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在上影,接过前辈的荣光

2019-08-13 03:17本刊编辑部
东方电影 2019年8期
关键词:赵静胶片剧团

上海电影制片厂成立70 周年之际,老中青三代上影人于7 月15 日在上海大剧院倾情出演了话剧《日出东方》。话剧在新中国成立70 周年之际回顾上海历史变迁的同时,也致敬了许多上影演员剧团的艺术家前辈。上影演员剧团演员赵静就扮演了自己的前辈张瑞芳老师。接过前辈的荣光,并将这荣光传递下去,一直是赵静从事表演的初心和使命。

上影教的第一课

“上影演员剧团在传承老艺术家表演传统的方面做得很好,它会给新的年轻演员专门提供表演培训班的机会,像戴兆安、王伟平和陈冲等都属于当年培训班的学员。”当年,从外地调来上海的赵静因为一直赶拍新戏而错过培训,在她主演的《新风歌》《闪光的彩球》和《海之恋》等一批电影中,非科班出身、没有系统电影表演训练的她却依旧能够第一眼就抓住观众的眼球。

跳过“培训上岗”阶段的赵静很容易就被归类成是天生当演员的料。确实,1976 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鲁韧、赵焕章为《新风歌》到河南找新戏女演员,直接就把正在睡午觉的赵静从梦中叫醒去试镜影片的女一号。不负众望,赵静在她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第一部电影里成功塑造了角色,也正因为这第一部戏,让她认识到表演就是一件特别严肃的事情。

“我从小练芭蕾,自然而然就形成了挺胸抬头、外八字的仪态。但在《新风歌》里,这种仪态对一个农村妇女来说是不行的,虽然我每次都会注意自己的步伐,但有时候习惯很难改。”在片场,只要忍不住变成外八字,赵静就会冷不丁被赵焕章导演朝脚上狠狠踢一脚。这就是赵静进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的第一堂片场课,没有任何言说,就这么几个动作,她像开窍一样打通了对电影表演的认知,“必须要有这么一下子,一个特别强烈的秩序感。”

#赵静与上影厂演员张瑞芳(中)、日本演员松阪庆子(左)合影

1980 年,赵静正式调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仅这一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就完成了16 部故事片的拍摄。在片场连轴转的赵静经常是一部影片拍完就马不停蹄赶到另一部戏,但不管戏排得多满,赵静都遵循着上海电影制片厂的表演传统,无论如何都要体验生活。

“找空余的时间体验生活,不可能说明天开拍了,我今天才拿着剧本去下生活。”赵静主演的《笔中情》是上海电影制片厂1982 年推出的古装故事片,扮演古代佳人的赵静的付出并不比扮演农村妇女少,她为了配合电影才子佳人的设定,特意跟着老师学习了古琴、书法和绘画。这还不是随便摆摆架势学几个动作,戏里的古琴演奏镜头,都是赵静按照学来的古琴指法完成的。认真学习了绘画艺术的赵静,后来还专门举办过个人画展。

属于上影的胶片时代

中国影协从1981 年起开始设立中国电影金鸡奖。1981年5 月,一向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的上海电影制品厂出品的《巴山夜雨》与《天云山传奇》包揽了首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的大奖。

在那个年代,《巴山夜雨》和其他电影比起来都颇为“不同”,它用新颖而意境深邃的散文诗形式讲述无论在任何时期,真、善、美都留存在人们心中。影片的现实空间发生在一个封闭的轮船上,每一个背负着时代印记的普通百姓汇集在一起讲述自己特殊的境遇,赵静饰演的柳姑则是唯一一个存在于回忆空间里的特殊人物,虽然戏份不多,却是全片的点睛之笔。

“那时候拍摄还要掐秒表。如果这个分镜头只有两秒,那你就要在这两秒中精确表现出导演要的那一瞬间。那时候是胶片,只要一开机,就等于钱已经出去了。在剪辑台上,如果你的两秒或者三秒不到位,不仅钱浪费了,你也等于在表演上减分了。”

#2019 年赵静在上海电影博物馆

镜头本来就少的赵静,把握住了每一秒的机会。柳姑的身影存在于男主角秋石的所有回忆中,“每一个眼神都必须有东西”,于是乎,眼神里都是戏的赵静在《巴山夜雨》中成功塑造了一个缪斯女神的形象,她在影片中的一段水袖舞,也成为其表演生涯的一段经典。

上海电影制片厂拥有国内最早建成的专业化电影洗印基地,自1957 年隶属于上海电影制片厂的上海电影技术厂成立以来,无数上影厂的银幕经典就是从负责胶片生产的洗印部门诞生的。2000 年后,许多进口分账大片的拷贝洗印也是从这些胶片生产线上做出来的。然而,随着数字技术的日臻成熟,数字摄像开始以迅捷、轻便和廉价等诸多优势取代胶片摄像。2016 年10 月底,上海电影技术厂关闭了最后一条胶片生产线。

