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如意
【摘 要】蕾切尔·卡逊作为美国著名的学者,1962年以一部《寂静的春天》掀开了美国以及全人类的环保运动。《寂静的春天》通过讲述人类使用化学用品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环,体现了蕾切尔·卡逊倡导生态中心主义、提倡生物进化理论、坚持生态整体主义的思想,不仅唤醒了全人类的环保意识,而且对于当前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卡逊;《寂静的春天》;生态思想;现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0-0218-02
克林顿的副总统艾尔·戈尔曾评价到:“《寂静的春天》播下了新行动主义的种子,并且已经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寂静的春天》可以说是开启了世界环境运动的奠基之作,1992年被推选为50年以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一、卡逊《寂静的春天》的历史背景
20世纪50年代,二战后的美国由于军备竞赛的需求、工业生产的发展以及人口数量的增加,美国的资源需求量越来越大,为了谋求经济的发展,提高粮食生产产量和木材出口,杀虫剂DDT被大量使用,这种由德国人发明的廉价化学用品,能够杀灭蚊子等多种害虫,但随意喷洒的DDT却对人类有极大的危害,证据表明DDT是诱发癌症的罪魁祸首,杀虫剂导致环境破坏,人类致癌的这一事实却因为人们对其利益的追求被农药公司屡次打压,甚至当时的政府也一味地纵容这种行为。蕾切尔·卡逊历经4年收集了大量关于DDT等杀虫剂对其人类危害的证据,并发表了基于这一研究的著作——《寂静的春天》。
1962年,《寂静的春天》在美国问世,这部巨作可以说是卡逊与生命抗争的研究成果,因为在此之前他已身患癌症,为了证实自己的想法,他甘愿放弃治疗,独自承受来自恶势力的打压,在剧烈农药的刺激下进行调查研究。《寂静的春天》的出版引发了全世界对于环境问题的审视,尤其是在美国,各州开始通过立法来限制杀虫剂的使用,世界各国的环保运动由此展开。
二、卡逊《寂静的春天》中的生态思想
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村庄在化学用品的摧残下,水资源、大气资源、土壤资源以及动植物和人类突变的现状,表现了卡逊追求生态中心主义、生物进化理论以及生态整体主义思想,反对以DDT为代表的化学农药对环境以及人类造成的迫害。
(一)生态中心主义
蕾切尔·卡逊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这种以人为中心,将人置于高于其他生物的思想,他认为正是这种传统的思想致使人类恣意妄为,完全不顾及对自然的破坏,最终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在《寂静的春天》中,蕾切尔·卡逊提到“人类不可能用化学战争战胜大自然”,[1]7 “‘控制自然是妄自尊大者才能想出来的念头,是诞生于尼安德特人(旧石器时代生活于德国尼安德特河谷而得名)时代的生物学和哲学观,认为自然是为了人类的舒适便利而存在的”。[2]305在他看来,人类试图用能控制自然的心态获取自己的利益时,反而自食其果,甚至影响到了人类的未来。所以,人类只有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才不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实则,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中倡导生态中心主义,他明确指出“我们得改变观点,扬弃自以为人类较优越的心态”,[1]266坚持自然万物同人一样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应该冲破人类普遍认为的只有人类才拥有权利的观念。
(二)生物进化理论
蕾切尔·卡逊提倡生物进化理论。他像达尔文一样,认为大自然是一个平衡的系统,环境与物种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大自然让大地长出形形色色的植物,人却表现出将植物种类简化的强烈倾向。于是,人类打破了大自然赖以约束生物的固有制衡”。[4]11我们不应随意插手自然自身的动态平衡和运动规律。“生物间,构成了复杂、严谨、高度整合的体系,不容忽视,否则会带来危害,就像万有引力定律不容站在悬崖边的人蔑视,否则非死即伤”。[5]51农药污染地表水,地面水使其遭到全面污染,殺虫剂造成土壤污染无法逆转,喷洒杀虫剂后,野生动物走向死亡,化学用剂扰乱遗传路径,致使基因受损突变,由《寂静的春天》中所展现的这一系列的反应,蕾切尔·卡逊告诉我们生物与环境密切关联在一起,生物有其自身的演变规律,一旦破坏其规律,将引发前所未有的灾难。
(三)生态整体主义
