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美食谈

2019-08-09 01:51翁俊安
烹调知识 2019年8期
关键词:宫女红娘慈禧

翁俊安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节日——七夕节,亦称“乞巧节”。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历史上各朝代也有所不同。两汉以前多为尝黍饼;魏晋南北朝时流行吃汤饼,唐朝这天则吃斫饼,意味圆满。宋代时期食巧果、荞面、花瓜及晚清年代红娘自配等为七夕节日食品比较盛行。

巧果,是江浙地区一种常见油炸小点心,制作简单。将面皮切成寸长条或方圆形,放入油锅里炸至金黄色,捞起撒上芝麻、白糖即可。宋《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靥儿”。因“巧”和“桥”谐音,因而古人认为在七月七日这天吃巧果,不仅能帮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而且自己的心愿也能通过“巧”(桥)来实现。

除了吃巧果,江南有些地区,七月初七还有男吃荞面和女雕花瓜习俗。面是亲手抻的面,荞面不同于一般麦面易抻易擀,只有心灵手巧的人,在这一天能抻出最长最香的面。七夕吃荞面,面挑得越高越长越好,意味着做任何事能长久,同时也乞盼牛郎织女长久相聚。

花瓜,主要是一些待字闺中的女子,七夕这天将瓜果皮表面雕绘一些图案等成为“花瓜”蒸煮食用。手巧心细的女子能将普通的瓜果雕绘成精美多异图案的花瓜,这样,十里八乡上门提亲的也就闻之而来。宋孟元老《東京梦华录·七夕》曰:“又以瓜雕刻成花样,谓之花瓜。”

红娘自配是晚清出现在民间一种七夕美食。用大虾和鸡茸辅以多种配料烹饪而成,因选材及做法过于奢侈,多流传于达官富商、书香门第之间,也是文人墨客七夕相聚时不可或缺的节日味道,其来历却有着一段佳话。

清宫廷每隔三五年都要采选一批民女进宫,同时也将些超龄的宫女送出宫。有一叫梁红萍的大龄宫女因平常一直随侍在慈禧身边,尽心尽力侍奉太后,慈禧被她侍候惯了,就不肯放其出宫。梁红萍有个叔叔在宫中做御厨,深谙宫中律规,当然不愿看到侄女虚度青春,就动了一番心思,在七夕这天,借《西厢记》之故做了这道名叫“红娘自配”菜肴供慈禧膳用,暗求慈禧高抬贵手,放人出宫。慈禧也非等闲之辈,一眼看出了厨师的用意,于是问身边仨超龄宫女这菜名“红娘自配”何意?宫女们佯装不懂,同时跪下求老佛爷赐教。慈禧便大发慈悲,说,你们几个可以随时出宫,各自选个如意郎君吧。仨宫女众声谢恩后,生怕有岔,一刻也没停留,便随即离开深宫。红娘自配由此作为一个民间故事和一道象征自由爱情味道在世间慢慢流行开来,成为七夕一道美食。

“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食物与人一样,匆匆脚步从不曾停歇,千百年来,食物就这样随着人们的脚步,不停流变,有的形成一种食俗,有的成为一种文化,比它的本身味道更值得去品嚼。

猜你喜欢
宫女红娘慈禧
红娘的“心计”
太后过年
唐朝宫女老后怎么办
唐朝的宫女老了后怎么办?
慈禧照相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
清朝宫女睡觉不能仰面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