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冰
寒假,妈妈带我去天津玩。一踏入津门故里,整条街都是老式风格的建筑,很别致。各种各样的小吃晃得我眼花繚乱,正走着就看到几辆醒目的红车,每辆车上方都搭着顶棚,像小型的房子一样并列摆在道路两旁,引人注目的是车正中央都挂着大大的黄牌子,上面写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吹糖人”几个红字。
那是位四十岁左右的大叔,皮肤被晒成古铜色,穿着红色大褂,仔细打量着每个路过摊位的游客,渴盼有人能照顾生意。终于,一位年轻妇女拉着两个小孩来到车前,“吹两匹马。”“好嘞!”大叔应了一声,既而熟练地从锅里拽出糖浆,在掌心来回揉搓。很快糖浆就变成球状,托在左手上,用右手指尖小心翼翼地捏出一个角,然后用食指、大拇指肚搓成细管状,便把那个男孩叫到跟前,把细管送到他嘴边,“吹气的时候轻点儿,听我的指挥啊。”
只见糖浆在大叔手里来回翻滚,先拽出一个马头,然后是蹄子。但那小孩太急于求成,开头太用力,且力道又不均匀,结果就是一个马蹄子大,一个蹄子小,马肚子也圆鼓鼓的,糖浆的棕褐色已经变成了乳白,一看就是“暴饮暴食”过的“胖墩儿”。后面的妇女笑了:“哈哈,你这把马吹成骆驼了呀!”就连卖糖人的大叔也忍不住开口:“小男孩太有劲了。”
这时又跑上来个女孩。大叔重复着上面的动作,嘴里不停叮嘱:“轻点吹,别使劲。”女孩果然温柔多了,吹出来的马色深苗条,活灵活现!大叔很满意,用红颜料的笔在马头上点了两下,作为眼睛,那马好像一下子有了生命,在木棍上扬蹄嘶鸣,跃跃欲试!得到表扬的女孩跑去向男孩炫耀,欢声笑语溢出了整条大街。
大饱眼福后,妈妈拉着恋恋不舍的我离开,我不禁在心中感叹:俗话说得好,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蛮干,需要沉下心,揣摩好适合的方法技巧,再去实践,才可能成功啊。
吹糖人如此,学习不也一样吗?
(山东莱州市文峰中学)
点评
小作者通过此文向我们展现了天津的吹糖人这种手艺活,钦佩于小作者的观察力,沉醉于其细腻生动的描写笔触,感叹于她关注生活的七巧玲珑心。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通过此文把她的体悟告诉我们:方法不对,努力白费;方法选对,事半功倍。读来颇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