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探讨*

2019-08-12 08:41刘爱利
关键词:演艺集群融合

侯 爽 刘爱利 黄 鸿

(1. 首都师范大学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北京 100048;2. 济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山东 济南 250001)

0 引 言

文化旅游产业是社会发展中深具活力的产业,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政府对这一产业的发展给予了特别关注和高度重视.2009年以来,国务院相继出台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标志着文化旅游产业成为国家战略性产业.2009年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出台的《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是我国第一份关于文化旅游发展政策的文件.近年来,国内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迅猛,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积极发展的相关政策也层出不穷,“十三五”以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催动了文化旅游产业的结合.其中《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指出,到2020年我国旅游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基本达到世界旅游强国水平;《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要求》指出到“十三五”末,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产业.2017年10月发布的首份《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2017》报告中明确指出,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18年3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批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这也为今后文化旅游产业优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机构保障.

文化旅游产业的经济前景也同样值得看好,随着我国文化旅游品牌开发持续推进,文化旅游管理和服务不断加强,文化旅游市场已经具备一定的规模.2018年2月6日,国家旅游数据中心发布数据,2017年国内旅游人数50.01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2.8%;出入境旅游总人数2.7亿人次,同比增长3.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40万亿元,增长15.1%.初步测算,全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 990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8%.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发布《2018年上半年旅游经济主要数据报告》,国内旅游旅游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上半年国内旅游人数28.2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1.4%.国内旅游收入2.4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同时,根据2018政府工作报告,过去五年,中国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超过13%,几乎是GDP年均增速的2倍.在国家统计局2018年公布的统计数据中,据对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5.9万家企业调查,2018年上半年,上述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2 22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9%,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这意味着,相较于其他产业,旅游和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引擎.对于旅游行业来说,随着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全国各省市乃至国际上都在大力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管是从国家的发展导向,还是从现代经济的发展需求来说,文化旅游产业已经成为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一种重要途径.所以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乃至未来都显得极为重要.我国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还是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文化旅游产业本身核心竞争力水平不够以及产业外部环境的制约.文化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水平不够主要体现在产业发展定位模糊[1-2]、产业链条不完善[3-5]、专业人才匮乏[1,6-8]、宣传水平不高[5,7,9-10]等方面,而产业外部所面临的制约因素主要包括管理机制体制不顺[11-12]、市场化程度不高[6,13]以及资金投入不够[1,3,7]等问题.有关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相关学者大多专注于对区域的研究,而区域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河南、安徽、陕西、甘肃等,尤其有关河南的研究相对较多,但忽视了对国内整体情况的探讨.而且,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旅游产业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是旅游产业中关联度最大、涉及面最宽的部分, 其发展必须通过与相关行业的积极协调合作才能得到实现, 这也决定了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在许多方面都面临着较大的发展制约.

文化旅游产业的实践发展已经到一定阶段,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来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路径选择和趋势的探索.本论文系统梳理和总结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旨在通过总结其发展经验,在此基础上探索适合我国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 文化旅游产业的概念内涵

关于文化和旅游关系的讨论由来已久,虽然数量众多,但是观点基本一致,认为文化与旅游是一种互利关系[14].这种关系主要表现为两者之间内在的关联性,文化体现了旅游的内涵属性,而旅游则成为文化产品的重要载体和价值实现方式[15].最早使用文化旅游概念的是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认为文化旅游包含旅游的各个层面,旅游者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别人的历史和遗产,并从中了解其生活和思想活动[16].国内最早提到“文化旅游”这一概念的是魏小安[17],但其对于“文化旅游”的概念并没有做出明确的界定,认为对于旅游者来说, 旅游活动是经济性很强的文化活动, 但对于旅游经营者来说, 旅游业则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事业.

