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超
摘要:(倜易))一书博大精深,其中关于以文化人的论述十分精彩,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如何从((周易》中汲取营养?本文试图从“以文化人”这一战略考量出发,分析如何增强“以文化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以文化人;红色革命文化;强军思想
中图分类号:TU98-4;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1-0174-02
一、前言
《周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人民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何为“以文化人”?简单来说,就是“用文化教育人、熏陶人、感染人,让文化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的思想意识和言行举止,从而提升人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文化建设的内容、任务、意义等做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正确运用“以文化人来夯实战士思想根基,筑牢思想防线,培育新时代好戰士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为何要化:认准“以文化人”的战略考量和重大意义
习主席在为武警部队授旗仪式的讲话中指出,“武警部队是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卫人民美好生活中肩负着重大职责,在维护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中具有重要作用”。武警部队“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始终处于处突反恐的一线,因此,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高举党的旗帜,在夯实文化底蕴,开拓文化思路上下功夫,夯实思想文化的“主阵地”,把武警官兵培养成习主席的好战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经济的快速增长大幅度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然而同时也给部队官兵带来了思想观念上的新问题、新困惑,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功利化倾向。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错综复杂,现实社会和网络空间各种思想交融、交锋日趋频繁,泥沙俱下,众声喧哗,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错误思潮在社会上流传、激荡,对军队人员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审美取向、价值追求等方面造成冲击和影响,企图对我军进行“拔根去魂”,将其从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大旗下拉过去。新时代催生了新使命,新矛盾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精气神,汇聚正能量,用青春梦激扬强军梦,培塑新时代好战士,是摆在武警部队面前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三、用什么化:弄清“以文化人”理论武器的丰富内涵
“以文化人”首先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是什么样的“文”才能成为“化人”之“文”,这里的“文”并不是广义上的文化的概念,因其“化人”的需要,这里特指对武警部队官兵的价值观念形成具有积极引导、良性促进的优秀文化,是一种“‘化人的‘武器”
那么,这一“武器”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成了中华优秀文化,这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也是中国人的底气,成为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的源头活水。
(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最根本的精神基因,谦和好礼等道德观念,全部都是“以文化人”的科学方法和重要途径,对提升个人修养和提高思想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在继承这些美好传统文化时,我们要坚持科学的态度,必须要解决好传统文化和现实的结合问题,既不能全盘否定,又不能全盘接受,要坚持以古为鉴、古为今用,坚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立足于时代,立足于国情,这样才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去养化于人,滋养心灵,涵育德行。
(二)红色革命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到平山县西柏坡调研时强调:“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党的红色精神发表讲话,强调对于红色基因,我们一定要继承,不能改变,要保证红色江山永不变色,让红色江山代代相传。因此,以文化人必须把握以革命理想、忠诚意识、牺牲精神、红色基因为核心的革命文化精髓,把弘扬红色精神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用先进思想、模范行动影响和带动部队官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优良的革命传统和作风渗透到部队官兵的日常生活中去,使官兵始终做弘扬红色精神的楷模。
(三)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当代中国的新文化,它是指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建立的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灵魂,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内容,是“以文化人”的精神内核和集中体现。“以文化人”是有效地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也即是“以文化人”的过程,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武警官兵的精神追求,外化为武警官兵的自觉行动。
四、如何来化:把握“以文化人”的科学路径和方法
那么,掌握了“文”的内涵之后,我们必须解决好“如何化”的问题,即“以文化人”的路径和方法问题。《管子·七法》曰:“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习也,谓之化。”在武警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言”者不同,“化”法各异。
从本质上说,以文化人是一种教育活动,是用文化来熏陶、教化、塑造、成就人的过程。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就必须创新教育的路径和方法。在当今社会思想和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的现实环境下,对部队官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能再指望传统的、陈旧的、单一的说教和灌输方法,必须更加重视和发挥文化的导向与整合功能,更加重视文化的滋养与塑造作用,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首先,“文”入所目,“化”动所心,增强“以文化人”的感染力。
教化不同于法律规章,不是硬性约束,而是通过“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实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教育效果。当今时代,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无孔不入。武警官兵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之一。网络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点,无论是视频、音频还是唯美的图片,这样的超现实的虚拟信息和知识,为人的感性器官提供了全方位的刺激,延伸了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觉器官,超越了传统的感受和体验,打破了现实性与虚拟性的时空界限,对人的感收性的影响更是不可估量。网络文化塑造的图文世界更具有親和力,更容易为人所感知,视觉和听觉的参与性、体验性,让听众和观众仿佛置身其中体验,都最易与受众的现实情感和心理产生最密切的共鸣。因此,在对武警官兵的“以文化人”过程中,我们必须借鉴网络文化感受性强的特点,满足部队官兵在接受文化时对鲜活的感受性和互动的参与性的要求,在做到宣传载体“图文并茂”的前提下,在宣传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兼顾部队官兵的接受心理和阅读期待,提升宣传载体的视觉表现力和情境再现性,变高高在上的“理论说教”为具有亲和力的“朋辈呼唤”,通过有效的、赏心悦目的“化”,使部队官兵真正建构起认知后积极主动的行为追随。
其次,全方位加强载体建设,提升“以文化人”的传播力。
文以载道,文化是“道”的载体,同样地,文化要想达到育人效果,必须借助一定的载体来实现。武警部队“以文化人”的载体可以分为“精神载体”“制度载体”、“物质载体”这三大类。精神载体如强军目标、部队传统、人文底蕴、等,这些对部队官兵有着巨大的无形的影响力。因此,武警部队应重视以队训为核心的精神和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制度载体”如武警部队的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等。文化是灵魂,制度是载体。部队的各项制度是部队制度文化的载体,一个完善的制度文化体系对将外在的制度约束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念具有重要意义。“物质载体”如营区的建筑、人文景观、教育设施、图书资料以及各种文化活动等。“物质载体”是文化“内核”的载体,体现着一定的价值取向等。武警部队应大力加强营区文化假设,让营区里的橱窗、宣传栏、文化墙、文化石等“有信念“能说话”,同时,要加强“队史馆”、红色教育基地等的建设,充分让战士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教育。
最后,深层次推进主体建设,增强“以文化人”的影响力。
政治工作是部队建设的灵魂,政治干部就是基层建设的灵魂工程师,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政治指导员是基层官兵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加强指导员队伍建设,是我军政治建设的基础环节指导员是我军政治干部的基础和来源,是基层党支部日常工作的主持者和政治工作的领导者。指导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建设,直接关系到部队政治建设乃至基层全面建设。当前,抓好指导员队伍建设,是一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的工作。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
政治指导员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要先让自己成为先进思想的受熏陶者、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用户者,努力担起官兵迅速成熟的指导者和领路人的责任。政治指导员是“以文化人”的引领者和示范者,因此,“以文化人”必须深层次推进主体建设,努力培养一支政治坚定、德才兼备、业务过硬的指导员队伍,使他们既能授业解惑,更能传道塑魂,发挥指导员知行合一、引领风尚的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