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玮健 庞磊
洋马密植技术在设计上理论用量为18盘/亩,是常规对比理论用量的1/2,所以更为节省大棚,节约成本,插秧时理论上可以节省1/2的人工用量,减少劳动强度,减少机械插秧时的用工量,但是由于秧苗密植导致苗床上的秧苗密度过大,后期控制秧苗长势存在问题,秧苗的适插期较短。
传统水稻主产区出现了对水稻生产要求轻简化、低成本或者高投入高收益的需求,这些需求的本质就是农民想增加的水稻种植收益。关于这个收益如何取得社会上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做法。“洋马密苗”的提出和研发就是在以上社会背景下,为迎合社会对水稻生产的本质需求向洋马用户提案的一种技术解决方案。
一、材料与方法
1、材料
(1)品种:龙粳57
(2)材料:育秧基质育秧硬盘普通秧盘洋马密植插秧机
2、设计
处理1:洋马密植为3月17日播种,采用硬盘结合基质育苗进行洋马密植试验,播种密度达到干种每盘310-350克,床土厚度2cm,覆土厚度0.8-1cm,培育二叶一心秧苗;
处理2:常规对照为干种150克/盘,培育三叶一心秧苗。
秧苗达到要求后,5月8日插秧,插秧规格为30*10cm。洋马密植采用洋马新款YR60D插秧机改装后插秧;常规对照采用未改装的洋马新款YR60D插秧机插秧。
插秧前根据实验要求调查两者秧苗成苗率,调查洋马密植所需密苗的成苗率调查方法如下:选择随机两盘长势一致的秧苗,随机在秧盘中选择5cm*5cm的切块,按照abc三类调查记录(a类为成苗数、b类为发育不良数、c类为未发芽数)。常规对照秧苗也采用此方法调查(對比数据中a类为三叶一心,b类为两叶一心,c类为未发芽数,)成苗率为(a+b)/abc合计(密苗要求5cm*5cm的切块中至少达到139根有效成苗根数才算合格)。处理1在2.1叶期,苗高10.21cm,a类苗106颗,b类苗36颗,c类苗71颗,成苗率49.8%;处理2在3.2叶期,苗高12.9cm,a类苗63颗,b类苗24颗,c类苗13颗,成苗率87%。密苗的芽种成苗率低于对照,最终没有达到密苗插秧的要求标准。在插秧时,洋马改装后调节取秧量后插秧,与对照达到基本一致。
二、本田调查项目
1、本田调查
插秧后跟踪各处理的生育进程,处理1基本苗237株/平方米,掉苗率1.5%,5月8日插秧,5月12日返青,6月2日分蘖,6月28日拔节,7月18日抽穗,经秋季测产平方米穗数534.6颗,穗粒数82.9个,结实率82%,实测产量603公斤/亩。处理2基本苗218株/平方米,5月8日插秧,5月12日返青,6月4日分蘖,6月24日拔节,7月16日抽穗,经秋季测产平方米穗数578.9颗,穗粒数77.5个,结实率79%,实测产量591公斤/亩。
在插秧过程中洋马密植的掉苗率优于常规对照;但后期在上护苗水后遭遇大风,密植的飘苗数量远高于常规对照,导致后期密植平方米穗数低于对照;观察整个生育期观察密植的分蘖早于对照,拔节、抽穗均晚于对照,穗粒数和结实率均优于对照,最终洋马密植实割实测产量略高于常规对照。
2、叶龄跟踪对比
插秧后分别对洋马密植和常规对照设置叶龄跟踪点,记录茎蘖数、株高,计算叶龄、分蘖率,调查第一分蘖叶位。5月20日开始每5天调查一次。调查结果从插秧开始观察到剑叶展开,洋马密植叶龄始终低于于常规对照,从最初的1个叶龄值到最后剑叶完全展开前相差0.13个叶龄值;洋马密植茎蘖数始终低于常规对照,而株高在6月25日前始终高于常规对照,之后株高低于常规对照;洋马密植分蘖率在6月30日前始终高于常规对照,7月5日后反而低于常规对照。
三、成本分析
本次试验数据中所用到一栋大棚内所用物资价格参考标准为:
大棚全套(骨架4000元/栋;燕尾槽520元/栋;卷帘器加头:500元/栋)(6年);大棚膜:1200元/栋(3年);二膜:160元/栋;地膜:80元/两栋;
浇苗汽油80元/栋;种子:10元/公斤;
清棚扣棚人工:360元/栋;粉土筛土:500元/栋;置床:400元/栋;
摆盘:400元/栋;播种400元/栋;大棚管护人工(大约):1500元/栋
壮秧剂:400元/栋;防治立枯病精甲恶霉灵:150元/栋;
除草药剂:30元/棚;固体酸80元/栋;二次防病瑞苗青:200/栋;二次调酸80元/栋;常规秧盘:800元/栋(2年);硬质秧盘:1900×7=13300元/栋(7年)。
洋马密植和常规对照两者插秧速度没有区别,按插秧速度50亩/天计算,由于洋马密苗所需秧苗总数减少一半,所以理论上人工要少于常规插秧人数,预计挑苗少一人,揭苗少一人。开插秧机500元,站插秧机500元,挑苗500元,补苗350元,卷苗300元。
综合计算,常规育秧亩均费用223元/亩,洋马密苗亩均费用164元/亩,亩节约59元。
综上所述,洋马密植技术在设计上理论用量为18盘/亩,是常规对比理论用量的1/2,所以更为节省大棚,节约成本,插秧时理论上可以节省1/2的人工用量,减少劳动强度,减少机械插秧时的用工量,但是由于秧苗密植导致苗床上的秧苗密度过大,后期控制秧苗长势存在问题,秧苗的适插期较短,是需要种植户合理安排插秧时间。
(作者单位:156331黑龙江省前进农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