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培
摘 要:自摄影术诞生以来,人们对于摄影概念诞生的论述往往会回归到一个绝对的历史节点,事实并非如此。本文尝试考察摄影术诞生之前推动摄影话语机制产生的多方力量——感光化学知识的完备,使用暗箱时种种对于定影的渴望,早期摄影师们不断地发出热切的表达等,分析在摄影术复杂的历史语境中摄影话语机制如何产生。
引言
1839年1月,法国科学院在其官方公报上刊登了一则公告,宣布达盖尔式摄影法的诞生。同年8月19日,法国政府正式公布了达盖尔式摄影法的详细内容。
然而,这一切都不足以说明摄影术诞生的源头在此。1827年,法国人约瑟夫·尼埃普斯(Joseph Nicéphore Nièpce)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可保存的感光照片《窗外》。之后尼埃普斯与达盖尔合作,共同研究摄影术。1833年,尼埃普斯去世,达盖尔在尼埃普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并成功取得了摄影术专利。但是,在尼埃普斯之前的历史中,人们不乏掌握感光化学知识,熟练运用暗箱绘制图像的画家大有人在,摄影术究竟是为什么没有提前诞生呢?
一、技术尝试带来话语环境的改变
在主流摄影史的论述中,摄影术无疑诞生于1839年,而讨论摄影史前史中话语机制如何诞生的声音却鲜少发出。在1839年之前,人们已经掌握了感光化学的知识,也能够熟练地使用暗箱辅助绘画。摄影的概念在这一时期处于迷蒙复杂的语境中,实际上在此历史条件下,技术的革新为话语机制的产生提供了温热的土壤。
1839年之前的历史中,感光化学的基础知识并未缺场,相反地,这些基础知识早在18世纪20年代就已经普及。1250年,欧洲修道院的一名道士马格纳斯发现了银盐的光敏特性。1725年,德国阿特多尔大学的医学教授约翰·海因里希·舒尔茨(Johann Heinrich Schulze)在偶然中发现了硝酸银暴露在阳光下会变黑的现象,导致这种变色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光线,而非热量。[1]五年后,瑞典化学家卡尔·威尔海姆·舍勒(Carl Wilhelm Scheele)发表论文证实了氯化银的感光特性。
1558年,意大利学者波尔塔(Giambattista della Porta )出版了自己的著作《自然魔术》(Magia Naturalis),他在书中介绍了暗箱的使用方法,并仔细比对了人眼与暗箱的功能,提出:“通过眼球所见之影像如同在暗箱中所见窗外之影像。”表明暗箱的实际可操作性与功能性并不逊色于人眼。在此之后,大量画家使用暗箱来辅助绘画,这种“光学绘画传统”一直持续到1839年左右。尽管暗箱受到了广泛使用,却没有人想要将影像固定下来。
二、社会历史条件下涌现出的话语实践
考察摄影诞生之初的历史时代中人们所发出的诸多话语表达可以窥见其背后的话语机制并不是简单来自于几个个體的灵光乍现,而是多种话语交汇于复杂多样的话语环境产生的。
新西兰学者乔弗里·巴钦(Geoffrey Batchen)在其著作《热切的渴望:摄影概念的诞生》(Burning With Desire:The Conception of Photography)及《每一个疯狂的念头:书写、摄影与历史》(Each Wild Idea:Writing Photography History)中探寻了摄影诞生之初人们对于摄影渴望的表达。巴钦运用福柯的“知识考古学”理论考察这些话语与摄影概念诞生的复杂联系,他详细分析了“原始摄影师们”(protophotographers)发出的独特的摄影的渴望表达,在他们的诸多话语中,巴钦总结出了“自然”、“风景”、“暗箱”及“复制”等话语。[2]这些个体化甚至私人化的话语表达,无不透露出早期摄影师们对于摄影概念的哲思。巴钦列举了诸多早期话语表达的实例,并分析这些话语背后的隐喻力量。 1782年,英国牧师威廉·吉尔平(William Gilpin)在《威河上的观察》(Observations on the River Wye)中写道:“许多事物都在我们眼前飞速飘过,如果我们能有时间细细检视,它们会给我们带来美丽出众的风景画构思,其中一些组合得如此完美,只等画下来:但是它们迅速地相继出现,往往彼此抹灭了。”[3]巴钦将这些对于固定眼前影像的渴望描述为一种“时间焦虑”(time anxiety),正是基于这些话语的融合、交汇,构成了摄影话语机制的隐喻,为摄影概念的诞生提供可能性。
由此可见,摄影话语机制的产生并不是直接源自科学技术的进步,而是基于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复杂的社会语境中由多方力量交织影响带来的。这其中尤为容易忽视的是早期摄影师们对于摄影的话语表达,“它们表面上只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摄影的本质的局部认识,而在深层上它们也是当时人们的现代性经验的一种表达。“[4]也正是如此,摄影概念的诞生决不是源于单一的社会文化语境,这些“渴望话语在历史的洪流中汇聚成河,形成了一种规律性和连贯性的面貌。”[5]
三、结语
在1839年之前,出现了各式多样摄影术的雏形,关于摄影的话语论述在当时的社会语境中尤为复杂。实际上,技术上的层递进步虽然不是摄影概念诞生的直接源泉,但也为摄影话语机制的产生提供了技术及物质基础。考察当时的多方话语表达,早期摄影师们或早或晚都表达了强烈的“留存影像”的渴望,这些话语的融合、交汇,最终在充满不确定性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带来摄影概念的诞生。
参考文献
[1]内奥米·罗森布拉姆.世界摄影史[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2016:191.
[2]乔弗里·巴钦.每一个疯狂的念头:书写、摄影与历史[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5:14.
[3]乔弗里·巴钦.每一个疯狂的念头:书写、摄影与历史[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5:19.
[4]吴琼.摄影话语的视觉意志——兼论本雅明《摄影小史》的问题意识[J].文艺研究,2015(02):87-99.
[5]吴毅强.摄影究竟是什么?——以乔弗里·巴钦的摄影概念研究为中心[J].文艺研究,2018(06):12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