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屯村:小蒜苗长成“金条条”

2019-08-14 05:29:10任国栋
中国火炬 2019年8期
关键词:刘新蒜苗客商

任国栋

刘新(左)向蒜农传授蒜苗种植技术

辽宁省葫芦岛市南票区高桥镇万家屯村关工委的刘新,今年53岁。2006年,他以蒜苗种植为主营项目,成立了万家绿丰蒜苗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120万元。经过多年的稳步发展,合作社基地面积由最初的70亩发展到现在的660亩,入社会员由开始的5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800多人,辐射带动1516户贫困青年农民脱贫。刘新被当地人誉为“东北蒜王”。

典型带动 扩大规模

万家屯村的蒜苗种植,可追溯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尽管已有40多年的种植历史,但一直是自产自销,完全依赖本地市场,经济效益也非常有限。为了发展壮大这一传统种植产业,刘新放弃了自己原来的加工企业,带头建大棚种蒜苗。他从经纪人做起,独自开辟外部市场,帮助贫困青年农民种植蒜苗,并统一进行销售。在合作社成立初期,青年种植户仅有30多户。直到合作社逐步规范后,这一产业效益日趋稳定,前景广泛看好。按照高桥镇关工委“扶青致富”的要求,刘新帮助500多户青年农民加盟合作社,使万家屯村蒜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刘新在进行蒜苗打捆

集中采购 节省成本

蒜苗生长所需要的大蒜,主要来自于山东和黑龙江。合作社成立后,为了节省成本,刘新一方面加强对大蒜供货渠道的沟通和联系,并以良好的信誉同蒜农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根据社员的订购需求,合作社实现集中采购、统一分派,不仅节省了人力、物力,还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2014年,合作社从山东购进大蒜3900万斤,仅此一项,就可为社员减少成本支出150多万元。

强化培训 创新技术

近年来,针对本地蒜苗种植科技含量低的问题,刘新充分利用生产空闲时间,对青年蒜农进行集中技术培训,再辅以生产指导,传授的都是他自己积累的土经验。随着规范化程度越来越高,刘新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经验不够用了。为此,他专门聘请了沈阳农科院教授佟成富、省级农业科技调研员周速,对青年社员进行了标准化培训。之后,又聘请本村技术尖子为技术员,为青年社员进行全方位的生产技术指导。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种植经验,刘新改进和创新了棚顶覆盖技术、无土栽培技术、冷藏技术。技术培训的开展,技术人员的聘入,传统技术的改进,为蒜苗产业的长远发展搭建了稳固的平台。

统一标准 打响品牌

为增强蒜苗的市场竞争力,合作社注册了品牌商标,并通过了无公害生产基地的认定和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认定。同时,刘新制定了严格的生产制度和统一的生产标准,实行统一供应生产原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收购销售,从而以品牌树形象,以诚信揽客商。2009年,有一户社员的蒜苗高度超出了规定标准,虽然提高了蒜苗产量,但影响了蒜苗质量。刘新及时联系客商说明情况,并立即退货,这就不可避免地耽误了发货时间,但客商被诚挚的服务所感动,对合作社蒜苗的品牌和质量也更放心了。

拓宽市场 畅通销路

2006年,合作社刚刚成立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当年大蒜进价每斤1.06元,而本地蒜苗价格却是每斤0.5元,这意味着,除去前期投入和人工成本,每户都是亏损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社员们都不知所措了,有的甚至都绝望了。看到这种情况,刘新果断放弃了本地市场,只身前往外地联系客商。半个月后,他带回了沈阳、大连、长春等地客商,并以每斤2.6元的价格收购了社员的蒜苗。危机解除后,刘新深刻意识到合作社在市场开发方面存在的短板,特别是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销售市场的饱和,今后还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为此,刘新组建了营销团队,先后拓宽了鞍山、吉林、海拉尔等地的市场。与此同时,刘新还积极加强横向联合,通过与其他合作社建立业务往来,进一步扩大了销售渠道。如今,合作社蒜苗销售市场已经遍布东北三省。销售渠道稳固了,销售价格也大幅度提高。2015年,合作社累计销售蒜苗8000多万斤,实现销售收入超过亿元,社员每户人均收入4000多元。

科学管理 规范经营

合作社成立以来,刘新逐步探索出了一条规模化、集约化的经营模式。在多年的潜心经营中,他一直坚持“诚信合作为民,服务产业兴社”的经营理念,外抓产品订单,内抓合作服务,自抓精细营销,逐步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合作社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行机制,下设成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并按内部职能分工聘用了生产技术人员、财务人员、基地管理人员、市场营销人员。难得的是,合作社的银行信用等级也达到了AA级。每年,合作社都要协调农商银行等金融部门,通过联名担保的方式,为资金周转困难的贫困青年农民社员贷款,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2015年至今,合作社先后为社员担保贷款200多万元。在财务管理上,合作社实行“阳光财务”,每年合作社的收益除支付工作人员工资外,全部以年终分红的形式发放给社员。社员家庭的最高收入实现30万元至40万元,最低的也有10万元。合作社还对周边农民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了脱贫致富。

目前,万家绿丰蒜苗专业合作已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蒜苗生产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合作社赢得社会广泛认可,2008年被评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1年被评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如今,刘新“东北蒜王”的名号叫得更响亮了,干劲也更足了。他说要带领当地更多的贫困青年农民走上发家致富之路,为带富一方百姓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
刘新蒜苗客商
基于CSPI的云南省1961—2016年六大流域季节干旱差异分析
小蒜苗成长记
下一代英才(2022年2期)2022-02-28 23:26:32
Pure annihilation decays of and in the PQCD approach
展氏菜行
故事会(2019年8期)2019-04-20 12:48:04
幸福的蒜苗
种蒜苗
蒜苗成长记
第四届世界客商大会在梅州开幕
客家文博(2016年1期)2016-11-15 03:54:24
这一瓶
幸福·悦读(2016年9期)2016-11-08 17:23:47
继父背上的“漫画少女”:我这辈子就粘死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