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 雷
(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成都 610000)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三国历史跨度不过百年,但三国文化却对后世影响深远。三国文化狭义指三国时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广义指由三国历史产生和衍生的人类物质、精神(包括心理)财富总和[1]。三国文化内涵丰富,早已渗透到中国社会各阶层,对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和民族性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三国文化受众基础良好,众多三国文化景区游人如织,目前三国文化旅游发展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集中于河南、湖北、四川、陕西等省份。即便如此,四川省的三国文化旅游的发展在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既往关于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开发的相关研究中,大多学者着眼于成都、德阳、绵阳、广元等地区的旅游资源,未能系统兼顾省内其他地区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因此,对于四川省内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全貌了解是不足的。四川省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究竟有多少?哪些资源具有开发潜力,理论与实践方面一直是一个模糊的问题。笔者参与了成都武侯祠博物馆2011 年起开展的“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项目,并对四川省内主要三国文化遗存进行了实地调查,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基于上述调查资料,参考相关文献研究与产业实践的现状,文章系统梳理四川省内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并对其进行评述,然后针对其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期望能够为其旅游开发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三国时期,四川是蜀汉政权主要辖地;加之《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及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等三国英雄的人格魅力的影响,时至今日,四川省至今仍留存着数量众多,特色鲜明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1.三国文化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类型齐全
就国内三国文化遗存总体分布情况而言,四川、河南、湖北、陕西四省遗存数量最多。根据成都武侯祠开展的“全国三国文化遗存调查”项目的调查成果,四川省现存三国文化遗址、遗迹300余处,其中,成都46 处、德阳20 处、绵阳43 处、广元28 处、南充10 处。这里所说的三国文化遗址、遗迹大部分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三国时期的遗迹”,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与三国有关的名胜古迹”[2],相当一部分为民间传说故事所附会。
并非省内所有三国文化遗址、遗迹点位都能够开发为旅游产品。笔者根据点位的旅游环境、保存状况、知名度、可进入性等因素,忽略一部分开发难度较大的三国文化遗存,最后通过专家访谈得出四川省内具有较大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达到90 处,详见表1。
表1 四川省主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分布表
根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3]标准,四川省内的主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可划分为遗址遗迹和建筑与设施两个主类。具体而言,区域内主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以军事遗址古战场、交通遗迹、祭拜场馆、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会馆、墓(群)等基本类型为主。这种类型分布特点也与三国文化的特点相吻合。
2.独特珍贵资源数量众多,特色突出,地域组合条件好
在四川省数量众多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中,存在着一大批文物价值高的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现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 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 处,详见表2。
表2 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列入文物保护单位情况(不完全统计)
四川这些文化价值极高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大多数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垄断性和独特性,优势比较明显。例如,成都武侯祠为全国唯一君臣合祀祠庙,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成都武侯祠能够代表成都甚至四川区域文化形象,是全世界影响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此外成都大邑的子龙祠墓为蜀汉名将赵云的墓冢和祠庙所在地,石经寺相传为赵云家庙;弥牟八阵图遗址更是历经千年尚存关于诸葛亮军事思想的重要遗迹。武担山为蜀汉政权建立的重要地理坐标。
