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凌云
2019年,榆阳区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村集体产业,探索实施资产收益扶贫初见成效。其中大河塔村、安崖村、殷家墕村等村庄,在能人及专家型农户带领下成立合作社,村民推平山峁填平沟壑,以敢为人先的魄力和勇气,探索山地苹果、牛羊饲养循环产业链、时令水果采摘等扶贫产业,使村集体经济发展迈上快车道,村民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在陕西省5月24日公布的《关于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成效考核结果的通报》中,按考核结果等次和位次排序,榆林市榆阳区在非贫困县(含摘帽县,共44个)中,列“综合评价好的县市区(13个)”第一位。
榆阳区是榆林市政府所在地,属非贫困县(区)。全区农村贫困人口涉及21个乡镇、办事处,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991户9615人,2019年计划脱贫610户1482人;计划退出31个贫困村。
2019年,榆阳区各村镇因地制宜,克服困难,纷纷成立村经济合作社。有的村从去年10月起陆续开始了新的“造地运动”,大规模“推地”,一个接一个推平山峁,把百亩甚至千亩荒地变成山地苹果林;有的村新建阳光温室大棚,栽种芝麻香瓜等紧俏水果;有的村在原有基础上做大“一村一圈舍”,发展畜牧业循环经济……全区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集体产业呈现出持续向好发展态势。
“推地”千余亩栽种山地苹果
5月底,在西安开往榆林的火车上,可以看到窗外的关中平原到处翻滚着成片的金色麦浪。但是,一走进榆林市榆阳区,记者在大河塔镇大河塔村、牛圈沟村、安崖村和青云镇刘千河村、殷家墕村、太平溝村,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这里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处,满眼的黄土沟壑,似乎还留存着一丝刚刚走出寒冬的荒凉感。
但是,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当地百姓来说,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巨大变化,足以让他们感到欣喜,而且充满期待。站在村边放眼望去,一处处柱状山峁的顶部,一片片大小不一的平地呈现出新鲜的黄土色,而这些“平地”,全是靠人工推平山峁填平沟壑得来的。未来,村民们将在 “推地”得来的平地上栽种苹果、花椒、大扁杏、葡萄……尽管收获期在三五年之后,但每个人都坚信有付出就有收获,难掩喜悦之情。
省级贫困村大河塔村,离榆阳区中心有60多公里,属偏远村镇。目前,这个村已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民持有土地股、人口股、资产股,发展产业时按比例入股分红。大河塔村全体村民包括建档立卡贫困户都加入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成为股民。在财政扶贫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大河塔村建起了饲料加工厂、养羊场、桑叶茶厂等集体经济产业,可以保证现未脱贫的9户贫困户每年有保底分红500元。
去年10月,大河塔村合作社把村民摞荒的土地,推地平整1000亩,集中起来流转给陕西果业集团,种山地苹果。双方初步约定土地流转二十五年,每亩每年240元。这其中每户村民约占有10亩土地,每年此项收入2000余元。目前具体兑付方式还在协商中。
村主任刘玉生说,如果不是合作社把村里两个小组村民的土地集中起来连成片,陕果集团是不会到这里经营的。由于错过果树苗春天最好的栽种日子,现在地里全部种上了高粱,秋天将栽种苹果树。
在2018年已整村脱贫的牛圈沟村,也在这一年4月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所有集体资产、土地、荒地、林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经营,所得收益按可分配利润每个股东所持比例进行分配。
合作社第二分社理事长李巨民说,村里2018年利用土地整合试种植花椒树50亩,今年种植山地苹果200亩。“这200亩土地有的高度通过推地就下降了8米,推下来的土又垫高了旁边的沟,这样才连成一片平地。尽管成本提高了,但有了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就有了希望,荒地是看不到希望的。”合作社还积极大胆探索新种植模式,在苹果树空行内套种高粱。同时将沟坝中水引到高位蓄水池,采用喷灌方式对苹果基地进行浇灌。
安崖村从去年10月开始推地,已种植阎富6号苹果210亩。村党支部书记郭亚飞自豪地说,果树成活率在95%以上,这对没有种植经验的村民来说相当不错了。郭亚飞说,成立村合作社,发展产业最难的还是前期动员村民,让大家把承包到户的土地流转出来,由于短时间内看不到效益,村民心里没有底,所以工作难做,开会就开了几十次,有时就在村民家里现场开会,才把土地集中起来。根据村民的实际需要,合作社又拿出部分好的水地,划分给在家的村民,留作村民自己按需种植。