目前,在国外的研究中鲜有提及“文化旅游产业”.Khalid[18]在其工作论文中使用了该词,但并未对之作任何界定.我国对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较早,且视角都各有特点.张正兵和韩云[19]从属性和业态识别的角度,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概念进行了新的延伸与解析,认为文化旅游产业是基于文化因素和旅游因素在产业中实现互补互动,进而达到良性发展,以增加产业总效益指向融合而成的新型、综合性的产业形态.目前对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定义主要有三种观点 :基于包含关系的定义[6,20-21]、基于构成要素角度的定义[57]和基于结合角度的定义[11,22-26],主要的区别在于如何定义文化产业、旅游产业以及文化旅游产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产业的定义出发,产业是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是指由利益相互联系的、具有不同分工的、由各个相关行业所组成的业态总称,尽管它们的经营方式、经营形态、企业模式和流通环节有所不同,但是,它们的经营对象和经营范围是围绕着共同产品而展开的,并且可以在构成业态的各个行业内部完成各自的循环.传统的产业是围绕共同的产品也形成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旅游产业则是围绕最终的消费产品(服务)形成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因此,本研究根据旅游产业围绕最终的消费产品(服务)为核心组织的环节及业态总称,将文化旅游产业定义为围绕文化旅游产品(服务)消费为核心的相关服务环节、行业及业态的总称.

2 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

2.1 融合发展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两大产业呈现出较强的融合趋势[27].产业融合是指在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的不同行业之间交互渗透、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的发展过程.从产业角度来看,其实质是产业为适应环境或者实现组织内部变革以及自身增长发生产业边界的伸展、收缩、模糊或是消失的过程[8].而在文化旅游领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也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8].

在产业融合的动因方面,主要的研究观点包括两类,第一类认为产业融合的出现是由于技术创新驱动,如创新等引发了技术融合的过程,而技术融合能够改变传统产业的边界,是产业融合的主要动力[29-31].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驱动了产业的融合,是产业内部动力和外部推力两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32].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为实现融合提供了条件[3].产业内部动力主要表现为文化旅游企业对于范围经济、节约交易成本、学习效应等方面的追求,而外部推力主要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技术因素[8,33].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是在产业内部动力和外部推力的共同作用下,以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联性为条件,进而形成并迅速发展起来的,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降低交易成本的必然要求,也是经济文化相辅相成的必然需要[8,34].

在产业融合的机制及过程研究方面,从价值创造及价值形成的视角来看,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实质上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突破了各自的技术边界、产品边界、业务边界和运作边界及市场边界,渗透或延伸至彼此的产业活动领域,使得原有相互独立的文化和旅游产业价值链通过解构、延伸等方式进行重组与整合,最终形成新的价值链过程[35],而且产业链所具有的“延伸” “接通”和“空间容纳”等功能,是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载体的核心纽带,能加速其融合并提升融合效率(图1).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36],包括技术、产品、业务和组织、市场四个层面,其中, 技术融合是基础, 产业融合创新是其技术扩散和在产业部门广泛运用的技术创新[37].Gambardella和 Torrisi[38]也指出产业融合要经历技术融合、管理融合和市场融合三个阶段,并且这三个阶段彼此间相互衔接并相互促进,任何一个阶段的缺失或者停滞都会导致产业融合无法完成.杨春宇[39]通过归纳已有相关研究成果发现,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路径大致涉及技术融合、市场融合、功能融合、资源融合和制度融合.

图1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过程[36]

在产业融合模式研究方面,目前的研究将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式分为三种:路径要素模式、子产业模式、地域个案模式(表1)[40-42].首先,从路径要素模式看:技术、产品、企业和市场可以作为两大产业融合的四大要素,通过体制和观念来引导市场整合,进而促进资源整合的产业融合发展路径[23].按照路径要素模式划分,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具体实现形式有:文化旅游圈融合运作模式、项目开发融合运营模式、文化旅游节庆与会展推广模式、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吸引模式[40].其次,从子产业模式看:应在界定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关联产业的基础上,提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目前经典的文化旅游子产业发展模式大致有6种:基于文化保护的文化(文物)展示模式、文化主题公园开发模式、文化旅游房地产模式、创意策划包装的艺术开发模式、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发模式、高科技模拟创新模式[41].最后,从地域个案模式看:即结合当地文化旅游产业具体情况而进行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如湘西州结合其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从产业融合的结果和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角度,把湘西州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类型划分为空间型、时间型、产品型3种模式[42].