庞统祠墓是安葬和祭祀庞统的祠堂和墓园,为蜀汉政权兴亡的重要见证地;蒋琬墓为纪念三国著名政治家蒋琬的庙宇和墓地所在;平襄楼和汶川姜维城是关于蜀汉名将姜维的最重要的遗迹;马湖孟获殿是全国唯一纪念少数民族首领孟获的寺庙。而四川省内的资中武庙、七曲山大庙关帝庙、叙永春秋祠等武庙遗存多是保存完整的建筑精品;而自贡桓侯宫和阆中桓侯祠是国内纪念张飞的最重要历史建筑之一;阴平古道、金牛道、雒城遗址、绵竹关城遗址、白马关、江油关、龙透关等古道雄关更是诠释三国时期刀光剑影的重要载体。而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上的重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更是不计其数,如剑门关、翠云廊、明月峡古栈道均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
四川省是旅游大省,旅游资源丰富。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多分布在金牛道、阴平古道、茶马古道等古道沿线,与周边自然、文化资源组合条件非常好,适合联合开发打造。如川北广元在打造三国文化旅游时可考虑与唐家河、清溪古镇、曾家山、米仓山等旅游区的自然文化资源相结合;攀西攀枝花可依托自然条件在苏铁旅游度假区、二滩旅游区打造三国文化项目。
总体来看,蜀汉主要英雄人物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姜维、庞统、蒋琬等的相关纪念场所及传说故事在四川分布相当广泛。由此可见,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最大的特色就是以三国蜀汉英雄为亮点。从上述分析来看四川珍贵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在全国范围内都具有垄断性,地域组合条件也较好,开发潜力巨大。
旅游资源评价是旅游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一般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资源评价指对旅游资源能够转化为观光型产品的内在属性的评价,包括观赏价值、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等[4]。对于三国文化旅游资源这类文化旅游资源,目前并未有一套专门的评价方法针对其特点进行评价。基于目前通用的旅游资源评价框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对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评价,主要依据其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珍惜奇特程度、地域组合条件等赋存条件,结合实地调查情况,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四川省主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分级(详见表3)。
表3 四川省主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分级表
从上表可知,四川省高等级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数量众多,且已在成都、广元、绵阳、德阳、南充地区形成了成熟的知名旅游品牌。另外,四川省普通级三国文化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共有13处,为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四川三国文化旅游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四川三国文化品牌市场影响力依然不足,未达到应有的效果。四川三国文化旅游开发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的开发,从空间上来看,成都及川北地区开发较好,川南、川西、川东等地区开发较差。如成都、德阳、绵阳、南充、广元等地为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无论在数量、资源品位、地域组合条件、景区成熟度各方面均远远领先川内其他区域,几乎囊括了四川省内主要高品位三国文化旅游资源。而川南、川西北等区域的古城遗址、古道、古井、墓、庙宇等类型的三国文化遗址、遗迹基本未能进行很好的开发利用。
总体而言,四川省高级别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较好,低级别的开发较差,成都与川北地区的三国旅游资源开发最为活跃。尽管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数量众多,但只有成都武侯祠、剑门蜀道三国文化区两处特品级旅游资源发展成了龙头景区。
文化类旅游产品开发利用难度较大,对产品设计及规划有着更高的要求。成都武侯祠合理利用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在重点文物保护区的基础之上,打造出了三国文化特色街区--锦里,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其连续举办十余届的“成都大庙会”也成为了成都一张闪亮名片,三国文化更是渗入到庙会的各个方面。
但是除了成都武侯祠,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产品几乎都是观光产品(并且主要是“看庙”),缺乏体验和参与性产品[5]。众多三国文化旅游景区仍然以观光游览的形式为主,景点讲解员带领游客讲述景区相关三国故事,旅游过程较为严肃、单调。大部分游客对这种旅游形式印象较浅,存在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少、体验型差的问题。如自贡桓侯宫、资中武庙、绵竹武庙等文化价值较高的重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由于其处于静态保护之中,加之规模较小、缺乏配套旅游产品,游客的参观时间甚至不足20 分钟,其旅游收入更是无从谈起,这类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和深度是远远不够的。而雒城遗址、宜宾丞相祠分别依托房湖公园、流杯池公园打造成了集参观、休闲于一体的体验式旅游景区,大大提升了游客的参观体验质量,值得其他开发价值较高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借鉴。
相关的研究表明,在旅游活动中进行“体验”会使游客感受深刻[6]。因此,目前四川三国文化旅游需要多打造游客体验型的旅游项目。总之,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开发程度较浅,精品景区数量不够多。全省现在并未有正式三国文化旅游总体规划,各三国文化景区之间合作较少,尚未形成区域联动,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