受奥尔多·利奥波德大地伦理的影响,蕾切尔·卡逊坚持生态整体主义思想,自然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生命体所构建的生命之网。蕾切尔·卡逊讲到,“地球上的植物是生命的一部分,在那生命里,植物与地球之间,植物与动物间有密切且绝对必要的关系”。[6]64蕾切尔·卡逊明确地告诉我们地球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生态系统,杀虫剂在除掉害虫的同时,正在破坏着生态系统,危机着人类的健康,当然卡逊并不是说因此而不去控制,他讲到,“我在此不是说没有害虫问题,没有控制的必要,而是要表示,控制必须配合现实情况,而非配合虚构的情况,使用的方法绝不能把我们和昆虫一起消灭掉”。[7]10
三、卡逊《寂静的春天》的现代启示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美国发生了多诺拉烟雾事件、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等,这些问题的反思体现在蕾切尔·卡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出版的《寂静的春天》当中,《寂静的春天》通过对杀虫剂与环境关系的揭示拉开了现代工业产品和环境污染问题的论战,文中呈现的生态思想对于人类思想的转变、人性的扭转具有重要的启发作用。
首先,推动人类中心主义向生态中心主义思想的转变。受人类中心主义思潮的影响,一直以来都认为整个世界的存在是以人为中心,因此人们长期以来以一种不合理、不科学的方式对待我们生存的环境,打破了自然界的平衡,造成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极大破害。《寂静的春天》倾注了蕾切尔·卡逊四年的心血,他用生命来验证,以科学严谨的调研,平实简单的文字向我们再现了化学用品危害下的生物现状,告诫我们自然万物同人一样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冲破了人类普遍认为的只有人类才拥有权利的观念,推动人类中心主义向非生态中心主义思想的转变。
其次,推动“理性经济人”向“理性生态人”的转变。“理性经济人”始终不能把自身同自然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在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没有出版之前,卡逊也曾数次发文来揭露农药公司大量生产使用农药对环境造成的破坏,为了所谓的利益,农药公司一直对其说法进行打压,直至《寂静的春天》以其科学性证实了蕾切尔·卡逊的想法,全人类开始了呼吁环境保护的口号,农药才被禁止。《寂静的春天》对于人性的转变——从理性经济人到理性生态人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使人们懂得促进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共生,塑造适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理性生态人”。
参考文献:
[1][2][3][4][5][6][7]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M].黄中宪,译.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8.
[8]唐金恺.从《寂静的春天》中看卡逊“万物平等”的生态思想[J].文学教育(中),2018(12).
[9]牛庆燕.道德世界“预定的和谐”与生态秩序的构建[J].浙江社会科学,2015(12).
[10]曹顺仙,陈崇天.以“负责任创新”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创新发展[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
[11]孙晓彤.从人口环境角度分析人与自然应如何和谐相处[J].神州,2018(22).
[12]薛桂波.生态风险视域下林木转基因技术的“负责任创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7).
[13]陈崇天.奥尔多·利奥波德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文学教育(中),2018(12).
[14]娄雅宁.生态伦理视阈下“天人合一”思想及当代启示[J].神州,2018(22).
[15]郭兆红,刘晶.“江苏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三十周年暨2015年学术年会”综述[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2).
[16]吴宁子,乔永平.在困境中成长——读《守望——中国环保HGO媒体调查》[J].经济研究导刊,2018(33).
[17]曹梦娇.从《寂静的春天》与《沙乡年鉴》看卡逊与利奥波德生态思想[J].汉字文化,20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