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枪印象(1)

2019-08-08 03:06晓枪老王
兵器知识 2019年8期
关键词:握把枪弹弹匣

晓枪老王

普通手枪靠性能卖座,而卢格手枪例外——它靠情怀就行。

在笔者看来,枪械应该遵守性能“本位”。诸如德国的毛瑟98、苏联的AK47、美国的M16,它们都是当年性能卓著的枪械,因此得以“枪”史留名。至于那些噱头大于实质的枪械,虽会红极一时,但终难流芳百世。

而卢格手枪并不遵守以上规律。它的性能并不优异,全枪充斥着在今天看来莫名其妙的设计,甚至连“传承”都十分有限——尽管名气很大,但现代枪械中已经基本看不到卢格的“衣钵”。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卢格手枪的名气不仅没有下降,反而越来越大。

尽管乔治·约翰·卢格是奥地利人,但卢格手枪却是一款“正经”的德国枪

看看卢格到底有什么秘密,一直是笔者长期以来的一个心愿。但遗憾的是,国内的卢格手枪,大多状态不佳,堪称“十枪九残”。去年,笔者终于有机会接触到了一支还算完好的卢格手枪,好好把卢格手枪研究了一番。

卢格的基本知识

卢格手枪是最早期的自动手枪之一,由奥地利设计师乔治·约翰·卢格,在博查特C93手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卢格手枪诞生于1898年,最早的量产型号诞生于1900年,最为出名的型号是1908年被德军装备的P08型。

卢格手枪和著名的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师出同源”。在自动手枪诞生初期,转轮手枪惯用的凸缘弹普遍和自动手枪“八字不合”。不得已之下,设计师开始为自动手枪研发专用的配套枪弹。因此,早期自动手枪“一枪一弹”的情况十分普遍。今天全球通用的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其实就是卢格手枪的配套枪弹。因此,最早的卢格手枪也被称为“巴拉贝鲁姆手枪”。但一开始,卢格手枪使用的是7.65x21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至于后来红遍全球的9x1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则是1901年在7.65毫米巴弹的基础上改进诞生的。

博查特C93体积巨大、外形古怪,根本不像一款手枪,而“长得莫名其妙”是早期自动手枪的通病

在自动手枪诞生初期,手枪的采购工作并不像现代一样整齐划一,而是有数不清的改型——尽管这些改型之间并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以卢格为例,德国海军和陆军装备的卢格就不一样,甚至兵种之间,比如炮兵和步兵装备的卢格也不一样。卢格手枪的量产工作从190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1943年,总产量为300万支左右。

卢格手枪的自动方式为手枪中常见的管退式,更细分是枪管短后坐式,闭锁方式为肘节闭锁。以9毫米口径、100毫米枪管版本为例,卢格手枪的初速为370米/秒左右,容弹量为8发,重量为900克左右,长为220毫米。除了这个版本,常见的卢格手枪还有200毫米长枪管版本,以及使用7.65毫米巴弹、枪管长120毫米的版本。

转轮手枪弹的凸缘和转轮(弹巢)后方配合,能够定位枪弹在转轮内的位置。但对于使用弹匣的自动手枪而言,凸出于表面的凸缘多余而无用

7.65×21毫米巴拉貝鲁姆手枪弹,又称7.65毫米卢格或者.30卢格弹,该枪弹在7.65×25毫米博查特枪弹的基础上改进而来

M1911( 左上)、GLOCK17与卢格, 这三款枪的握把角度分别为108 °、115°与125°,分别代表手枪中正常、偏大、很大的握把角度

标题卢格手枪也可以使用容弹量为32发的蜗牛形弹鼓。这个弹鼓造价高昂、可靠性低、装弹困难,但在当年却是“人无我有”的优势

卢格的“手感”

在接触到卢格之前,笔者也有一些美好幻想,比如卢格手枪看起来瘦瘦的、很干练,握持感应该不错;独特的125。握把夹角,应该会有奇特的舒适体验;在原理上非常优秀的肘节闭锁,应该是非常顺滑的机构;而精准的德国工艺,一定是手感一流的。

但现实很“骨感”。卢格手枪的握持感并不好。尽管卢格手枪采用了单排弹匣,但它的握把还是偏大,尤其是宽度偏大。作为使用9毫米巴弹的单排手枪,卢格过于宽大的握把完全是人为造成的。

