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路 致富路 连心路

2019-08-11 23:55邢继雯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回龙山里人心路

邢继雯

相对人短暂的生命,太行山是座永恒的山,它隆起于6亿年前。海洋在太行山脚下时退时进,华北的陆地断裂为平原。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一段艰苦岁月里,太行山永远留下了一代人的伟迹,刻上了永世不移的印记,这就是河南省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的通天路、致富路、连心路。

天梯变通途

“再不修路,就对不起那些死去的人啊!”1997年,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张荣锁看到崖上百姓穷困的生活后,坚定地说。然而谁心里都清楚,修这段路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儿。根据当地史料记载,明朝有工部尚书禀延和吏部尚书李戴、清朝仁人志士郭金和郎永和等,都曾在此鑿石修路,目的是为了方便香客到山顶的道家鼻祖修炼地真武观朝拜。但是他们前后四次,也只不过是将原来的“鸟道”修出一条两尺来宽的“老爷天梯”。然而这条两尺来宽的天梯在修路前20多年时间,依然夺走了18条鲜活的生命。

那时回龙村人修路,面临三大难:一是没有任何现代化的工程机械,二是没有人做测量,三是没有钱。“再难,也得修!就是把我这180多斤交给路上,也一定得修成!”张荣锁掷地有声地说。

开山修路,吃钱,也吃人。修这条路有多艰苦,没有亲临的人很难想象。在这场与悬崖绝壁的战斗中,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深深地刻在回龙村人的记忆中。至今,张荣锁想起修路的情况和牺牲的兄弟,依然会热泪盈眶。

靠着“与天斗、与地斗,坚决不搞窝里斗”的精神,2001年1月,“老爷天梯”终于被回龙村人治服了,变成了一条绝壁通途。

要想富、多思路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见报频率最高的一句话,有了路,山里的各种经济才开始加快发展。

这条“绝壁通途”是一条生命通道,是回龙村人为了生存而修的下山路、活命路。道路修成后,马上变成了一条“致富路”。在道路修成的当年,“五一”期间就有5000多名游客上山旅游。回龙村充分利用“老爷顶”、挂壁公路、红岩大峡谷和道教圣地的优势,成立旅游公司,发展旅游业。如今的回龙村,每年游客有百万人次,仅韩国游客每年就有20多万人次,村里一些卖山货的妇女,都能熟练地和韩国游客谈价钱。

回龙村还成立了林果公司、基建公司,开起了回龙酒店,兴建果汁厂、养猪场。“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到了带领村民开山修路的张荣锁嘴边,变成了“要想富,多思路”。

谈到农村发展经济,张荣锁说,一定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千万不能死搬教条,否则就是死路一条。“史来贺、刘志华、许福卿、耿瑞先那儿,我们都去学习过,但是各自的情况不一样,做法就不一样,有些你学不来。山区有山区的特色,丘陵有丘陵的特点,平原有平原的做法。”因此,带领农民致富,应该百花齐放,多想办法。

心中有群众

你要问张荣锁为什么下决心修路,他一定会告诉你:因为山里人穷,因为山里人苦,因为山里人想过好日子。当干部就要和群众心贴心,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一名基层的党员干部,张荣锁一直都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把群众需要当作自己的工作目标。

“要想群众跟着干,干部一定先流汗。”正是张荣锁身先士卒,不惜拿出万贯家产,不惜豁出自己180多斤的身体,回龙村人才会跟着他与大自然抗争到底,才能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回龙精神”,才会在幸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张荣锁与新乡其他先进人物一样,扎根于最平凡最艰苦的基层,处于红色政权的神经末梢,用青春、勇气、无私、忠诚与坚持,诠释了共产党员的理想与信念,不仅干出了蔚为壮观的“新乡先进群体”,也筑牢了红色政权的“最后一公里”。

(作者单位:中共新乡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回龙山里人心路
元夕回龙窝历史文化街区一瞥
脱贫致富的山里人
闻着茶香去旅行
刘曦林作品
我是山里人
浙江省嘉兴市“金翅膀”奖教助学项目 结对帮扶习水县回龙镇30名贫困学生
八年暖心路 丝丝为民情
心路
草地养土鸡 致富山里人
六年扶持 茶叶富了山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