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清川
最近我的工作量大幅度下滑了,更可怕的是:我居然有时间看书了。
在过去许多年里,我一直保持着超高强度的工作。恐怕对我而言,马云先生所说的“996”(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且一周工作6天的工作制度——编者注)只是最低限度。我有许多前同事和我说,他们都害怕和我出差。凌晨2点钟他们会收到我的邮件,早上9点,我还能和他们一起见客户。
所以,当我已经闲到有空看书的时候,我觉得我的身体甚至都出现了“排异现象”——生理上都很难适应这样非高强度、高速度的工作了。
我招聘的时候,一定会问一个问题:你习惯加班吗?如果一个应聘者对此问题有犹豫的话,那么基本上就排除在我的接受范围之内了;如果这个候选人在这个问题上,还要提出例如加班费等之类的要求时,那么也基本在我的接受范围之外。
你大概看出来了,我赞同马云。
不完全准确。
这个世界上的公司有很多种。但有一种比较粗暴的方式是两分法:一种公司叫成熟公司;一种公司叫创业公司。
成熟公司的标志是内部有非常成熟的业务模式、赢利模式和管理模式,一切都是制度化的,并且其业务形态也是成熟的。在这种情况下,有序的、制度化、程序化的管理,比起草莽创业时候有很大的不同。所有人抢着干所有人的事情,会让公司的有序执行出现混乱。流水化的、分工化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似的工作分配,是成熟公司最高效率的方法。“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和“经营之神”稻盛和夫的成就不在于他们创造了多么高深的理论,而在于研究出企业的效率如何能实现最高配置。
也许我比较孤陋寡闻,但在美国和欧洲,我很少看见那些倡导“996”的公司和机构。
创业公司则不同,它的一切都在成长之中。业务模式在摸索,赢利模式在测试,管理模式在厘清。在创业公司里常常听到的是: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
创业公司的任务是活下来。活下来需要的是团队中的人精力、时间和脑子的全方位奉献。如果一个团队无法“996”的话,那么它活下来的几率就比“996”的公司要低。因为当你面对着千百个坑要去趟,千百个问题要去解决,千百个漏洞要去堵的时候,“996”对于你和你的团队来说,不是什么要求,而是必须。
当一个求职者来到一个创业公司时,他或她必须非常清晰地认知到创业公司所要面临的危局和困顿。他们有职责、有意愿甚至有义务与这个创业公司的核心团队一块去“996”。它是一种不需声明的契约:以更多时间的付出来换取公司成长中更大的分配权。
而进入这个创业公司是你的自由选择,你应当对这个选择负责任。不愿意“996”或对“996”提出诸多的补偿要求,这是你对自己选择的背叛。
的确,我比之前的工作节奏是慢了很多。但这意味着我的工作时间减少了吗?除了我是创业者这个身份,我的另外一个身份是文字工作者。一個文字工作者基本没有什么上班时间,也没有什么下班时间。他应当永远在工作状态之中——甚至在旅游的时候。或者更准确地说,我们的脑子永远在工作的状态之中。
我们这个行业最怕的事情是“out of date”,过时。最起码对我是这样。在新媒体时代,你对于热点的敏感度,对语言的改造,甚至对话题的方向性,全都转向以用户为中心了。你必须懂他们关心的话题,必须了解他们的语言,甚至必须猜测他们对于话题的关注模式。
即便你要做一个“超然于物外”的人,对于知识的增补是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永恒的功课。所以,每天的朋友圈、书籍、电影、音乐、热点、新的APP、消费方式、科技动向……都成了必须要关心的事物。“996”是什么?“12*12”是什么?我连洗澡的时候都在组织语言。
大约在10年前,我在纽约遇见了一个许久不见的女性朋友。那时,她比我看起来要老。大概在我们相遇之前的3年,她进入了一家投资银行。那个时候没有“996”,她跟我说,她每天能想起来的事物基本就是办公室和床。她已经累得想不起来工作是为了什么。她一身名牌并不是因为想要炫耀,只是因为她根本没有时间去做别的事了——这是她唯一的消遣。还需要和她讲“996”吗?她选择进入那个行业,这就是她必须接受的行业工作模式,别无他选。