并不罕见的肘节闭锁

如今,很多人把肘节闭锁机构视为卢格手枪的特色机构,但实际上在卢格那个时代,肘节闭锁并不罕见——当时多如牛毛的馬克沁机枪才是肘节闭锁的“老祖宗”,卢格只是借用了这个闭锁机构而已。

在理论上,肘节闭锁有相当巨大的优越性。作为一个“仿生”结构,肘节模仿的就是人的手臂,和司空见惯的曲柄滑块机构高度类似。当我们把手臂伸直时,我们的手臂可以推动很重的物体而不会打弯。但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完全可以用很小的力量弯曲手臂。肘节闭锁的原理和手臂完全相同,肘节的前肘臂和后轴臂共线时(即处于“死点”位置时)起到闭锁支撑作用。在枪械后坐时,肘节碰到开锁面被迫向上抬起,前、后轴臂之间距离大幅度缩短,枪械就实现了开锁。

卢格手枪的肘节钩和“L”形杠杆。除了不好操作外,这两个零件较为薄弱,强度和寿命也很成问题

肘节闭锁逻辑简单,其机构加工难度较小、易于实现,具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因此,肘节成为了早期自动武器的通用闭锁机构。但肘节闭锁的缺点同样明显。从原理上讲,闭锁除了看强度,还要看刚度。肘节的前、后肘臂之间跨度相当大。狭长的轴臂参与闭锁、承受巨大的膛压时,在沿轴臂方向难免有较大变形。此外,为保证运动灵活性,作为回转机构的肘节必然存在较大间隙,这都会大幅度降低闭锁的刚度。

刚度不足的闭锁机构很难撑得住威力巨大的枪弹,但对于后坐力不大的手枪弹而言,闭锁机构刚度小的缺陷并不是什么太要紧的事情。真正让肘节机构逐渐和手枪“绝缘”的恰恰是肘节所占用的夸张空间,而这也成了卢格可靠性的“阿喀琉斯之踵”。

肘节闭锁机构在开锁时,前、后肘壁必然会弯曲抬起。此时,看起来“没多大”的肘节高高抬起,占用相当大的空间,这对手枪而言是一个很大的缺陷,设计师很难同空间富裕的机枪一样,给肘节加一个“罩子”,以防止杂物进入肘节影响可靠性。而反观以M1911为代表的套筒式手枪,它们的套筒就可以起到很好的封闭作用。

枪械的可靠性一直有“堵”和“疏”两条路。堵手段通过较好的密封性,防止杂物进入枪械造成故障,比如美国的M16/M4/AR15就是堵手段的集大成者。而“疏”手段的高手则要首推AK步枪,其内部空间较大,自动机能量充裕,即使有杂物进入,也不会对枪械的机构运动造成影响。

对于枪械而言,“堵”手段和“疏”手段缺一不可。但对于卢格而言,作为核心机构之一,“裸奔”的肘节无疑是可靠性木桶上最短的“木板”。此外,可能是枪龄太大的原因,笔者接触的卢格击针簧偏硬,复进簧偏软,这导致卢格在释放肘节时,肘节很难回平,而是时不时半翘起来,需要稍微推一下才能复位。

卢格手枪的阻铁和阻铁簧(阻铁簧是片簧),注意阻铁上有编号。外置阻铁的糟糕设计被日本南部九四手枪学了去,加上糟糕的做工,南部九四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自然大打折扣

卢格手枪的弹匣。对于民用枪械而言,弹匣刻槽是一种很不错的设计,观察、维护都很方便, 重量也更小,但对于军用就不一定了

有趣的弹匣

卢格手枪的弹匣上设计有一个压弹器,射手按下压弹器就可以从容地向弹匣内装填枪弹。有人认为这个压弹器是人性化设计的体验,但笔者看来,这是纯属无奈之举。

卢格手枪的握把角度达到了125°,弹匣的角度因此也达到了125°,但弹匣内的枪弹基本上是水平排列的,也就是说枪弹和弹匣的夹角接近35°。在如此大的角度下,枪弹在弹匣内实际上是“翘起来”的,定位非常不稳,射手装填子弹的过程中,子弹很容易翻滚打转。为此,卢格手枪才不得不设计了压弹器。

