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詹姆斯·奥康纳的生态正义理论

2019-08-13 17:08宋亚秀
锦绣·上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

宋亚秀

摘 要:作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奥康纳开创性地提出了资本主义双重矛盾理论,从根源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不可持续性。奥康纳主张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国家关系上重构社会发展模式,提出以“生产性正义”取代“分配性正义”,主张建构生态社会主义理想社会。

关键词:资本主义双重矛盾;生产性正义;分配性正义;生态文明

一、奥康纳的生态正义理论的建构基础

1、理论基础: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二重矛盾

奥康纳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双重矛盾,第一重矛盾是马克思主义所阐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即资本为了无限制的追求利润而不断地扩大生产与社会购买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必将带来经济危机。第二重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与生产条件之间的矛盾。奥康纳参考卡尔·波兰尼和马克思的“生产条件”思想重新定义了生产条件的概念:“生产条件是指这样一些东西,它们并不是按市场规律(价值规律)生产出来的商品,相反,它们只是被当做商品来看待,他们只是具有‘虚拟价格的‘虚拟产品。”奥康纳遵循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条件的认定范围,认为生产条件主要包括三种:一是“生产的个人条件”,即工人的劳动力。二是“外在的物质条件”或“自然条件”,主要是指生产资料的自然财富和劳动工具的自然财富(如:瀑布、用于航行的河流、树木、金属、煤炭等),也可以指进如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中的自然因素。三是“社会生产的公共的、一般性的条件”,即“交通与运输的设施”。以生产条件为核心范畴的资本主义第二重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性和资本主义生产条件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第二重矛盾所引发的第二重危机是生态危机。

2、现实背景:资本主义未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把经济增长和利润放在首要关注位置,这种掠夺式的生产方式与生态严重对立。利润的最大化不断驱使人们去破壞生态环境,生产成本的降低远比生态环境保护重要得多,这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逻辑”。资本主义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在本性上是反生态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与生态学是相抵牾的,资本主义将自然看做资源的“水龙头”和倾倒废弃物的“污水池”,只是索取。生产条件的肆意掠夺使得资本主义的可持续发展更是成为空谈,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失衡日益严重,驱使人们不得不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命运、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思考。

资本主义的双重矛盾导致的双重危机使得资本主义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不可能实现的命题,虽然资本主义对此做出了努力,比如通过“分配性正义”来偿还欠下的经济债务、生态债务,由于“分配性正义”只面向分配,其结果是造成需求的无限扩张,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直至无法承受,所以不能解决生态危机更不可能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此,奥康纳提出以“生产性正义”代替“分配性正义”的生态正义理论,力求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源头——生产这一领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为资本主义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反对“分配性正义”主张实现“生产性正义”

1、分配性正义及其非正义性

至少有三种类型的“社会分配性正义”,即有三类与团体或阶级而非个人相关的正义。主要包括:(1)经济的正义。它有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财富和收入 的平等分配,另一方面则是财富和收入的生产负担的平等分配。(2)生态的或环境的正义。它也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环境利益(如风景、由河流灌溉的农场土地)的平等分配,另一方面则是环境危害、风险与成本(如靠近有毒废弃物的倾倒场所;受到侵蚀的土壤)的平等分配。(3)社区的或公共的正义。它是指资本主义生产和积累给某些特定社区所带来某些利益和损害——如财产、道德、价值、调控能力等方面的利害关系——的平等分配。奥康纳认为,在分配性正义中都存在着某些团体对其他一些团体欠下的社会性债务,它应该被分期偿还掉。这种债务有:资本主义追求剩余价值从而对被剥削的劳动者、妇女、少数民族和其他一些人所欠下的,以及当代人对后代人所欠下的经济债务。北部国家对资源被掠夺、接受废弃物垃圾的国家以及地区所欠下的生态债务。

2、将人的需求最小化的生产性正义

奥康纳指出,“生产性正义强调能够使消极外化物最少化,使积极外化物最大化的劳动过程和劳动产品(具体劳动和使用价值),例如,如果某个公司致力于社区建设、工作中自我发展的可能性、对有毒废弃物的拒斥等,那么生产性正义就对其持赞成态度。生产性正义将需求最小化,或者说,彻底废止分配性正义,因为,分配性正义在一个社会化生产已达到高度发展的世界中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正义之唯一可行的形式就是生产性正义;而生产性正义的唯一可行的途径就是生态社会主义。”奥康纳认为,正义唯一可行的形式就是通过生态社会主义而实现的生产性正义,而且在日益社会化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体制的发展形势下,唯有以生产性正义为导向,才能尊重自然的特性,处理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自然维度和文化维度,规范社会生产的理性,致力于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平等。

3、“生产性正义”代替“分配性正义”

奥康纳认为,分配性正义的实现是以金钱万能论为前提和基础的。第一,金钱万能论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金钱不能衡量人的健康、寿命和安宁。奥康纳批判资本主义分配性正义中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制定一个合理价格的唯一方法就是:计算辐射受害者遭受的收入损失,然后再加上健康受损带来的医疗账单和一般的“痛苦”。这并不是一种人性化的补偿方法,也并没有实现正义。第二,随着日益社会化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体制的发展,意味着分配性正义将越来越不可能获得合理的测定和实施。即分配性正义没有实现的土壤和基础。第三,“分配性正义”的实施更是加剧了自然资源的承载压力,继续“分配性正义”只能使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分配性正义”是一种釜底抽薪的措施。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可持续存在和发展,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的平衡,奥康纳提出以“生产性正义”取代“分配性正义”。

三、建构生态社会主义理想社会

奥康纳的生态学社会主义构建是在生态危机的背景下实现的对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改良。第一,社会政治上,主张基层民主、批判精英统治,问题的关键在于使国家民主化,尤其要消除脑力与体力、思维与实践之间的差别;第二,经济上,奥康纳用“生态学社会主义”这个术语来界定这样一些理论和实践:它们希求使交换价值从属于使用价值,使抽象劳动从属于具体劳动。使生产资料社会化。注重对生产条件的保护。第三,思想文化上,主张生态文化,培育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敏感性,要极力扭转导致自然异化、人的异化以及劳动异化的传统的思维模式。第四,在国际上,奥康纳主张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平等以及财富收入的再分配,更注重国家间的公平正义。生态学社会主义是指一种在生态上合理而敏感的社会,这种社会以对生产手段和对象、信息等等的民主控制为基础,并以高度的社会经济平等、和睦以及社会公正为特征至此,奥康纳的生态学社会主义就在理论上构建起来了。

奥康纳的生态正义理论注重对生产条件的保护,反对异化消费等主张,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奥康纳提出“生产性正义”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角度,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既要强调“分配性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分配领域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要强调“生产性正义”,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把促进获得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个人物质利益同保护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净的美丽中国是当代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詹姆斯·奥康纳.自然的理由———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研究[ M ].唐正东,藏佩洪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郑湘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环境正义探究[J].环境教育,2009(11):14-16

[3]解保军.社会主义与生态学的联姻如何可能?——詹姆斯·奥康纳的生态社会主义理论探析[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05):189-193.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
基于TOPSIS法新疆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测度评价
读《有机马克思主义》
论周秦生态伦理文化及其当代价值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落实策略
浅议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落实策略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发挥检察职能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现状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