我的另外一个朋友,住在郊区,每天的安排就是起床、打坐、遛狗、喝茶、写公众号。他的读者不是很多,但基本上都是他喜欢的。他并不要求公众号有很多读者,对于广告也挑挑拣拣。我认识他的时候,他还很年轻,就已是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样。据我所知,他这辈子几乎没有为了什么而蝇营狗苟过。他既不想通过创业获得财富,也不想努力写稿去获得声名甚至对自我提高。
我的朋友中有诗人、画家、做音乐的。他们从来不“996”。当然,他们有自己繁忙的时候,但多数的时候,他们必须保护清晰的头脑和跳跃的思维。我无法想象,如果他们陷入“996”这样的紧张氛围中,如果他们都像我一样,必须对付各式的投资人、客户、供应商、讨债的、员工、合作方……他们大概会变得很无趣吧。
工作时间的长短是和你选择的生活方式相匹配。如果你的欲望是高炽的,你期望宝马香车,门庭若市,期望豪宅深院,名满四海,你就得放弃所有安逸、休闲、旅游、家居等的奢侈,并且明白运道未必在你这边,你必须比努力的人更努力。多数成功的人都和我重复过同一句话:只看见贼吃肉,没看见贼挨打。并且,挨了打,也不一定吃得到肉。
但你如果只想儿女情长,岁月静好,只想周游世界,只想天伦之乐,避开创业公司,避开互联网公司,避开所有可能“996”的公司。但你也同时得避开所有那些成功人士的光环和富有。
你的付出和你的生活方式是相匹配的。
阿里巴巴是成熟公司,还是创业公司?一个市值已在全世界稳定排名前十的公司,你认为呢?我所认识的在阿里巴巴和腾讯工作的朋友,没有一个是朝九晚五的。很遗憾,我所认识的大多数老外朋友,也几乎没有一个是“996”的,经常是我火急火燎地找他们的时候,他们往往在度假。
这是中国的成熟公司和国外的成熟公司之间的差别。
我当然不想梦幻式地告诉你,欧美的公司全都是朝九晚五的。华尔街的公司几乎都是“催命鬼”,和我前面提到女性朋友的情况十分相符;互联网公司多数是弹性工作制,加班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但他们对于假期、个人生活、张弛有度这类事情,有着充分的制度保障和个人认知;创业公司则是一水的“疯子”,“12*12”是普遍现象。
但在成熟公司里,没有一个企业领袖敢站出来说,“996”是正确的,是“向奋斗者致敬”。道理就摆在那里:一个成熟的公司应当是一个尊重制度、尊重法律与尊重权利的公司。所有的员工都可以选择“996”,但公司领袖却不能倡导“996”。因为那既是对法律的抹杀,也是对制度的漠视,更是对现代职业文明的反动。
每个人的奋斗都是为了朝向更加幸福的生活。幸福的生活包括物质的增长、职业荣誉感的提高,還有更重要的,是对自我生活自由的追求,其中包括了对空间和时间的自由支配。
当马云倡导“996”时,他加了不少的限定词,包括法律。可问题是:他是一个成熟企业的领袖,他的话就是阿里巴巴的金科玉律。他要平等对话,可这个对话能平等吗?有哪一个阿里巴巴的底层、中层和高层敢站出来说:我反对“996”?实际上,他没有给员工选择的机会。
我当然也理解马云。在世界商业格局中,阿里巴巴尽管已经是市值前十了,但在中国,还有很多竞争对手追在后面。竞争很残酷,格局不稳定,市场变化快,所以我们要更高、更快、更强。
人类从工业时代开始,从几乎全日制的工作时间,到了六天工作制,再到五天工作制,一次次地向着能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进发:这是我们对于文明的礼赞,人类向着有更多选择的领域前行。要不要讨论“996”?其实有什么可讨论的呢?“996”应当提供的是一种选择:当你选择更加富裕、荣耀和奢华的生活时,自然必须“996”;但你也可以选择沉静、自足与安贫乐道的生活。关键的问题是:无论你选择哪一种,你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认同。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