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学的影视改编研究

2019-08-09 07:43王军雨
戏剧之家 2019年20期
关键词:影视改编网络文学

王军雨

【摘 要】近几年来,伴随着网络青春文学的盛行,以及我国网络播放平台的完善和壮大,青春文学尤其以校园文学为代表的影视化改编也被人们日渐关注。到目前为止,已有多部青春文学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例如《最好的我们》《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等,他们多以校园为背景,以反映80后、90后的情感态度为题材进行展开。这类网剧的观众群以出生于80年代以后的青年人为主。这类经过改编的网络青春文学作品在得到大众普遍欢迎的同时,也暴露出其结构不严谨,受众面较窄的缺陷,因而本课题将通过研究网络小说作家八月长安的系列作品,从情节、形象、主题等角度研究校园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

【关键词】校园审美文化;网络文学;“振华三部曲”;影视改编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0-0090-02

八月长安,中国青春文学作家,代表作有《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暗恋·橘生淮南》《被偷走的那五年》等。其中,《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暗恋·橘生淮南》这三部作品都以振华中学为背景,在情节开展上有着很多情节交叉,因此被称为“振华三部曲”。前两部已经被改编成网剧,且引起了一阵追剧热。

从2013年开始,网络青春校园文学的影视化改编伴随着《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的热播开始引起又一波改编热潮。从2013年开始,陆陆续续的有《青春派》《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等影视剧开始出现在大众视野。其中以《最好的我们》为代表的改编剧目以网络播放平台作为传播媒介,通过贴近青春本来面目引发观众们关于青春的回忆和思考。

在八月长安已经被改编的这两部作品来看,一方面电视剧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自己的再加工。这主要体现在情节的提炼改变、人物形象的重构增添。就影视剧的再创造而言,从情节到主题在改编过程中,一些问题也是十分突出,例如在人物形象的重构上、情节完整度方面引起了原著党们的热烈讨论。作为一部网络大热的青春文学作品,“振华三部曲”有着庞大的读者群体,在当下网络文学影视化改编盛行的今天,如何才能将读者转化为观众也成了每一部电视剧在创作过程之中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同时,①影视剧相对于小说,受众面更加广泛,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它所带给观众的是一种强烈的刺激。因而,一部好的改编剧是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量的。

一、比较网络小说与电视剧,我们不难发现两者在认同方面存在着共通之处,这也为网络小说改编电视剧开辟了一条便捷之路

电视剧同电影一样,具有“镜像”原理。我们看着镜中自己的镜像,会产生整体感的幻觉,电视剧的镜像正是人的镜像的模拟。因而一部好的电视剧需要通过镜像的模拟触动观众们的集体回忆,在这其中,人物形象的选择、场景的布置都是影视剧改编需要考虑的关键性因素。

从八月长安的“振华三部曲”来看,首先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都是清新阳光,充满正能量的。剧版成功继承原著中的这种唯美清新的感觉。在人物设定上,作者着重强调了其平凡之中人格的闪光点。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在我们的学生时代,作为观众,可以在他们身上捕捉到自己的身影。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这两部作品的人物设定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十分贴近青春本来的样子,柔和的光影下,折射着每一个为了梦想拼搏努力的人。

其次,从场景的布置来看,学校和家庭是故事展开的主要场域。校园、教室、篮球场、课间操、蓝白相间的校服以及各种类型的比赛等,它们是学生时代的典型符号。如果说这些典型符号是任何一部青春剧所必备的,那么这两部作品的出众之处在于,符号在这里不只是展示高中生活的道具,它与情节有机地融合为一体,自然地再现了高中生的日常生活。②同时,青春片的魅力还在于能够引发观众的怀旧情绪。在《最好的我们》以及《你好,旧时光》里就充满了能够触动人青春回忆的怀旧元素:一起聚在教室里观看刘翔在奥运会上的跨栏比赛,时不时唱起周杰伦的《龙卷风》,电视播放里的《还珠格格》,以及各种动漫如《美少女战士》、游戲机等等。通过这两部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一部好的青春片需要的可能并不是宏大叙事,而是能够细腻捕捉高中生日常生活中的琐碎细节以作为引起观众回忆的“线索”,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加入怀旧因子,让观众仿佛能够透过电视剧看到自己。

二、相比于原著的生活化的平淡叙述,影视剧在情节改编上更加通俗化和戏剧性

从表达手法上看,文学作品本身就与影视作品存在“本质性差异”。③在《你好,旧时光》以及《最好的我们》里,作者都是站在女主人公耿耿、余周周的视角去阐述小说里发生的一个个故事,在很多情节的叙述上,都采用了留白的写作手法,因而留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从而能够在阅读过程之中,自觉地自我代入。改编成电视剧后,作为一种视觉产品,其为了迎合观众的需求,所以剧版有意识地增加或者删去一些人物或者情节,以增加其戏剧性。例如在《最好的我们》里,剧版增加了路星河这样一位人物,以构成耿耿、余淮、路星河的青春懵懂的情感纠葛和冲突。此外,在一些具体的情节上,剧版的改编也更具戏剧性。以《你好,旧时光》为例,剧版将青春期的子女与父母之间矛盾,追求升学率的校领导与向往自由的学生的矛盾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主人公余周周与父亲以及其父亲后组家庭之间矛盾,原著写的较为分散,而剧版则将周沈然(余周周同父异母的弟弟)同时放到了振华中学校本部(原著中周沈然在振华中学分部就读),这就为后面两方的矛盾冲突提供了同时空的背景。 同时在面对高考上,父母与子女,老师与同学的矛盾的书写也是《你好,旧时光》描写得十分精彩的部分。