目前陕果集团通过大量实地考察,确定将在榆阳区大力推广种植山地苹果,为此还专门成立了榆阳区分公司。据悉,仅大河塔镇就计划栽种山地苹果6000余亩。
“一村一圈舍”发展传统畜牧产业
牛、羊、猪养殖是榆阳区传统的优势产业,也是深受贫困群众欢迎的扶贫产业。通过村集体合作社的平台,资金有保障,畜牧产业不仅实现规模养殖,而且品种得到更新换代,市场效益更好。
大河塔村合作社去年11月初从鄂尔多斯买来66只萨福克、黑头杜铂羊,到今年5月底已发展到100多只的规模,现已卖出40余只。其中的黑头杜铂羊,出肉率高,肉质好,每只能达到130斤肉,而过去的老品种山羊每只出肉率只有三四十斤。因为品种好,生产的羊羔在本村村民中就供不应求,每只羊羔能卖到700元。大河塔镇将在全镇推广黑头杜铂这个品种。
大河塔村合作社的饲料加工厂,可充分利用秸秆、柠条,生产的饲料呈颗粒状,易吸收,价格低,市场前景可期。将向镇里15个贫困村的“一圈一舍”养殖项目供应饲料。
按照《榆阳区2018年新型经营主体助推畜牧产业精准扶贫指导意见》,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签订协议,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扶持新型经营主体的资金,按照7∶3比例分别为新型经营主体产业资金和贫困户入股资金,新型经营主体必须与贫困户签订协议,保证入股资金的10%为贫困户每年的分红,且按照“433”模式(即每户每年分红利500元,分红三年;股金按5000元的40%、30%、30%退还,三年返还完),将入股资金返还给贫困户,从而达到增收目的。
安崖村农耕农民专业合作社则通过种高粱、建酒厂、养牛羊形成一个循环产业链。合作社的牛厂主要养殖西门塔尔牛和夏洛雷,酿酒产生的酒糟就用来喂牛。合作社养殖的白绒山羊,一只羊每年产绒量可卖到200余元,带动贫困户12户。持有畜牧扶持资金5000元的贫困户,如果买羊,自己没有能力养,合作社可以代养,只收取养殖成本,利润全归贫困户。合作社也是按“433”模式保证贫困户实现增收。
党支部引领村民提升凝聚力
榆阳各村在发展产业扶贫的同时,村民的精神面貌也是扶贫工作关注的重点。
不到一年的时间,青云镇殷家墕村的村民都习惯了垃圾要进垃圾筒、烟头不落地的生活习惯,从而使整村环境卫生有了彻底改变。随着生活习惯改变的是村民的精神面貌。为了让环境卫生流动红旗长留在自家,各家都使出了看家本领:房前屋后都要清扫干净,柴草要摆放整齐,连架子上的玉米都要摆放出“造型”。村干部说,一年多来,村里的人居环境改善,激发了村民的自豪感,获得评比流动红旗的村民,尽管没有物质奖励,但从邻里间的交谈可以看出,大家还是非常在乎流动红旗带来的“光荣”的。
记者了解到,这些变化与殷家墕村围绕榆阳区委“大美榆阳、党建领航”工作主题强化党组织自身建设、注重党员作用发挥是分不开的。
在党支部的带领下,殷家墕村以改善全村人居环境为目标,以改造建设美丽农居为抓手,坚持把美丽农居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截至目前,整村推进实施农居改造124户,每户政府投入8000元,农户自主配套投入近2万元。全村8个组生产道路和太阳能路灯实现全覆盖,村内建成了文化广场、文化墙、乡风文明一条街、垃圾回收屋两处、卫生公厕和农户尿粪分离厕所等设施,群众居住环境有了很大改观。村干部表示,如果不是党支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让村民拿出2万元,可以想象难度有多大。“只有好的党支部,才能让村民更有凝聚力,才能紧紧团结起来。”
殷家墕村党支部结合星级党支部创建工作,按照三类五星标准划分党员,并按照居住地的原则把“骨干型”党员划分党员卫生责任区,各负其責并悬挂标识牌。通过“美丽村庄我先行”主题党日活动,营造整治环境卫生人人参与的氛围;积极开展“十星级文明家庭”和“卫生文明户”评选活动,在村内形成一种追赶超越的良好氛围。
村里还开展“道德大讲堂”“讲习所”活动,通过评选“榆阳好人”“好婆婆”“好媳妇”“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树立典型模范,传递社会正能量,带动群众树立发展信心,倡导群众积极参与扭秧歌、健身锻炼活动,在庙会等传统节日听说书、看小戏,改变群众喝酒打牌、枯燥单一的生活方式。村民也开始在房前屋后进行绿化,种上格桑花、石竹花。
由外而内,改变正在悄悄发生。
农产品订购电话写进材料中
在给政府部门的介绍材料中,太平沟村把合作社农产品的订购电话写在醒目位置。这种推介形式,令人耳目一新。
5月底,太平沟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芝麻香瓜的种植户已享受到了收获的喜悦。4月10日,温室大棚的香瓜成熟上市,卖出了一斤30元的好价格,而且不用出门,香瓜就已销售一空。此后,陆续上市的香瓜价格依然在每斤10元左右,虽不算低,但在种植户眼中已算是“不值钱了”。
太平沟村位于榆林城东南8公里处,村民主要收入以外出务工和传统种养业为主,是榆阳区80个贫困村之一,于2018年退出。
