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宏建 莫亚华
摘 要 奶牛产后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在分娩后,胎衣没有正常排出。在正常情况下,奶牛的胎衣应该在分娩过后的12 h内排出,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奶牛分娩后胎衣不下的情况频繁出现,发病率高达50%,严重影响了奶牛的生产率。基于此,分析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原因,并且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期能够为防治奶牛胎衣不下提供借鉴。
关键词 奶牛;胎衣不下;治疗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08.081
奶牛胎衣不下是指奶牛在分娩后,12 h内未将胎衣排出,春季或者夏季在8 h内未排出胎衣也可视为胎衣不下[1]。产后胎衣不下是奶牛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疾病,而且该种疾病对于奶牛的生产率影响较大,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后续会引发子宫内膜炎,影响奶牛的产后受孕以及产奶量,甚至会引发全身败血症而导致死亡,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胎衣不下是危害奶牛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
1 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原因
导致奶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比如胎盘分离障碍、子宫收缩无力、胎盘炎症及营养因素等。
1.1 子宫收缩无力
引起奶牛子宫收缩无力的因素众多,常见的有营养因素,比如奶牛的日粮配比不合理,日粮中缺乏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此外奶牛在妊娠后期的运动量不足也会导致子宫出现收缩物力;如果是双胎引起子宫过度扩张很容易出现收缩物力的情况;如果奶牛在妊娠期的体重变化异常,比如过肥或者过瘦也会导致子宫收缩无力,而出现胎衣不下的情况[2]。
1.2 胎盘炎症
在奶牛妊娠期间如果感染了某种病原微生物,比如沙门氏菌、李氏杆菌等,很容易產生胎盘炎症,此外,给奶牛饲喂变质的饲料或者饲料配方的突然改变会导致奶牛的肠道异常,也有可能引发分娩前胎盘炎。母牛一旦感染胎盘炎,炎症会蔓延到整个胎盘,感染的胎盘部位会坏死变黄,增生结缔组织,导致母体胎盘和胎儿胎盘产生黏连,从而出现胎衣不下的情况。
1.3 胎盘老化
胎盘老化通常是由于过期妊娠导致的,母体胎盘如果出现了老化现象,那么就会出现结缔组织增生的现象,胎盘变重,而且胎盘老化会影响母体自身的激素分泌,比如催乳素和雌三醇的分泌量下降,使胎盘分离更加困难。
1.4 营养因素
由于奶牛患有其他疾病或者在奶牛饲养过程中,饲料中的营养元素分配不均衡,从而导致某些营养元素缺乏或者营养过剩、维生素及微量元素供应缺乏等也会导致奶牛出现胎衣不下的情况。
1.5 奶牛在产前产后护理不当
奶牛在分娩前后应该加强护理,如果由于外界因素导致奶牛的子宫肌肉受到抑制,也会出现胎衣不下。另外,助产过程中的不当操作及分娩后对于奶牛管理粗放同样会导致胎衣不下。
1.6 其他因素
气温也会对奶牛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外界低温环境下胎衣不下的发生概率较小,不过在高温环境下发生概率是常温下的2倍以上,因为在外界高温的情况下,会影响奶牛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缩短怀孕期,增加出现胎衣不下的概率。此外,奶牛体内缺乏维生素E、产后子宫过早收缩等也会引发胎衣不下。
2 奶牛胎衣不下的症状
2.1 胎衣完全不下
胎衣完全不下是指大部分胎衣仍然和子宫黏膜黏连在一起,胎膜悬吊在阴门外。
2.2 部分胎衣不下
病牛的食欲保持正常,体温无明显变化,检查可以摸到有少许的胎衣和母体胎盘黏连。漏出阴门外的胎衣最初表现为浅红色,后期由于出现感染开始腐败,变得松软并且转变成浅灰色,后续蔓延到子宫内部的胎衣,导致阴道流出恶臭的分泌物。部分胎衣脱落不下一般表现为外部的胎衣大部分已经脱落,仅留有极小一部分的胎衣在子宫角的母体胎盘上。这时只有通过特定的检查或者数天后观察到奶牛排出的恶露内有灰红色的胎衣才会被发现。也有部分母牛由于胎衣不下而受到感染,导致恶露无法排出遗留在子宫内部,使病原微生物在子宫内大量繁殖,产生的大量毒素被奶牛身体吸收后出现中毒症状,使奶牛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甚至出现脓毒败血症。
2.3 其他症状
还有个别奶牛出现胎衣不下时,会由于强烈努责而致使子宫脱出,如果大部分的胎衣都悬在外阴处,很容易导致子宫全脱,而奶牛的头部如果活动范围较大能够够到后方,那么很有可能将自己的胎衣吃掉,从而导致误诊为胎衣不下。