这种压弹器代价很大。在徒增成本之余,压弹器导致弹匣刻槽,降低了弹匣的刚度和强度,也使得污垢更容易进入弹匣造成故障。军用枪械对于弹匣可靠性要求很高,弹匣应该耐用、耐摔、抗变形能力好,而这都是刻槽弹匣所不具备的。因此,卢格的弹匣压弹器,完全是一个不得已的设计。

《兄弟连》中酷爱卢格的胡伯勒

卢格手枪的安全性

在美剧《兄弟连》中,笔者一直对一个情节念念不忘。在剧中,一个美军士兵对卢格手枪青睐有加,一直想得到一支卢格手枪,无奈长期不得如愿。后来他终于如愿缴获一支卢格,士兵对它呵护备至,装在裤子口袋里贴身携带,结果卢格手枪走火,反而要了他的性命。

不同于当年主流的击锤枪,卢格是一款击针枪,而在一定时间内,击针枪几乎就是不安全的代名词,尤其是在南部九四、南部十四这两款臭名昭著的击针枪的影响下。因此,《兄弟连》中的故事并非空穴来风。

在理论上,卢格的安全性并不理想。卢格的阻铁设计在枪械外表,很多卢格的左视图中那个“亮晶晶”、有编号的长条实际上就是阻铁。对于阻铁而言,“外露”的设计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可靠性、维护性都很不理想。此外,在卢格手枪上,击针作为一个内藏零部件,它的指示效果不尽人意。对于外置击锤枪而言,击锤体积较大,待击/释放状态差异明显,射手只需要看一眼,就知道击锤到底是处于释放还是待击状态,但对于以卢格为代表的击针枪而言,射手判断击针状态就要麻烦一些了,这种缺陷最终都会体现在安全性上。

如今,在扳机保险、击针保险等多个保险的助力下,击针枪的安全性已经大大增强,完全可以和击锤枪媲美。但在卢格的那个年代,这些保险机构还没有诞生。换而言之,当年击针枪保险和安全性设计并没有“进化”好,卢格有安全性问题也就不奇怪了。

高速摄影下,夜晚射击的FN57手枪,枪口焰非常巨大,堪称是手枪中的火箭筒

卢格和它的后继者P38(左)。P38“老老实实”用上了套筒和击锤,但它依然有很多稀奇古怪的设计,同时也是一款被过誉的枪械,性价比也不高

使用5.7×28毫米枪弹的FN57 手枪(上)与使用9毫米巴弹的FN509手枪,握把宽度的差异非常明显

从左到右依次为9毫米巴弹、40S&W、.45ACP 与5.7×28毫米枪弹。5.7毫米枪弹并不胖但很长,这导致使用这款枪弹的手枪,握把宽度一定会超标

9x1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

尽管卢格手枪早已经被淘汰,但卢格配套的9x1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却依然活跃在世界各国。这款诞生了一百多年的枪弹,已经成为各国的通用手枪弹,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也被音译为9毫米派拉贝鲁姆手枪,常常被简称为9毫米巴弹、9毫米派弹或者9毫米卢格弹。此外,由于这个弹是北约的标准枪弹,它也会被叫做9毫米NATO弹或者9毫米北约弹。如此多的的名号见证了这款手枪的流行,但问题也会随之到来——为什么流行的是它?

答案是历史、性能和运气的综合作用。一款手枪弹的流行,首先要看历史的行程。9毫米巴弹诞生得足够早,作为早期的自动手枪弹先驱,有充分的影响力。其次,9毫米巴弹较好平衡了威力和体积。

对于手枪弹而言,威力和体积是首要矛盾。子弹的体积大了,装药够多,威力有保障,但是弹匣也会相應增大,握把的握围也会水涨船高。以双排弹匣9毫米巴弹手枪为例,GLOCKl7、P226/NP22的握把就已经偏大了。至于使用“大号”.45ACP(11.43毫米口径)枪弹的M1911手枪而言,即使是单排弹匣,握把也严重偏大了。同样,枪弹太长导致握把太宽的TT33/TT301托卡列夫手枪,同样存在握把不适的问题。

握把太大的问题是世界通病,欧美国家也有很多小手人群,握把大了,大家都受不了。在笔者看来,9毫米巴弹,它几乎是手枪弹体积的上限。国外有过很多试图替换9毫米巴弹的手枪弹,体积最终又改回了9毫米巴弹大小。体积相似,性能很难有巨大的差异,所谓的替换最终演变为相似与同质。