尽管三国文化拥有良好的民间基础,但四川省许多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却面临着“酒香也怕巷子深”的窘境。如在四川旅游信息重要宣传网站——四川旅游资讯网[7]首页上并未看到三国文化旅游的宣传,网站上推荐的三国旅游线路“游蜀道、品三国”也仅是隶属于“大蜀道精品线路”的子线路。该线路也仅推介了成都武侯祠、锦里、富乐山、七曲山(关帝庙)、剑门关、翠云廊数个三国文化旅游点。由此可见,三国文化旅游并未在旅游资源众多的四川成为知名旅游品牌,其宣传营销力度也是不足的。说到三国,似乎人人都能参与讨论。但多数人对于四川省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都是不甚了解。除去一些知名度较高的景点,相当一部分游客对于“桓侯宫”、“春秋祠”、“平襄楼”等一些三国文化点位不甚了解。而在笔者实地调查过程中,诸如成都“张松墓”、德阳“金雁桥”、绵阳“涪水诸葛营”、梓潼“魏延祠”等知名度较低的三国文化遗迹,连当地人都一无所知。而像三台“五层山”、资中“罗泉古镇”、泸州“龙透关”之类附会三国传说故事的点位更是知者寥寥。
通过对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的系统梳理与分析,针对目前四川三国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四川数量众多、分布分散、开发程度不一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往往分属于不同区域的主管机构,容易造成“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不利局面,不利于“大三国旅游”整体局面的打造。如德阳。绵阳、广元、南充四地将三国文化旅游作为区域的重要旅游产品,而雅安、自贡、达州等地只能打造个别特色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由于行政区划分割和地方经济利益的影响,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一直处于各自开发的局面,文化的整体性被割裂,难以形成合力,至今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三国文化旅游品牌[8]。需尽快整合省内三国文化旅游资源,加快制定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开发总体规划,争取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将三国文化旅游的开发纳入到四川相关地市州的重点规划之中。
此外,在整体开发初期,根据资源地域特点,将四川散布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综合开发,在现有三国旅游线路基础之上,再重点打造数条特色鲜明的三国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如四川三国文化旅游精品主线路:成都武侯祠—白马关倒湾风景区—绵阳三国文化旅游区—剑门蜀道三国文化区;缅怀蜀汉英雄的旅游线路,蜀汉英风:成都武侯祠、子龙祠墓—绵竹双忠祠—德阳庞统祠墓-蒋琬祠墓—昭化古城—阆中桓侯祠;诸葛亮专题旅游线路,武侯遗韵:成都武侯祠—双忠祠—卧龙山—剑门关—丞相祠—小相岭—营盘山得胜营。
精品线路打造过程中建议考虑省内各区域资源,实现以精品资源带动优良资源,以成都、川北地区带动川南、川西、川东等地区的文化资源,以环线带动单线,实现联动发展。
文化竞争力即指多种文化因素推动一个地区旅游经济全面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相对差别优势及其综合实力[9],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四川提升三国文化旅游的文化竞争力主要可从以下方面着力:首先要突出蜀汉英雄主题,策划以诸葛亮等蜀汉英雄为核心的主题三国文化线路,有别于陕西、河南、重庆、湖北等地,形成独特魅力和“看点”;其次要打造特色旅游产品新体系。特色是旅游的生命所在,没有特色也就无所谓旅游。既要开拓专项文化旅游市场,满足真正的文化游客,又要兼顾大众文化旅游的发展,开发大众文化旅游产品[10]。最后还要尽力融合巴蜀文化,突出地域特色;依托蜀道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项目,提升三国品牌文化竞争力。
总之,四川要利用优良的地域组合条件,将三国文化与其他文化及自然风景有机融合,因地制宜的开发出一些多层次、复合型旅游体验项目。
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的宣传。相关机构要依托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等蜀汉英雄的文化影响优势,通过网站、电视、报纸等主流宣传媒介加强四川三国文化旅游的宣传,提升省内三国文化旅游的知名度。
三国文化历来是文创领域的重要题材,如韩国网络游戏(其中有大量的三国题材)所创造的价值及边际效益,已经超过了本国的汽车工业;日本漫画家横山光辉的《三国志》销售量也竟达到了三千万册。这充分说明三国文化对于我国的文化旅游产业有着十分广阔的可资利用的开发前景[11]。四川省可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以三国文化为重要IP,突出“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在四川“三国蜀汉文化”特色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开发中,可结合川内各地域优势产业,如与蜀绣、绵竹木版年画、自贡剪纸、龚扇、扎染等四川特色工艺品的融合,研发出独具特色的三国文化旅游产品。
旅游业是四川省战略支柱产业。随着文化旅游需求的日益旺盛,三国文化旅游也逐步升温,并呈现出激烈的竞争态势。《四川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提升三国历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并将“蜀道三国文化旅游线”列为10 条省内精品线路之一。四川省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特色鲜明,开发潜力巨大。笔者根据实地调查成果,系统梳理四川三国文化旅游资源状况,并针对旅游开发现状提出建议,期望能够为四川三国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