3 奶牛胎衣不下的治疗措施
3.1 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主要是促进母牛的子宫收缩以及促进胎儿和母体胎盘分离,同时防止胎衣在母体内发生腐败变质的情况,而对子宫造成感染。西药治疗可以通过肌肉或者皮下注射催产素来促进子宫收缩;为了加快母体胎盘与胎儿胎盘分离,可以向母牛子宫内注射5%~10%的盐水,促进胎盘分离的同时促进子宫收缩,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之前注入的盐水要尽可能全部排出。一般在注射用药后的24 h内胎衣会排出,不会对母牛的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在等待胎衣排出的过程中,为了防止胎衣在子宫内产生变质腐败造成子宫感染,可以在子宫黏膜或者胎衣之间放置抗生素,常用的有土霉素和四环素等,也可以通过注射青霉素或者安痛定促进胎衣排出。
3.2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方法主要通过使用一些中药材促进胎衣排出,常用的中药材包括当归、车前子、党参、黄芪、益母草和红花等,将中药材研磨成粉,然后用开水冲泡,一次灌服之后可等待24 h,如果胎衣仍未排出可以再次灌服。
3.3 手术治疗
在对病牛的胎衣进行手术剥离前,需要对其进行保定,并且需要确保直肠内的积粪清理干净,在徒手剥离之前需要使用高锰酸钾对病牛的外阴进行消毒,然后一只手伸入子宫黏膜及胎膜之间,找到胎盘的位置。在徒手分离胎盘的时要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进行,首先找到胎盘的边缘,然后用拇指以及食指分离母体胎盘和胎儿胎盘;如果母体和胎儿胎盘黏连比较紧密的话,一定要放慢剥离的速度,最好完整地剥离胎衣并且取出,防止因为胎衣剥离不完整而造成母体子宫内感染。胎衣剥离完毕后,术后护理也十分重要,一般子宫内会残留少量的胎衣,因此需要使用高锰酸钾进行消毒冲洗处理,对子宫内进行消毒,冲洗完毕后还要在子宫内放置抗生素,进一步避免出现子宫内感染的情况。
4 奶牛胎衣不下的预防措施
4.1 合理搭配日粮
要确保妊娠期奶牛的饲料营养供给充足,在产前要加强营养供给,注意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成分,适当提高日粮中的蛋白质营养水平。有实践研究证明,在奶牛产后补充维生素能够有效预防奶牛胎衣不下,在怀孕后期要适当增加青绿饲料的饲喂量。
4.2 适当增加活动量
要尽量确保奶牛环境的舒适、干净、卫生,为了让奶牛更加顺利地分娩,可以增加奶牛的活动量,避免分娩困难及胎衣不下,可以让奶牛每天活动4 h左右,活动强度不要太高。在奶牛分娩后可以及时让母牛舔净仔畜身上的黏液,并且尽快挤奶从而刺激奶牛的子宫收缩。
4.3 确保母牛的畜舍内要干净卫生
母牛的饲养环境也会对其身体健康产生重要影响,要确保母牛舍内环境干净卫生,不得饲喂腐败变质的飼料,多余的饲料要及时清理,以防变质被母牛食用,不要饲喂冷水,每天要清洗母牛的身体,保证母牛的身体清洁,减少畜舍内产生病原微生物,确保母牛健康。
4.4 防止出现胎盘炎症
要对奶牛进行定期防疫、检疫。引发胎盘炎症的主要病原菌有李氏杆菌、布氏杆菌、胎儿弧菌、结核病等,这些病原菌会导致胎盘炎症,引起胎儿胎盘和母体胎盘间不正常黏连。要加强妊娠奶牛的卫生保健,在对奶牛进行人工授精、阴道检查、子宫检查或者助产分娩的时要根据操作规程进行,注意消毒处理、预防奶产生牛阴道炎及子宫内膜炎。
4.5 保证经产奶牛的合理胎龄比例
要对经产奶牛群的胎龄结构比例进行合理设置,比如1~2胎的奶牛在群体中所占比例为40%左右;3~4胎奶牛的比例为30%左右,5~6胎奶牛比例为15%左右,胎龄更高的奶牛占15%,对于胎龄过高的奶牛要及时淘汰,维持奶牛群体中淘汰率在15%左右。
4.6 提前预防
对于有胎衣不下病史的经产奶牛要提前做好预防,在预产期前30天以及15天要肌肉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30 mL,在分娩后肌注催产素,能够明显降低奶牛胎衣不下的发生率。
5 结语
导致母牛产后胎衣不下的原因多种多样,总体来说主要有母牛自身营养状况、个体差异以及外界因素的影响等等。母牛胎衣不下的发病率较高,并且会对奶牛的养殖业带来较为严重的影响,还会增加奶牛乳腺炎、子宫炎的发病率。在日常的奶牛饲喂中要注意奶牛的日粮营养配比,提高蛋白质水平,确保奶牛营养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对于规模化饲养的奶牛场来说,饲喂不同阶段的日粮可以满足母牛的营养需要。在母牛配种前,要对子宫内膜炎进行积极预防和治疗,早期发现早治疗;通过适当增加母牛的运动量、促进顺利分娩以及及时挤奶等刺激子宫收缩,减少胎衣不下的发生率;确保奶牛环境的舒适干净、保持环境安静等。
参考文献:
[1] 何伟利.奶牛胎衣不下的临床分析与治疗措施[J].疫病防治,2017,47(10):85-87.
[2] 塔斯肯.再努拉.奶牛胎衣不下的病因分析和防治对策[J].兽医临床科学,2017(11):79.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