最后,自动手枪弹诞生以来,手枪弹领域中一直没有发生较大的技术革命。而反观步枪弹,从全威力步枪弹到中间威力步枪弹,再到如今的小口径步枪弹,技术换代非常明显。而手枪弹中,对9毫米巴弹造成本质威胁的小口径手枪弹,比如比利时的5.7毫米手枪弹,它实际上是作为PDW弹,也就是冲锋枪弹而诞生的,枪弹在枪管较短的手枪上使用它时,存在膛口焰较大等一系列问题。再加上手枪作为作用有限的自卫武器,枪弹、枪械换代所需的成本,远远大于所带来的性能优势。因此,9毫米巴弹“超长待机”,也是这款枪弹的运气所在。

但是,9毫米巴弹作为冲锋枪弹并不合适。至于为何,等我们讲到了冲锋枪时再细讲。

国外几种较为热门的手枪弹。在共同的体积限制下,它们的体积相差不大,其中.40S&W 和9毫米巴弹更是体积相近

鲁格公司的Mark IV手枪与鲁格公司的LOGO,这种手枪发射.22LR枪弹,但并不是所谓的“孩子的玩具枪”,而是一款正经的比赛用枪

不算稀奇的卢格

如今,国外很多人对卢格手枪推崇之至,称卢格为“手枪中的贵族”。但在笔者看来,卢格手枪的产量达到了300万支并不稀奇,哪怕是国内,卢格也是各个军事博物馆的常客。其次,卢格的做工,在当年的手枪中堪称优秀,但也没有说特别精致,也谈不上贵族。笔者怀疑,所谓的贵族背后,本质上还是商业炒作。

在国外,尤其是美国,类似卢格之类的老枪,它作为收藏品的价值要远远大于它作为枪械的价值。对于美国人而言,在二战中打败德国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而作为战争见证者的卢格,是一种极佳,且限量的纪念品。再加上卢格的生产横跨一战和二战,生产的批次多且乱,容易出现少见的“绝版”,这就更容易让卢格溢价了。

真正的贵族,还要属那些工艺手枪,比如图中的工艺卢格,就非常精美,但无论哪一个国家的工艺枪,大家都是“贵族”

枪械是一种大批量生产的工具,在工具上大谈“绝版”、“文化”是一个伪命题。因此,所谓枪械中的贵族,归根到底是商业噱头。通过前文我们不难得知,卢格的设计存在问题,血统并不优秀。但血统优秀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贵”、“出名”,且有商业价值就足够了。

卢格与鲁格

最后,我们讲一个连专业人士有时都容易混淆的知识。在卢格(Luqer)手枪之外,美国还有一家名为“鲁格”(Ruqer)的公司,这个公司至今仍然非常活跃,生产了诸如鲁格Mark手枪之类的著名产品,并且该枪外形和卢格手枪也十分相似。

很显然,卢格和鲁格根本不是一回事,但名字差异却很小。作为人名翻译,卢格、鲁格的卢、鲁无实意,仅有的区别就是声调,这就导致卢格和鲁格非常容易混淆,笔者当年也曾“不幸翻车”。

在笔者看来,我们干脆把美国的鲁格叫做“乳鸽”算了。首先,Ruger的读音和汉语乳鸽很像,其次,鲁格公司的标志,就是一只乌,是不是鸽子不清楚,但叫做乳鸽应该也没哈问题。

总结

如同每一位被磕碰得头破血流的先驱,剥离“枪械中的贵族”光环的卢格手枪并不完美,甚至可以说是一身问题,而这才是卢格的真实样貌。下一讲中,笔者将讲述一款著名的枪械——M16步枪。

猜你喜欢
握把枪弹弹匣
世界名枪印象(8)
MAC公司将量产12.7mm聚合物枪弹
乌兹冲锋枪
“匣”路相逢:雷明顿B70DM PK莫斯伯格6BOM
美国陆军测试中口径枪弹
俄罗斯完成3D打印枪弹的射击试验
泰勒斯澳大利亚公司研制新型大威力枪弹
西班牙埃伯公司STAR 6.35mm袖珍手枪
新型弹匣联接系统
也谈手枪握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