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亚飞
摘要:淮剧的打击乐器主要有板鼓、大锣、铙钹、小锣四个主要的成员。淮剧中打击乐器的组成和其它的剧中有所不同,除了板、小锣、镜钱与京剧和扬剧中的使用状况一样外,其它的都有自己单独的特色。本文将主要针对淮剧中的板鼓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班固在淮剧戏曲演出中的作用。
关键词:淮剧;板鼓;戏曲演出
中图分类号:J607;Ts9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1-0152-01
淮剧又被成为江淮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江苏地方戏。淮剧是在民间说唱音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丰富发展而来的,是民间说唱类型各腔调体系中的一个剧种,从古制“淮六属”中的两淮、盐阜和“扬八属”中的宝应等地方发源出来的,也是从东下河地区和西上河地区的两大支流音乐汇合形成的。在宁沪一带和长江的南北两岸极为流行,是江苏省主要的剧中之一,尤其在苏北等地,拥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淮剧一直以来都对唱腔的伴奏有着严格的要求,它需要乐器的演奏和演员的演唱紧密的配合,唱腔和乐器的伴奏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淮剧的乐队组合是由打击乐组、弦乐组所组成,在表演的过程中打击乐和弦乐各司其职同时又彼此相互配合,形成统一的一个整体。乐器的演奏可以通过伴奏把演员的喜剧情绪细致的给表现出来。要把对唱腔的伴奏给做好,需要去深入的分析剧本的内容,去了解任务的感情,探究唱腔的特点是什么,还要和演员相互配合好,把握好握托腔保调的演奏技巧和风格特色,这样才能够通过乐器的演奏深刻精确的表达出想要表达的内容。
和其它的剧种有所不同,淮剧中的板鼓可以根据情节的不同来根据不同的情节环境要求选择高、中、低音来运用。板鼓作为淮剧中的指挥官,要统一对灯光、音响、演员的表演、唱腔的节奏、速度的快慢以及调度等进行指挥。在大锣中有头锣、苏锣、高、中、低、虎音锣等,也是要根据情节内容来进行调节运用,饶钱为色彩点缀,小锣是贯串和陪衬。
板鼓是淮剧演出过程中对音乐进行指挥和创造的关键要素,它架起了淮剧演员、淮剧乐队还有台下观众之间的沟通桥梁,把戏曲节奏的生命给表达了出来。淮剧的舞台戏曲演出需要板鼓演奏这来进行指挥。在淮剧演出中,板鼓掌握着全部的节奏,不管是大的舞台场景还是小的演员念白都要依靠板鼓的指挥才能完成。此外,淮剧中的唱腔、锣鼓、曲牌等也都有板鼓来进行指挥。
在淮剧的演出过程中,板鼓的演奏这需要掌握全部的演奏技术。戏曲界有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详话叫“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对板鼓演奏者来说亦是如此。板鼓的演奏者必须要有一副好的腕力,这是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段才可以练成,需要做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差一天、一个时辰、一分、一秒都不可以。單单的练好手腕还是不够的,板鼓的演奏者还需要对淮剧的锣鼓经也十分精通。锣鼓也是淮剧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它是由板、大锣、苏锣、小锣、水镲、铙钹、扁鼓组合而成,音色浑厚,声调明朗粗犷。淮剧的打击乐是在香火调的基础之上广泛汲取了民间麒麟锣、花鼓锣、童子锣以及番锣鼓等有着浓厚地方风味并且有着完整而又丰富的音乐词汇组成,因为它突出的个性特征,在淮剧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些都是板鼓演奏者所要了解和掌握的。淮剧演出中的锣鼓可以对感情进行渲染、环境进行进一步的按时,对表演进行深入的强化,是加强演出的表现力,对表演进行辅助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淮剧自发展以来,音乐和唱腔随着剧种的发展也在不断地丰富,既有婉约细腻之音,也有粗犷朴实之美,在加上浓厚的乡土气息,使得整个淮剧演出既有特色又风格多变。
淮剧唱腔的结构从没有伴奏的高强音乐发展到戏曲腔调,有着腔少字多、叙述性强、口语化强的特征,没有伴奏的唱腔更容易被人听清,长长的叠唱可以一气呵成,却不混乱。弦乐器和锣鼓夹走,演唱的时候锣鼓声盖不住唱腔,腔声、锣鼓声交相呼应,有着特别的风格。
作为淮剧表演重要表现手段之一的打击乐,板鼓是其的核心乐器。从各种经典的淮剧比如《八贤王寻子》、《王宝钏与薛平贵》、《皇帝与公主》、《碧玉簪》、《珍珠塔》、《恩嫁义娶》等剧目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板鼓是全剧的指挥,在演出的时候必须要做到独揽大举,心中有物。必须要配合全剧的发展变化来抒发喜怒哀乐,来和演员进行默契的艺术创作,不可以喧宾夺主。如果合作不好则会影响整个演出的气氛,导致剧情变得不够紧凑,不能够调动起观众的兴趣,进而影响演出的效果。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淮剧的一些老的调式也都做了灵活的调整,更加适合当代年轻人的审美。音乐和锣鼓的结合,给剧情和人物更有力的刻画。
每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能只有一个模式。尤其是现代的戏曲更是不能对传统的程序进行生搬硬套。只有不断地创新,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够丰富舞台人物形象,真正的打动观众。我们要根据当代的审美观和欣赏观去对淮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创新,让淮剧更加具有旋律美、韵味美,更加具有特色,以此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淮剧、喜欢淮剧。作为新时期的戏曲人,我们更应该去认真仔细的继承传统,敢于突破,为淮剧艺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