表1 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表

产业经济管理学认为,两个产业的融合会对产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市场结构的影响和对市场行为的影响[43].因此,对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显得意义重大.从目前的研究内容来看,多位学者从研究的角度提出了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融合的类型、融合的动力、融合的过程、融合的意义以及趋势等.尤其随着研究的深入,很多学者在研究中将产业链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联系起来,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可是如何通过产业链来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并未进行深入研究.而且在相关研究中对文化资源的理解往往局限于狭义的文化概念,如地域性文化、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等.另外,在融合路径方面,缺乏对资金融合、人力资源融合、组织融合、服务融合方面的研究.从研究方法来看,研究成果多以定性描述为主,鲜见对二者融合现象的动态性和综合性分析,实证研究则多是基于某一具体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分析[39].

2.2 创意化发展

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兴起,对“文化旅游创意”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也意味着创意化发展已经成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44].

目前关于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的辨析并没有一致的定论[45].文化产业主要突出以文化符号为核心消费对象的相关产业的特征,而创意产业则突出创新,强调的是概念的原创性.文化创意产业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并且对于不同的研究会有差异化的理解.通常文化创意产业被认为是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交叉领域,属于文化产业中的一个部分[46],因此在本文的相关论述中并没有对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作出严格的区分.学术界对于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内涵并没有严格的界定,大部分学者从文化、创意、旅游等多个角度去探讨其内涵.但文化创意旅游与创意旅游边界地带的模糊状态很容易造成学者们理解上的混淆,不利于相关研究的开展.王欣和杨文华[47]认为文化创意旅游就是创意旅游,本研究也认为文化创意旅游与创意旅游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说法,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关键性差别.

从产业的基本特征来看,文化是创意旅游的基础,创意互动是其关键,同时它又有高流动性、依附性、不确定性等特征,而且文化创意旅游也是文化创意产业在旅游领域的传承、延伸和重组,具有较高的体验性、参与性、高附加值和高连带效应[48-49].

从产业发展模式来看,国际上成功的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发展有很多种,比如文化创意旅游的资源转化模式、旅游商品开发模式、旅游产业提升和城市功能转型模式、经营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模式、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和推广模式、投融资模式等,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模式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与地方旅游业绑定开发、主题公园式开发、大型演艺类开发、旅游商品开发.从基于文化创意旅游的开发与经营的研究角度来看,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可以概括为用创意挖掘旅游资源、以资源开发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用创意创造旅游产品、以产品创新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用创意强化旅游营销、以市场拓展促使产业结构升级;用创意引领旅游消费、以消费促使产业结构升级[50].从基于文化创意旅游的项目与产品的研究角度来看,Mommaas[51]根据荷兰的实践,把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细分为4种类型:博物馆区模式、公园综合体模式、文化群落生产模式、艺术欣赏发展模式.Richards和Wilson[52]总结出了标志性结构、大型事件活动、主题化以及遗产开发等四类国外的发展模式[53].而我国各地区文化旅游创意产业运作的典型模式主要包括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模式、艺术表演模式、节庆民俗模式、新兴街区模式、创意旅游商品模式等.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在特定空间的集聚构成了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目前针对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的研究主要是集中于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概念、特征、动力机制、发展模式以及实践应用的探讨.从“一站式体验”的角度出发,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现有的5大主流模式主要包括主题公园、影视(动漫)基地、艺术园(社)区、节庆演出基地、新兴街区.

从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在国内的实践发展来看,旅游演艺模式作为既传统又新颖的表演艺术正在成为我国文化旅游产业扩大发展的重要途径.它的发展不仅改变和丰富了传统的旅游产品内涵,提升了景区旅游文化的质量,而且对于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乃至于对于中国演艺业在新时期的发展和创新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目前的实践发展状况来看,通常认为旅游演艺主要是针对游客的演出,有专门的演出人员及特定的演出场所,而且演出内容主要是表现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或者民俗风情.按照实践中最常见的分类方式,通常把旅游演艺分为实景旅游演艺、主题公园旅游演艺以及剧场旅游演艺.