胶片电影的退场对赵静来说,有着一个演员层面的意义:“那时候最多只能拍三条,你超出这三条了,完了,剧组就不会给你好脸色。”胶片时代的片场分秒必争,而赵静就是在这样严苛的片场训练出了表演的精度,“现在都是数字,演错了重来没关系,这在我们当初是不可能的事情。”

虽然怀念着上影胶片时代三条必过的拍摄节奏,但赵静也对胶片时代之后的电影发展有着深刻的认知:“现在影片的信息含量已经远远超过过去。剧本的结构,演员的表演,都带有多元信息。”在这样一种当代特征里,电影对演员表演其实有着更细微的要求。赵静也希望当代演员能够以胶片时代的热情和初心去应对这些挑战。

表演的初心

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任仲伦在2003 年赴上影履新时,时任上影演员剧团团长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瑞芳曾托付:“电影再困难,我们演员剧团也不要解散……”如今,上影演员剧团已经走过了66 年,并且还将继续走下去。

虽然和张瑞芳老师的接触不多,但赵静牢记着张瑞芳老师对她的鼓励。“我和张瑞芳老师的相处大都是在拍戏现场,她非常关心年轻演员的成长。”张瑞芳团长经常鼓励上影演员剧团的年轻演员在优质作品中锻炼演技,1984 年她就以艺术顾问的身份组织了一批包括赵静在内的上影演员剧团的中青年演员拍摄了一部四集电视剧集《长夜行》。

该剧集改编自1941 年的四幕抗日话剧,许多年轻演员并没有20 世纪30 年代的生活经验,张瑞芳老师亲自在片场把关,为演员讲述那个时代该有的人物和情景状态。“我饰演的角色韩英因为孩子丢了,几乎进入了疯狂状态。我几乎用尽全力去释放出情绪,演完之后,就晕倒了。醒来一睁眼就看到张瑞芳老师在我旁边,她告诉我这段戏演得非常好。”

即使是体验派的演员也了解对角色情绪的控制必须有一个最后的刹车,如果完全投入,将会对演员本身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的消耗。“后来经验多了知道了演员要有所控制,但当你得到张瑞芳老师的肯定,我觉得就值了。在现场再苦再累,但有她这么一句话,我什么都不需要去计较。”赵静现在依旧清晰记得当年一睁眼就看到张瑞芳老师的情景,因为这是她作为演员的初心时刻。

“比我‘高’的人,我都叫他们老师。”这个“高”对赵静来说没有年龄和经验等的界定,一切让她觉得值得尊敬的人她都称之为老师。“第一部戏对我来说,让我最为感动的就是我们的照明工人。”《新风歌》拍摄时正值河南酷暑,摄制组顶着40 多度的高温天气从早拍到晚,而赵静关注到了灯光组工作人员的艰辛。“他们爬在梯子上,举着那么大一个灯,有的还举着大反光板,我们拍多久他们就举多久。拍完戏后还没有地方洗澡,太辛苦了。”照明工人让第一次拍电影的赵静认识到,剧组里的每一个工种都是同样重要的,“明星也好,艺术家也好,大家在创作上应该全部平等。”

从影40 多年,赵静在表演上不断进步,就在近年,她参演的《我是医生》获得第14 届中美电影节年度“金天使奖”,她也凭借在片中的出色演出获得第9 届澳门国际电影节最佳女配角奖。而当初从张瑞芳老师那接来的表演初心,赵静也传递给了更多的年轻人。2018 年赵静参演了上影出品的电影《勇敢往事》,这部电影荣获第14 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中华文化传播力大奖,第17 届电影表演艺术学会奖。

赵静说:“当时剧组找到我,希望我能去扶持年轻影人,我觉得不需要我扶持,因为在现场,他们的精神反而已经感动了我。”影片在东北黑龙江的黑河实地取景,赵静在拍摄时和年轻演员一样没房车、没特殊照顾。“吃饭都是冰冰凉凉的,白天还好,晚上零下40 多度,看到年轻演员非常用心地去拍片,以及整个剧组的氛围,这个时候拿着艺术家的范儿有什么意义吗?一点也没有。”秉着“别人怎么样,自己就怎么样”的态度,赵静连续二三十天每天坚持拍摄十多个小时,腿冻得不行了,就用暖宝宝,暖宝宝也没用了就用手揉。

“文艺工作者要在从艺做人上作表率,做到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铭记表演的初心,赵静以身作则践行着这些使命。对她来说,坚持这些,才能获得属于演员的荣光。

猜你喜欢
赵静胶片剧团
“回归人民”与“走向城市”:山西城乡两栖戏曲剧团生态模式初探
胶片相机的维修 当胶片机出现问题了该怎么办
胶片复兴?
在家在校都很烦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什么才是真友谊
遭白眼的第一名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
民营扬剧团再登高丘
香港激光胶片企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