和很多改编而成的影视剧一样,这几部作品也都面临着是否删减原著情节的问题。由于《你好,旧时光》对于原著小说有很大的改动,因而这个问题变得更加突出。首先相较于原著小说,剧版《你好,旧时光》则完完全全将主人公们初中时期的情节删去,主人公们小学时期的内容也只是采用了回忆的方式呈现。 这样虽然有利于故事的集中呈现,但在一些情节的铺陈上显得略微苍白。女主人公余周周初中就读的十三中是文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因为在小学阶段的余周周因为家长们的情感纠葛是内心压抑,甚至是十分苦闷的。初中之后,余周周选择了一个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地方,用三年时间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大侠”,这对于女主人公余周周的性格塑造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在前文也提到,余周周这个人物的性格具有多重性甚至是矛盾性。在女主人公的初中阶段,几个关键人物如辛美香(即后来的辛锐)、温淼、甚至是刺头混混徐志强,还有发小奔奔都是推动情节发生的关键人物。

但我们同时可以发现,剧版的在一些情节的删改上也是做得十分成功的,虽然对于一些情节有大幅度删减,但我们发现,在观剧过程中并没有影响我们去观看和理解,反而能够因为剧情的集中,而更加激发观众的观剧热情。就如前文所说,对于观众而言,他们需要的是一种感官刺激,这就需要更加集中的情景展示以及更为激烈的矛盾冲突。原著小说以主人公余周周的小学、初中、高中这三个阶段为界,并分别进行展开。因而在阅读活动中,情节较为分散,对于一部电视剧来说是很难进行较高还原度的改编的 。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剧版《你好,旧时光》虽然舍弃了一些情节上的铺垫。但是在故事展开上变得更加流畅连贯。例如在剧版中有一集是专门播放余周周小学时期的故事情节的,交代了余周周和林杨有时的事情。又以艺术节的契机,通过回忆的方式交代了余周周学习大提琴的经历。这样便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还原故事情节,但又避免了情节的展开过于冗长。

三、每一部作品都有其背后支撑的主题,它决定了整部作品的情节走向和叙事模式

在目前的很多青春小说中,因为主题表达上的有失偏颇,从而导致了其叙事模式以及主题表达的混乱与落后,其中,充满着性与欲望,背叛和暴力,绝望和堕落。我们在其中也很难看到教育在故事情节的展开上的积极作用,因此导致了其故事情节上学生与老师、家长们的极度对立。这是一种没有建立在道德之上的青春,也是一种支离破碎充斥着偏见的青春。

在文学作品中,小说具有人物、故事、环境三要素,对于小说来说,它以人物为核心,在背景环境中进行故事情节的展开和叙述,而三要素都要同归于一点即主题。凡是艺术作品都有其要表达和揭示的意义,无主题的艺术是不存在的,主题埋藏于故事之中,或鲜明复杂,又或者是模糊暧昧。一部作品的主题并不是单一的,总有条线索贯穿始终,同时又有几个分主题相互作用,从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形成其独有的风格。④

在剧版《你好,旧时光》里,里面洋溢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没有性与暴力的书写,传递给人的是一群高中学生为了理想奋斗,为梦想努力的过程,这其中穿插着各种各样的插曲,但这样的校园生活对于我们来说是青涩的,更是充满激情的。唯美的画面,柔和的光影,充满着温暖与清新。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没有在困境面前低下头颅,我们在剧中的人物身上,或多或少的会发现自己的身影,这也是能够引发我们观剧时的集体记忆的关键。

总的来说,在当今网络青春文学改编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八月长安的《你好,旧时光》《最好的我们》都是改编的十分成功的电视剧,他们在网剧的框架下发挥了自己最大的特色,也给后来的网络青春文学的改编提供了良好的范例。通过这两部作品,可以大致总结出一部为人称道的电视剧的几个关键因素,首先在情节上要通俗化富有戏剧性,其次人物形象的设定积极阳光贴近生活,接着主题上符合社会主旋律。最后在消费时代下,要从粉丝经济的角度,处理好读者期待与观众需求的问题。

注释:

①杨静:《魅力与解魅———电影电视文化研究论集》[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9.

②房存:《<最好的我们>:青春剧里的一阵清风》[J],中国研究生,2016(08):19-21.

③陈书霞:《网络青春校园小说的电影改编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6.

④宋蓉蓉,邓佳佳:《试论网络小说叙事如何更好地转变为电视剧叙事——以<琅琊榜>为例》[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21(03):97-100.

参考文献:

[1]周心. “青春校园”题材网络小说电影改编图景[D]. 陕西师范大学, 2016.

[2]杨静.魅力与解魅———电影电视文化研究论集[M].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影视改编网络文学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网络文学的诞生
童话改编动画电影的模式演进
浅析网络小说改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