目前,国内旅游演艺模式发展势头良好,各景区大型演艺活动此起彼伏,各地陆续推出品牌项目,并形成了以山水盛典、宋城演艺、观印象为首的旅游演艺行业三巨头的局面,其中又以以千古情、印象、山水系列为市场主导.而实际应用中主要的产品组合模式包括旅游演艺+主题公园,适用于区域文化丰富、交通通达性好以及周边市场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如“宋城千古情”系列;旅游演艺+传统景区,适用于夜生活丰富,基础配套设施齐全的知名景区或旅游城市,如“印象系列”;旅游演艺+度假设施,适用于在知名景区周边,且周边留宿游客规模可观的地区,如“昆明世博园·吉鑫宴舞”等;旅游演艺+商业城市,适用于城市旅游辐射半径大,休闲消费氛围好而且周边商业综合体人气旺的一、二线城市市区,如“武汉万达·汉秀”等.

从旅游演艺发展模式的现状可以看出,中国文化旅游演艺行业已经基本成熟,基本满足整体旅游市场的需求.但是,尽管旅游演艺发展模式为许多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严重的问题.由于旅游演艺产品创新困难,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从而缺少演艺精品.而且旅游演艺产品的高额运作,使其发展存在较大的风险.虽然我国旅游演艺市场已经基本成熟,但仍然没有较大规模的、具有强大号召力的旅游演出集群,缺乏规模效应,而且品牌特征不明显,这将成为中国旅游演艺全球化战略的发展瓶颈.

2.3 集群化发展

产业集群作为区域经济学的一个研究课题被反复讨论,它通常被研究者用来描述产业组织的空间分布,产业集群不仅构成当今世界经济的基本空间构架,还常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之所在[54].产业集群是指特定区域上一些相互关联的企业和机构在地理上集中的现象,地理临近、专业化分工、社会网络、竞争与合作并存是产业集群的主要特征,产业集群主要包括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区域经济行为实体,它们由于共性和互补性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区域竞争力的提高[55-56].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和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征,可以认为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是以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文化旅游核心行业、文化旅游产业的引致行业及相关服务和支撑机构,按照专业分工和协作的要求,为满足旅游者文化需求而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聚集形成产业组织群落,构建起完整的文化旅游产业链的集群,它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高级形态和新模式,创新性、集群内部的专业性和超强的关联效应是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的主要特征[39,57].

孙春兰[57]在《山东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研究》一文中从集群的层次、组织结构、形成的主导因素以及企业的组织结构几个方面划分了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类型,并且着重讨论了文化旅游产业的集群条件、动力机制和形成路径.首先,文化旅游产业的集群类型有不同的划分标准,主要可以从主题、层次、集群内企业组织结构和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主导因素这几个方面对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分类进行探索;其次,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的形成条件主要包括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市场、地理区位、文化旅游相关支撑产业以及政府部门等因素;最后,基于对文化旅游产业形成机理的分析,指出从旅游目的地、旅游企业集聚到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最终形成,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以文化旅游产业链为纽带,由点状发展到线状,再拓展到网面的过程.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目前很少从产业集群化的角度去研究其发展,但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趋势不可阻挡,大力发展和培育文化旅游产业群,形成旅游产业的新优势是未来文化旅游产业实践发展的方向所在[48].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大部分文献都是单独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进行研究,尤其对旅游产业的集群发展研究较多,主要探讨了旅游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形成条件、动力机制、影响因素、结构、类型以及发展模式等.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可以促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创新、延长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链,并且能够提高区域文化旅游竞争力,从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集群化研究显得至关重要,结合目前对旅游产业集群化的研究经验,可以从内涵、特征、形成条件、动力机制、发展模式等方面来探讨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

2.4 生态化发展

党的十七大把建设生态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并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等具体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培养生态文化、开展生态教育、倡导绿色消费.因此可以确定,生态化发展是文化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所在,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则是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必要选择.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使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人类所需要的基本资源严重短缺,严重制约了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产业经济的发展不能以耗竭自然资源和损坏环境为代价,而应谋求与自然环境的的有机平衡,这就提出了产业生态化的要求.产业生态化是指产业自然生态有机循环机理,在自然系统承载能力内,对特定地域空间内产业系统、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进行耦合优化,达到充分利用资源,消除环境破坏,协调自然、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58].而生态文化旅游则是指以吸收自然和文化知识为取向,净量减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确保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将生态环境保护、公众教育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的旅游活动[59].

