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带来知识,也促进思考。一个勤于思考的民族,才不会丢失理性和创新精神。在很多欧美国家,阅读的习惯已经深深融入了人们的生活;他们对于培养阅读习惯所做出的努力,值得我们借鉴。
以色列多年来一直稳坐世界各类阅读量排行榜的头把交椅——无论从报刊浏览量还是人均图书馆拥有量来看,以色列都被公认为最有阅读传统的国家。
传统媒体与实体书店在以色列并没有遭遇像国内一样的严峻挑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以色列,每周五晚到周六是安息日。安息日当天,不能碰任何带有火和电的东西,公交停运,商店、饭店也大多关门,唯有书店会迎来络绎不绝的顾客。因此,以色列人阅读量大,除了犹太民族本身重视教育外,还有宗教的原因——很多人习惯了通过阅读来度过安息日。
在地处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的新赫兰德学校,学生们表示,自己平时阅读的多是趣味性和娱乐性书籍。不过,为丰富他们的读书内容和扩大知识面,老师通常指定他们读一些知识性、社会性和文学类读物。每次读完老师指定的书后,班里都会留出两节课或半天时间,讨论书的内容或读书心得。持相同观点的同学三五人自由组成一组,跟持其他观点的同学展开辩论与沟通。这样全班同学对所读的书才会全面地、多角度地认识和理解。
这样的阅读课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了同学们的求知欲和世界观,领着孩子们在书的海洋中遨游,让读书与生活、学习与处世融合起来,相互促进。
一项调查显示,70%的德国人喜爱读书,一半以上的人定期买书,三分之一的人几乎每天读书。与有些国家老年阅读者居多的现象相反,在德国,30岁以下的年轻人读书热情最高,50%的孩子表示喜欢读书。
除了家庭、学校、图书馆之外,德国政府和社会十分重视青少年阅读推广,近年来推出了形式多样的青少年阅读推广活动。比如,在“全民朗读”活动中,德国阅读基金会在政治家、作家、电影明星、运动员和其他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宣传朗读活动,其中包括明星朗读、志愿者朗读、亲子朗读、朗读比赛等。这样既可以引起青少年的注意,又可以提高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在伦敦,无论在巴士、地铁,还是广场上,到处都能见到读书的人。到了世界读书日,每年单是学校、图书馆、书店所举办的庆祝活动便已超过1000项,其中包括故事人物模仿大赛、各类型的书展等。有些教育机构和书店还会向小朋友发出面值1英镑的图书日代用券,让他们到图书日成员书店换购一本喜欢的书。
美国各大主流媒体都会排出本周畅销书榜单,最大的在线购物网站亚马逊,更是每小时更新一次畅销书榜。不仅如此,私人推荐对人们选择书籍也有着巨大的影响。美国最有名的主持人奥普拉的网站上,有一个“奥普拉读书俱乐部”,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网站上推荐几本书,被推荐的书会受到数百万美国人的疯狂追捧。除了名人推荐,美国的图书馆和社区时常会有书友聚会活动,大家坐在一起谈论最近看过的书,制订接下来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据《光明日报》、新华网、人民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