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娜
摘 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也需要进行较好的改革,其中,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需要得到更好提升。通过对现阶段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状况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配置状况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可优化程度依然较高,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不健全也倒逼资源配置上进行较好调整与优化。本文将对新时期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状况进行分析,并就如何更好提升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农村金融;资源;配置
国家层面对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金融服务体系完善的紧迫感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紧迫感也不断提升。现阶段,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难度较大,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状况并不理想。大多数地区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上较为茫然,三农有关金融服务体系的完善进程中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鉴于此,探寻出更好提升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策略十分必要和重要。
一、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概述
三农事业发展离不开金融服务的有力支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当前也得到了很多关注,金融资源配置上的优化更是成為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发展的前提[1]。当前,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上依然存在很大不足,一方面,农村地区金融资源总量相对较小,另一方面,农村金融服务往往也只是惠及一部分人的金融服务。即便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现实紧迫感较强,但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提升。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上虽然有很多策略可以被选用,但农民群体信用意识较差,履约能力较低,对金融服务的认识较为有限等严重影响到了农村金融资源配置层面的优化,想要在短时间内提升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也并不简单。对于各级政府以及农村地区主要的金融机构而言,如何较好提升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也是值得思考的现实性问题。
二、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难点
(一)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政策性引导力度薄弱
金融的发展一直以来都十分敏感,政府也极为注重金融相关宏观调控权利的掌握[2]。农村地区金融服务体系较差实际上与政策上并未进行较好兼顾有直接关联。特别是金融服务资源总量较为有效的情形下,金融资源在配置上往往想成熟地区倾斜,农村地区金融资源总量较小时,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也较为低下。近几年,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虽然得到了较多关注,但与农村地区金融体系发展直接相关的政策较为缺失,缺乏了政策层面的引导时,所谓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也只能是一种金融市场进行的自发性调节。在这一状态下,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优化的受重视程度虽然可以得到较好提升,但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依然会维系在较低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调节本身便带有一定的滞后性,资本逐利性影响下,金融资源也势必会向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的城市地区聚拢,城乡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也会存在明显差异。
(二)农村地区既有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不足
农村地区既有金融机构服务能力不足也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无法较好提升,作为金融服务的提供主体,农村金融机构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如何进行金融服务上的提供都会对金融资源配置状况产生影响。当前,信用社、邮储银行和农业银行是农村地区常见的金融机构,但此类金融机构均为传统的银行类金融机构。出于成本控制等因素的考量,这些银行类金融机构在无法提供普惠性较强的金融服务,对于农民群体的拒贷、惜贷现象也较为普遍。此外,银行类金融机构大多管理上较为僵化,金融服务提供上的灵活性较低也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产生了一定程度影响。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和数量较少,且无法提供无差别的金融服务时,金融资源配置上的优化尝试也很难促进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提升,由此衍生出来的金融服务问题甚至会拉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三)农村金融服务形式较为固化
农村金融服务形式较为固化也是进一步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难点性因素,在金融服务形式较为固化和单一时,其它层面进行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尝试也很难取得成功。从农村地区一般金融机构提供的主要金融服务来看,存贷款业务依然是最为主要的业务类型,农民群体也不知道如何进行其它金融服务的获取,金融机构也缺乏对农业务服务上的创新积极性。农村金融服务形式一旦长时间处于固化状态下,一个有利于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环境便无法形成,想要在较为固化的金融服务形式下进行金融资源配置上的优化,并促进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会十分困难。从金融服务提供上的形式来看,互联网+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较为迟滞,农村地区一些传统金融机构更是对固有的金融服务提供途径产生了依赖性,这也会制约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甚至会诱发一些具体的金融资源配置问题产生。
三、提升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具体建议
(一)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持
提升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离不开政策上的引导和支持,因此,强化政策引导与支持是提升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国家层面需要对现阶段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状况有充足掌握,并在充分掌握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状况的基础上,进行金融资源配置相关政策的引导。例如,地方政府可以结合区域内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状况,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升农村金融市场的开发程度,引导更多银行与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进驻农村地区。国家层面在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事业发展,地方政府也要通过系列政策刺激农村金融创新,诸如提供一些扶持性政策,适度引导农村地区民间借贷的良性发展也能够盘活农村地区金融活力,增加农村金融资源总量。一些引导性和扶持性政策的功能发挥带有滞后性特点,因此,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这一目标下,相关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带有一定前瞻性,其实施上也要进行较好评价,避免相关正向政策的出台最终流于形式。
(二)持续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能力
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需要得到更好提升,这也是提升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途径。农信社等传统金融机构需要及时进行金融服务理念转变,特别要进行信贷等基础金融服务的无差别提供。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一方面需要既有金融机构进行服务意识上的调整,另一方面则需要进行金融机构类型的多元和数量的增加。具体来说,各地方政府在开放农村金融市场的同时,应当引进一些股份制银行参与到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及完善进程之中,通过竞争机制的引入,转变农村地区固有金融机构的理念。此外,致力于推动三农事业发展的各金融机构需要打造出专业化的农业金融服务队伍,提升一线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塑造良好的金融服务形象。在农村地区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可以得到较好提升后,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上的效率也能够得到更好提升,一些制约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的难点也可以得到较好破解。
(三)积极进行农村金融服务形式创新
农村金融服务形式的创新程度同农村金融资金配置效率高低与否间具有直接关联,因此,借助农村金融服务形式的创新驱动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较好提升较为可行。农村金融服务形式创新需要同内容创新、产品创新等较好联系在一起。很多农村的金融服务需求往往无法在银行类金融机构处得到满足,这也是P2P借贷在农村地区大肆发展的主要原因。农信社等农村地区的传统金融机构需要进行金融服务提供理念上的转变,通过推出一些更为便捷的信贷产品,扩大金融服务范围。此外,除了在金融机构网点内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外,金融机构也可以借助互联网等途径进行金融服务形式的提供,诸如在不同村屯内安装专门的POS机进行资金的灵活支取都能够较好延伸金融服务范围。通过创新型金融产品的推出,以及金融服务形式上的推陈出新,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上的压力可以得到有效缓解。特别是创新型金融服务产品能够被农民群体较好获取,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得到了较好丰富后,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也能够更好提升。
结语
各级政府需要对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事宜给予足够关注,除了在政策法规层面进行一些对应性调整外,也要将主要金融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值得注意的是,农村金融资源配置上存在的不足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弥补,提升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也无法在短时间内达成。因此,科学进行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上的统筹,并围绕着相关不足的解决提升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为可行,提升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也需要成为一种常态化工作。
参考文献
[1]唐青生,姜健,和双翼云南沿边金融开放中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研究——基于主成分分析法[J].广东经济,2017(2):65-66.
[2]王慧,潘超,魏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金融资源差异化配置模式研究[J].商业经济,2017(1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