出类似于这样的问题,让学生领略到汪伦对李白的情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桃花潭水三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诗词蕴含的情谊。如果教学对象是高年级学生,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推敲疑难词句,通过对诗词创作意境的想象,领略诗词要表达的含义。例如,教师在《赠孟浩然》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寻找表达孟浩然与李白情谊的诗词,并完成解读诗文含义的任务。
3 结语
良好的传统文化具有极强的教育作用,尤其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提高初中生学习语文的能力,而且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为初中生夯实文化基础,使其领略到传统文化的精髓,最大限度提高初中生的文化涵养,从而使传统文化渊源流传,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王艳丽.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0,14(15):80.
[2] 祁永忠.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实践探析[J].科技资讯,2020,18(14):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