2017年以来,太平沟村积极响应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产业脱贫号召,在全镇率先完成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土地全部流转到合作社,成立股份经济合作总社1个,分社3个,为发展“一村一品”奠定基础。
2018年,该村按照镇党委政府确立的“十百千万”产业布局,累计投资200多万元,整理土地1000多亩,新建30个温室大棚和20个塑料拱棚。经合作社带头人多次实地考察,充分征求股民意见,利用得天独厚的立地条件和区位优势,确定了“时令水果采摘+山地苹果”产业发展新方向,把芝麻香瓜、山地苹果同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采取“党支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基地+股民”的运作模式,壮大村合作社集体经济。
此外,太平沟村首批建成了标准化山地苹果示范基地860亩,以三年营养钵大苗为主,长富2号、响富、礼泉短富、黄元帅等畅销苹果品种为主栽品种。2019年3月,太平沟村又与陕果榆林集团公司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合作发展山地苹果902亩,到2019年底就可以发展优质果树1762亩。打造千亩苹果示范样板园,为全镇的山地苹果产业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实现“小苹果、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在刘千河村,2018年回村创业的致富能手刘旭开始担任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长,刘彦君等一批年轻有为的青年被选举组成了刘千河股份经济合作社理事会和监事会。合作社盯准葡萄种植产业,按照“三年打基础、两年促发展”的思路,计划到2020年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形成葡萄采摘、观光、加工、旅游为一体的“葡萄种植园区”。
建立财政支持资产收益扶贫制度势在必行
2018年,榆阳区扶贫资金6674万元,其中有70%的资金用于扶持贫困发展产业,养殖项目47个,种植业、经济林果项目53个。2017-2019年退出的80个贫困村,每村都有村集体产业,实现村集体经济“清零”目标。2019年前五个月,已累计安排产业项目资金1855.1万元。
记者调研发现,榆阳区在项目具体实施中,关于财政资金折股量化难、资产收益均衡分配难、资产收益脱贫退出难等深层次问题,虽然暂时还未暴露出严重的矛盾,但已受到相关部门的重视。
一份关于榆阳区产业脱贫工作的调研材料指出,实施资产收益扶贫,必须坚持以财政资金为杠杆,撬动村集体资金、个人资金、社会资金、金融资本参与农村发展。但在财政扶贫和涉农资金折股量化上,由于缺乏对市场收益的准确预判,对产业经营成本的准确把握,对产业风险的准确评估,股权比重不易确定。财政扶贫和涉农资金股权比重过高,会造成其他资本的经营风险;财政扶贫和涉农资金股权比重过低,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此外,资产收益均衡分配难。财政扶贫和涉农资金投入必须考虑收益回报。这样就会形成越是竞争优势明显、收益回报丰厚的地域和项目,越易获得投入;反之欲难。这必将导致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的贫困落后山区和弱质弱势产业获得财政资金支持少,群众资产收益低;相对条件好获得支持就多的矛盾。
再次,资产收益脱贫退出难。资产收益扶贫机制重在拓展扶贫新路子。一旦因病、因学等阶段性原因致贫对象稳定脱贫后,必须及时退出资产收益扶贫行列。否则,必将造成新的社会不公和社会矛盾。目前,还没有与之配套的资产收益脱贫退出机制。
最后是股权量化服务平台难。资产收益扶贫股权量化涉及多方利益。当前,榆阳区还无股权量化评估机构,着手组建,也面临诸多困难。
记者了解到,榆阳区将进一步探索实施财政支持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同时,期待省级层面研究制定《财政支持资产收益扶贫制度实施办法》,给予基层政策上的指导。
在对榆阳6个村的调研中,记者还发现一个带有共性的突出问题,即各村都反映劳动力严重不足。现在在村的村民,60岁上下的都算作是好劳动力,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这势必成为后续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目前后期果树维护用工量大时,只能把在外的村民动员回来。
果树种植、畜牧养殖都需要技术,村民接受培训才能合格上岗,这都需要较长的适应时间。目前,榆阳区有5000余名涉农专业技术人员和9个专家大院的专家,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精准技术服务。有专家指出,随着农业产业对职业农民需求的进一步增长,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创业。但是,如何化解农村劳动力缺少的难题,还需要各级政府寻找更加积极可行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