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亚松
(天津美术学院,天津 300350)
正如每个人的脸都不一样,指纹也各不相同。由于每个人对世界的认识、理解、感知、行为亦不尽相同。每个艺术家用自己双手创作出的作品也各不相同,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温度……
现代人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不仅仅是对物质的使用需求,更多的是凝结于艺术品中的文化精神需求。说到陶瓷,与之最为密切的是陶泥和瓷泥。选用陶泥,因为它高温素烧出来的颜色更接近黄土的颜色,回归本色。陶泥具韧性、吸附性、吸水性和可塑性。
西方教堂在举行的圣灰礼仪时,神父将圣灰撒在信徒的头上,说到“人啊!你要记住:你原来是灰土,将来仍要归于灰土。”提醒教友要谦诚认罪、悔改、做补赎。在这里,提到人与土的关系。
在中国的人类起源神话中,“女娲抟黄土作人”,而后帮助这些最早的人类在大地上生活劳作,繁衍丧葬。泥土造人的神话也确认得是人与土地的本质联系,即人的土地根性。土地,就是人类魂魄与形体的来源和归止。从与人密切的物件出发,找到大家的共同所有物,那就是大家的鞋子。每个人一生会穿很多双鞋子,不同年纪穿不同样式的鞋子,将鞋子拟人化,比喻人。一只只大小、样式不一的鞋子,代表人一生的经历、发展、归宿。
作品可以看出,突出时间的延续,空间的延展,更强调的是人的由来和归途。所以选择“归”字。“归”在字典中的其一解释是:返回,回到本处;其二解释是:归宿。“归”字正契合设计的作品。作品名称为《归》,强调人的本质,人源于土,来自自然。在经历凡空的洗礼,世俗的教化,人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终向。人在不再呼吸的那一刻,又回到最原始的状态,又回到土,归于自然。尘归尘,土归土,叶落归根,“归”也体现人的归宿。
2.2.1 选择编织技术的理由
在这个讲究个性的社会,追求独一无二已然成为一种必然的时尚。怎样让作品脱颖而出,成为在创作过程中的重要思考对象。在制作陶瓷过程中,手给陶泥的力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与风格给人的感觉也是不同的。独特的气质与现实感受凭借强烈的手部触觉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想到了手指画。手指画起源于唐成于清,至近代濒临失传。到了当代,手指画又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从纸上发展到了陶瓷上。这是一种新的尝试。手指画就是画家以手代替笔蘸墨或进行绘画,别有一种特殊的趣味和技巧。作画时一切可用的身体部位进行合作,这样创作出来的作品,融入了感情,这使作品有了温度。没有借鉴传统的大而严谨的规整模具翻型,而是运用方法是泥条盘筑法。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南北方就采用泥条盘筑的方法制作陶器。传统工艺多用此方法做规整的器皿造型。由于此法能充分显现材料性能和工艺制作的特点,表现创作的随意性,具有质朴、粗放、自然的特点,所以成为陶艺创作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手工编织的方法,编织每一只鞋子,让每一只鞋子加入自己的温度,留下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痕迹。
2.2.2 编织中的形态表达
陶瓷设计形态要和谐美观,结构巧妙,色彩协调。单纯齐一,这是最简单的形式美,在编织的款式上表现单一或反复,风格上的一致性给人有序感,体现节奏感。多样统一,多样是指形式中各个整体之间和整体中各个部分之间因差异而具有一种组合。统一是指各个组成部分的协调及和谐,这是形式美法则的高级形式,产生的整体效果既体现事物的千差万别,又体现事物的共性。将陶泥搓成细长均匀的泥条,泥条之间进行缠绕,交叉,形成编织状,又将一部分陶泥压成泥板,使泥条和泥板结合,盘成一只只有生命气息的鞋子。几何有一般是由点、线、面构成的。点是有位置是不确定的,没有面积的。如果点面积太小则没有了它的意义,想要表现点,点就要具备一定的面积,一定的比例,才能表现出点。将泥条绕中心旋转,转成螺旋状,形成点。线的形态直接影响着图形,例如粗与细、曲与直、长与短、虚与实。线可以单独作为各种不同具象和抽象的形体。利用粗细、长短、虚实、曲直可以表达出空间感、运动感、方向感和韵律感。面在几何学中是线移动过的轨迹。在图形中面与面的合成或是重叠、切断会出现新的面。鞋子在编织过程中,就是运用了点、线、面结合的方法,编织出来的鞋子带来不同视觉的效果。
2.2.3 运用编织技术的寓意
编织是一种技术,也是一次手指运动,将情感编织在每一只鞋子里。运用编织手法,更切合作品的主题,象征每个人靠自己来编织自己的人生,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不同的材料烧出来的效果不一样,不一样的釉色给人的不同视觉感受。不同的视觉感受能够表达不同的情绪,具备不同的象征意义。色彩是最抽象化的语言,具有审美性和装饰性。作为首要的视觉审美要素,色彩的影响人们的视觉感受和心里情趣。为了保留鞋子的纹理,同时保留陶土本色,选择高温素烧的方式。几次尝试后,发现没有釉色的鞋子缺少灵动性,所以将一部分鞋子局部上釉。在鞋子的破口处、泥条的连接处点紫金红釉,烧出来的颜色棕中透红。这些颜色代表人在人生道路遇到的困难、挫折后留下的痕迹。这样保留了陶土的本身颜色——回归本色,暗示人要返璞归真,回归本色。
创作共42只鞋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颜色整体统一。在预期展示过程中选用棕红色铁皮为背景,白色沙子铺成一条蜿蜒的路为衬托,其一是为了区分土和沙子的颜色;其二是回归主题《归》:来自灰土,归于灰土。白色的幕布纸作为背景,白色的沙子铺成的路为鞋子做背景,将空间分割为立面和平面,给作品营造出一个独立的空间。在中间穿插的树桩,暗示人要懂得归根。白色的纸具有延展性,更充分表达人生路漫漫,人的本质是一样的,是灰土,在空白的路上逐渐编织独特的人生,编织过去和未来,但经历世俗的洗礼和教化,结局都是一样,将回归本色,归于土。
将陶艺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学会在传承传统工艺与艺术创作中努力寻求平衡节点,尝试用各种新的观念、新的方法、新技术去诠释对各种媒介语言的认知和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并因生活而改善。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手工陶瓷是为了消除机器生产带给大家的冷漠情绪,是为了让人们近距离地欣赏艺术和体味艺术。每一件注入生命力的作品,都包含手艺的温宿,都投入了设计师情感,对生活的体会和对生命的敬畏!设计师也作为一个载体,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社会充分的融合,使得陶瓷艺术文化不断的延伸,创新,放射出更多的魅力。此时,并不是艺术的终点,它会像生命一样作为美好的节点继续延伸,让我们带着期待的心情放眼未来,继续编织美好的明天。作为一个艺术生命的传递者,使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艺术得到飞跃的发展。让手艺的温度温暖每一个作品,感动每一个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