综观国内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研究和实践状况,其中产业生态化在工业、农业被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成功,而产业生态化应用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实践几乎一片空白[60].国内对于旅游生态化的研究紧跟国情和宏观政策,经历了思想启蒙到理论构建再到深化应用的发展过程,总体上主要注重对旅游产业生态化理论体系和产业政策研究,并多采用规范分析和定性研究方法[61].而对于文化产业生态化的研究,国内学者研究重点主要放在企业和集群层面,较少涉及网络化的生态视角[62].

文化旅游产业生态系统对文化旅游产业繁荣发展发挥着关键作用. 因此, 探讨文化旅游产业生态化成长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目前,并没有文献专门探讨文化旅游产业的生态化发展,而且单独对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的生态化发展研究也为数不多.我国很多地方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没有注重生态效益,破坏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平衡,产生了许多难以忽视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文化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产业生态系统是产业生态化的研究基点,产业生态系统的研究主要包括产业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演化、运行和管理[63].而这也将是未来文化旅游产业生态化的研究方向所在.

2.5 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是文化旅游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有助于文化旅游产业为旅游者提供更便捷、周到和个性化的服务,是提升我国文化旅游产业整体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从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发展来看,旅游产业作为信息资源密集的行业,大力加强旅游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目前对于旅游产业信息化的研究多数集中在对具体地区的分析,主要包括产业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制约因素以及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所提出的战略性解决方案,并且分析多为案例性分析,极少涉及旅游和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和机理问题[64].旅游产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应用之间的不平衡会导致两者互动关系协调性不足,从而阻碍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发展[65].

从文化产业的信息化发展来看,文化产业信息化其本身既构成创新行为、有利于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培育经济增长点,又产生创新空间、形成行业发展新动力.所以把信息化作为文化产业生产要素优化组合的重要平台,对于加快形成以开放、共享为特征的文化产业运行新模式,对于提升文化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的战略地位具有重大意义.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结合,具有内涵深刻、信息量大的特点,这就要求要不断的健全与完善文化旅游信息系统,并且不断更新信息,以此来增加旅游者的便利性和信息量,为文化旅游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66].因此我国文化旅游产业将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而且随着电子商务、大数据、云存储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度将不断深化,信息化、便利性、低成本将成为未来我国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2].

3 展 望

文化旅游产业作为一个能为我国发展带来巨大综合效益的新兴产业,是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先方向,也是促进消费升级的关键所在.随着国务院文化旅游部的合署办公,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将是未来旅游发展的核心内容,也将极大促进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分析和探讨文化旅游产业的多元发展趋势,更具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融合发展和创意化发展是目前学者们研究讨论的重点方向.对于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动因、融合机制、融合路径与模式以及文化旅游产业链的探讨.对于文化旅游产业产业融合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多,也很有深度.但是对于如何促进文化旅游产业链和金融业、IT业等其他相关行业的相互融合的研究几乎一片空白.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代表着传统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再满足游客的需要,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成为当代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主题公园、创意旅游商品、大型节庆事件以及旅游演艺等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也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应.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主流的文化创意旅游发展模式也存在着许多难以忽视的问题,例如目前大力推进的旅游演艺发展模式,也经历了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意的时期,而且巨大的投资规模使旅游演艺项目面临着极高的风险.如何进行地区的正确定位并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而且相对于超前的实践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理论研究显得尤为不足,主要表现为描述性分析较多,模型统计研究较少;案例研究较多,但缺乏实证分析;而且研究角度单一,大多是就现状谈问题等.今后理论方面应多综合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管理和方法,从多个角度出发寻找理论支撑,而且研究中可多运用构造模型和统计方法分析,提高科研结果的可信度.对本论文所提出的有关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生态化、信息化的发展趋势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这也为未来文化旅游产业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猜你喜欢
演艺集群融合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2020年《演艺科技》总目录
《融合》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生态学视角下得演艺产业——评《演艺产业生态学刍论》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