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的研究

2019-08-09 10:58梁国法
读写算 2019年8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小学数学策略

梁国法

摘 要 《義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问题解决的要求。我们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我们认为数学教师在上课前要充分挖掘各种教学资源,在课堂教学时重视分析学情,以学情设计教案,以学情施教,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有序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关键词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

中图分类号:D0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8-0133-01

2011年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在课标的总目标里,对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提出四项要求: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探究。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这四项要求,有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一、小学数学教师要分析学情,以学情设计教案,以学情施教

在数学老师上课之前,一定要认真分析学情。学生的数学基础怎么样,老师要心中有数。老师了解了学生的学情,在设计数学问题时,才能难易适中。如果不了解学情,设计的数学题目过于高深,学生一头雾水,会产生畏难情绪。如果设计的题目过于浅显,学生会认为是小菜一碟,不把这些题目放在意上。只有难易适中,让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学生的积极性才会被调动出来。

二、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的学,扎扎实实为学生的学服务

小学数学教师在预设课堂教学的时候,就要明确教学的重点是如何让孩子们学好,掌握住。就要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侧重设计如何引导孩子们的学习活动,老师要留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过程,去思考,去分析,去画图,去演算,去验证。老师还要根据学情预设孩子们会出现哪几种情况。老师的准备越充分,课堂教学的效果会越好。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朴实无华,我们不是在作秀给领导看,我们是在扎扎实实的搞教学。特别是公开课、观摩课,我们不要预先排练。我们不要演戏。公开课、观摩课最好是借班上课。老师与学生之前互不认识。这最能考验一个老师的教学机智,最能考验一个老师教学基本功。

三、小学数学教师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有序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

(一)老师创设情境,给出材料,让小学生阅读与理解。阅读与理解是孩子们解决问题的起点。孩子们要认真阅读材料,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孩子们要能够提出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例如数学课堂上,老师给出这样的材料“有种植物生长的特别快,它一般生长在300—700的半山腰,它从发芽到长成大树只需要2个月的时间,高度可达30米,粗可达20厘米,这种植物在长的最快时,只要在4小时之内就可长20-36厘米。所以有人说这种植物2天可以长2米,这种说法正确吗?”

题目出示以后,老师让学生认真阅读材料,提取数学信息。过了几分钟后,有学生找到了如下信息:生长在300—700的半山腰,2个多月,它高度可达30米,粗可达20厘米,在它长的最快的时候,在4小时之内就可长20-36厘米。我们老师这是就会发现有些小学生只是找到了数字信息,但是没有发现数学信息,因为这些繁多数字之间没有关系,他们构不成数量关系。所以老师及时指导孩子们,这些数字与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关系吗?老师提醒孩子们要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最后学生终于找到了“在4小时之内就可长20-36厘米”这一数学信息。

(二)小学数学教师引导小学生分析材料与解答问题。小学生分析了材料找到数学信息后就可以提出数学问题了。其中一个孩子用画圆圈的方法来分析,那个孩子画了80颗山果,然后画斜线去掉了32颗,剩下的每8颗串成一串。这样虽然也能解决问题,但是比较麻烦。老师问学生,如果山果的数量很多,我们还都画出来吗?引导小学生画示意图来分析题目。很快,有学生用线段表示全部的山果,然后在线段上画上一小段表示用掉的,剩余的线段用问号表示。示意图表花圈就高了一个层次。示意图可以表示无限多,而且一目了然。而花圈则有数量的限制,如果数量很多,就无法一一画出来了。在此基础上,孩子们解决问题就水到渠成了。小学生可以根据原有多少颗,用去多少颗,求还剩多少颗?还可以问剩下的红山果可以穿多少串?小学生可以列式计算80-32=48(颗) 48÷8=6(串)。此外,数学老师还要引导小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上文生长快的植物,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找到了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其一是24÷4=6(小时)20×6=120(厘米)120+120=240(厘米)其二是20÷4=5(厘米)5×20=120(厘米)120×2=240(厘米)。第一钟方法先求一天之中有多少个4小时,再用多少个4小时乘以每4小时的生长长度。得出一天的生长高度,两个一天的生长高度相加,得出2天的生长高度。第二种方法先求出每小时的生长高度,再用每小时的生长高度乘以24小时,得出一天的生长高度,再用一天的生长高度乘以2得出2天的生长高度。两种方法不同,但是殊途同归,都能解决问题。

(三)小学数学老师要及时引导小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老师要积极引导孩子们对本节课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孩子们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进行自我总结,学生可以自我评价,也可以互相评价,孩子们可以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可以交流自己的不足,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互相取长补短。

(四)最后,数学老师要和孩子们一起进行整理提升。例如本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发现数学信息的方法,我们要注意发现从表面上没有关系的数字之间的数量关系,只要找到了数量关系,或者空间形式的某些联系,那么,我们就找到了数学信息。我们还要注意发现那些隐藏的数学信息。如果我们能够发现那些隐藏的数学信息,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基金项目:本文为驻马店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课题立项编号:JJYKT18259)。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小学数学策略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两只想打架的熊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Passage Four
智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