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雕塑作品“天机”的工艺特色和文化内涵

2019-08-13 09:34任莹辉
江苏陶瓷 2019年2期
关键词:天机

任莹辉

摘  要  紫砂雕塑是富有思想情感的艺术,历代艺人都对此做过深入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不朽的艺术成就。作为宜兴陶艺的重要分支,它和紫砂壶艺一样,也经历了孕育发展、突破创新的漫长过程。本文以作品“天机”为例,从工艺特色和文化内涵两方面阐述紫砂雕塑的无穷魅力。

关键词  紫砂雕塑;刘海戏金蟾;道教文化

宜兴紫砂陶艺历史悠久,门类众多,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眼光的多样化,紫砂陶艺日益完善,衍生出多种多样的艺术品,除了闻名遐迩的紫砂壶,紫砂雕塑也是其中的重要分支。自明代时大彬的“尊佛像”、清代陈鸣远的“瓜果菱藕”,到今天徐秀棠的“坐八怪”,它和紫砂壶一样,也经历了孕育发展、突破创新的漫长过程。从艺人们最初为了养家糊口到变成志趣追求,从向传统学习又向传统挑战,紫砂雕塑在融合东西方文化、汲取东西方技艺的过程中,自成一格。

1  紫砂雕塑作品“天机”的工艺特色

紫砂雕塑的主要技法有三种:雕琢、捏塑、贴塑,是雕塑艺术和砂艺的结合。雕塑题材十分广泛,自然的花草、虫鸟、瓜果、历史人物等,都能成为雕塑作品的原型。雕塑并非简单的象形仿造,它需要艺人具备陶塑制作功底,更需要绘画能力和自由创作的空间想象能力。

雕塑作品“天机”(见图1),大金蟾抬头望天、双眼圆睁,全身皮肤遍布疙瘩,它身体匍匐,有向上跳跃、腾云而起之势;刘海站在一只大金蟾的背上,挺着大肚,一手背于身后,一手举起,掌中托着一只金蟾,含笑望向地面另一端的小金蟾,与之逗乐玩耍;地面上的金蟾仰头、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刘海腰间垂挂而下的钱串。整体造型惟妙惟肖,颇具乐趣。刘海和金蟾的脚下是海浪形的底座,底座一面高一面低,中间凹下,底座上装饰以自然尔雅、舒展有致的浪花纹饰,呈现出祥瑞之气,工艺十分细致。作品中,刘海与金蟾采用段泥雕塑而成,艺人将刘海刻画成了憨态可掬、活泼可爱的招财童子的形象,观其外形,体型微胖,头发挽成两发髻自然地垂下,发丝微乱、耳垂饱满,神态憨厚、笑容可掬,腰间束腰带,挂吉祥結,脚下的大金蟾嘴中吐出一串长长的钱串一直延伸到腰间,襦裙拖曳到地,露出赤裸的肥厚双足,给人无拘无束的小散仙的印象,工艺精湛细致,入木三分。

作品整体的布局结构、各部分比例都无懈可击,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有特定形象的具象塑造,也有适当的艺术夸张。无论是泥色的选择和掌控,还是形体骨架的捏塑与构架,都传递出趣而不俗、品位高远的格调和境界。历史典故呈现出抽象的人物形象,人们通过体味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发挥创作的能动性,发乎深思,借由紫砂还原其神,使人在欣赏作品的同时感同身受地进入作品情境当中。

2  紫砂雕塑作品“天机”的文化内涵

作品“天机”是以民间传说故事“刘海戏金蟾”作为创作素材。“刘海戏金蟾”的典故出自道教,故事内容大致为:古时有位名叫刘海的青年,家境贫穷,但为人孝顺忠厚。他每天上山砍柴,卖柴买米,恪尽孝道,与母亲相依为命。有一日,山中一只修炼成精的狐狸幻化成美丽俊俏的姑娘胡秀英,来到刘海身边,与之成亲。后来,胡秀英济刘海登天,她吐出自己的内丹,作饵垂钓于地瓜井中,井中的金蟾咬钓而起,刘海乘势骑上蝉背,羽化登仙而去。后来,随着人们的口耳相传,刘海又被看作财神之一,还说他是八仙的徒弟。随着历史的演变,“刘海戏金蟾”在不同朝代也有了不同的说法和故事版本,但其中富含的道教哲理、人们的美好祈愿始终不变。

“家有金蟾,财源滚滚”,金蟾自古以来就是财运亨通的象征,给人以“长命富贵、金玉满堂”的文化联想。“刘海戏金蝉”是由在传统农耕社会中,人们追求财富、对富足生活的祈盼所衍生出的民间艺术形象。它隐含了浓厚的民间信仰和功利目的的追求,又隐含了传统道教讲究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信仰。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凡艺术作品,作者只能介绍、解释它的构思及创作理念,而最终的含义解读都是由欣赏者来完成的。作品“天机”所传达的可以是中华民族秉承的孝道,可以是道教追求长生不老、得道升仙的信仰,也可以是人们对富贵生活的追求,由观者自行评判。

3  结  语

有人说,紫砂雕塑是参透了世间繁华,从容调侃,用最世俗的夸张,让人透过变形的相,窥探世间的另一种动容。作为艺术形象的极佳载体,紫砂雕塑本身便是一门精深的艺术。紫砂雕塑展示了紫砂的另一片天地,也为传统手艺人手中的捏塑找到了变与不变的归宿。

猜你喜欢
天机
Chapter 4 Discovering a great secret 第4章 发现“天机”
洞察天机
向人脑,觅“天机”
觅得“天机”,我“心”飞翔
物联网泄露移动“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