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摘要】目的:研究中医推拿联合功法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效果。方法:选择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80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中医推拿联合功法训练治疗;对照组、实施颈椎间歇牵引治疗,分析两组VAS、NDI评分。结果:观察组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VAS(822±131)分、NDI(171±025)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推拿联合功法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效果十分显著,能够使患者颈椎功能得到改善,值得研究。
【关键词】中医推拿;功法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9)16-144-02
在临床常见骨髂肌肉慢性疾病中,慢性非特异性颈痛十分常见,其主要是指人体颈椎肌肉组织及其解剖区域的慢性疼痛,且疼痛时间在正常组织修复时间以上。研究显示,该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和复发率,若治疗不及时,易导致患者颈椎功能受到影响,进而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1]。本文通过分析两组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的各项情况,总结其治疗效果,具体见下文描述。
1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将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0例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或研究病人,分组原则为“随机方式”,分为40例观察组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
观察组40例中有男性、女性分别26、14例;年龄值在18岁至60岁,平均为(3921±164)岁。
对照组40例中有男性、女性分别25、15例;年龄值在19岁至60岁,中位为(3955±157)岁。
将2组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用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可比性成立。
12方法
121对照组方法
实施颈椎间歇牵引治疗,每日一次、每周共5次。仪器为电脑牵引仪,首先取患者坐位,采用牵引布袋包裹患者头部,由此达到固定和保护作用,指导患者将颈椎向前屈10度,该体位能够促进颈部肌肉的放松。操作时间为25分钟,其中包括牵引100秒、放松10秒,以此循环。
122观察组方法
实施中医推拿联合功法训练治疗,中医推拿:操作均由专业物理治疗师完成,每日一次、每次半小时,每周5次,连续治疗2周。功法训练:主要包括三组自主训练动作,每次训练时间为10分钟,每日2次。①白鹅引颈:与天鹅姿态般,在矢状面上以下颌引领头颈,做环状活动,比如前伸、后缩等。②苍龟缩颈:与乌龟一般做躯体缩回动作,即指导患者双臂下垂,并将其置于体后,同时做扩胸、头颈后仰、下缩和耸肩动作,双目直视头顶正上方位置,使项背部肌肉强力收缩,持续时间为6至10秒,后完全放松[2]。③大鹏展翅:指导患者双臂外展,双手呈十指交叉动作,并将掌心扣于头后部,肩壁向前下用力压头,并使头项部用力后仰,以此对抗,持续6到10秒,后完全放松。上述动作均连续进行15次为一组,于早晚各一组。
13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VAS、NDI评分。
VAS采用心理测量性能量表进行判定,选择100mm的VAS尺,其中无痛为0mm、最痛为100mg,指导患者在平静状态下标记颈痛强度。
NDI采用颈椎功能障碍量表进行评价,其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即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临床相关症状,共包括10个问题,其中无功能障碍为0分、严重功能障碍为5分。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中计量资料用±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用卡方检验,检验指标中VAS、NDI评分数据存在差异,用P<005表示;数据无差异,用P>005表示,上述数据均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分析和统计。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VAS、NDI评分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VAS(822±131)分、NDI(171±025)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研究显示,人体有80%的颈椎节段稳定性与周围颈部肌肉组织存在依赖性,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临床对于单纯改善临床症状已无法达到治疗目的,研究认为应将颈部的神经肌肉控制重塑作为康复目的。
在本次研究中,通過采用中医推拿联合功法训练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其中推拿治疗能够起到调和气血、活血散瘀、疏通经络的作用,同时能够将气的正常运行重塑,进而达到止痛目的。功法训练主要包括三组自主训练,且训练方式需重复完成,其不会对颈部肌群造成损伤,能够使患者颈部肌肉疼痛和僵硬等症状得到改善[3]。另外,自主训练能够使损伤的肌肉得以修复,进而使其异常的肌肉运动模式发生改善,进而达到改善患者颈椎功能的目的。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患者VAS(822±131)分、NDI(171±025)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中医推拿联合功法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效果十分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张佳玮, 王刚, 李飞,等. 中医推拿联合功法训练治疗慢性非特异性颈痛的效果[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6, 22(4):459-463
[2]倪荣福, 吴云, 李秋君,等. 重复周围磁刺激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在慢性非特异性下腰痛的疗效观察[J]. 颈腰痛杂志, 2018, 39(2):188-191
[3]李银太, 卫穗转. 传统针灸推拿基础上联用McKenzie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及电生理指标的影响[J]. 颈腰痛杂志, 2017, 38(5):42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