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
摘 要:作为小学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语文教育是学生三观素养培养的重要科目。为了充分体现小学语文教育功能、教育价值、教育意义,教师就需要谨慎处理,做好教学改革工作。在国内多次的教育改革中,社会出现了非常多的新颖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改革不仅仅是为了跟上时代脚步,同时也是为了让教师能够更好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空间。本文将立足新课改视角,分析小学语文课改问题、课改办法,旨在提高教育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教学质量
语文是一门和我们生活关联密切,作用十分突出的学科。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立足实际,做好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思考。教师要在保障教育有效性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喜欢上语文学习,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1 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改革遇到的挑战
虽然我国已经推行教育改革多年,并进行了多次的尝试,但是很多地区因为教学模式、教师能力等因素限制,许多教师仍旧在用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无法保障教育有效性。当前小学语文存在很多局限性问题,主要体现如下:
首先部分教师教学观念守旧、陈旧。在多次的教学改革中,虽然很多地区的语文教师都有明白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但是还是有一小部分教师并没有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思路。仍旧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教学[1]。单调枯燥的方法无法吸引学生课堂兴趣,难以推动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这是当前我国语文教学最大的挑战、最大的问题,需要优先处理。
其次很多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单调无趣。在国内课改推进中,教师需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摆脱传统教学方法束缚。但是因为很多教师没有及时改变自己的教学形式,仍在用传统方法,所以课堂的主人翁仍旧是教师。学生在被动学习中,不仅无法保障自己的学习质量,甚至有大概率出现学习抵触心理[2]。
2 新课改视角下的小学语文教改方法
在国内教育改革持续性推进的今天,语文教师需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师需要主动响应并积极参与到教学改革过程,要做好教学方法多样化创新[3]。构建公平的教学氛围、教学评价体系环境。这样学生才能够深入其中,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热情。
2.1贯彻以生为本理念
为了更好的体现出时代教育追求、时代教育价值。教师就有必要将课堂还给学生,要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教育追求、教育方向。教师需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公、主人翁。学生是教育目标,同时也是学习中的主体。语文教师课堂上一定要立足这一点理念、这一点要求,引导学生,让学生迸发课堂活力,开发学生潜力。对此教师可以选择合作教学方法。也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让学生主动讨论、主动提问、主动回答问题。这种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放下抵触、戒备心,主动参与到知识交流、知识互动。比如在学习《将相和》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每个组讲解一个部分内容。为了更好的讲解知识,学生就会提前认真预习,并做好资料的搜集。课堂上学生灵活的讲解知识,学生感受到了学习、教学的双重魅力。学生提出了很多具有意义的问题比如这篇课文所表现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蔺相如和廉颇能够拥有如此大气的态度。
2.2转变方法结合生活实际
语文作为生活化学科,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开展教学,这样学生才能够更积极、更主动的参与到学习活动,表现出自己的热情、积极学习态度。可以说课堂作为语文教学的主要构成,课堂教学成败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对此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师有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这样才能够呈现出优秀的课堂精神面貌。小學语文教师课堂上需要将生活与知识联系到一起。这样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完成学生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2.3改革教学评价
过去语文教学中,教师评价学生往往只看学生的最终成绩。传统教学评价和当代的教育追求、改革方向并不契合,甚至存在冲突。面对这样的视角、这样的背景、这样的环境,教师需要转变和改革教学评价思路。教师需要综合考虑,全方位培养学生成绩,提高学生能力。从学习能力、成绩、方法、态度和进步幅度多个角度出发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素质。只有全方位评价才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进步与成长,迎合新课标教育追求和目标。
3 结语
为了更好的提高我国教育质量、教育水平,教师就需要重视教学方法创新。新课改可以看做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深度改革。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教育改革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思路、改进方法,旨在提高我国教育水平、教育力量。
参考文献
[1]杨红莉.浅谈小学语文如何推进教学改革[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47.
[2]胡水英.立足课标,促进语文教学改革[J].江西教育,2019(32):71-72.
[3]陈文娟.深化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学生整体素质[J].才智,2019(27):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