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过“假”中秋节了

2019-08-08 06:26黄勇
北京纪事 2019年8期
关键词:欧罗巴炸酱面汉人

黄勇

去年的中秋,我既没看月亮,也没吃月饼。

过去孤陋寡闻,以为这两样是中秋节的“标配”。去年才知道,这根本就是不完整的——还缺了烤肉。吃月饼,吃烤肉,望月,这才是“中秋三宝”。

其实,月圓、月饼和烤肉这一“原始组合”,代表了时间、密约和战事。当年,汉人用月饼传信,相约起事,月饼里夹藏的讯息是“八月十五杀鞑子”。关于这件事,坊间有不少传本,细节上虽略有差池,但皆大同小异,大家很容易找到材料印证。这里说的“鞑子”,是元朝为了控制监管汉人,每户派驻进去的一名蒙古兵,他们被汉人称作“家鞑子”。家鞑子就是当年八月十五时汉人相约诛杀的对象。

这样讲来,八月十五本是一种隔阂冲突的记忆,真的没有多少浪漫温馨可言。后来它居然演化成风花雪月的极致,这真是“奇葩”到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稻香村自来红月饼

我想,这大概和美国的感恩节类似。相传,登陆到美洲大陆的欧罗巴人,借口感激刚登岸时印第安人给予的慷慨救助,特在感恩节之时飨宴感谢他们。在印第安人欢歌狂舞、痛饮朵颐时,欧罗巴人突施杀手,使印第安人遭受毁灭性打击。现如今,悲凄的内容在脑中已荡然无存,只剩下同庆共欢的喜乐节庆。

我估计60岁以下的民众中,绝大部分根本就不知道中秋节的内容中还有吃烤肉这一项。我以为,如果一个节庆的内容少了1/3,那它不仅仅是不完整的,甚至可以说它是一个“假”的节庆。一个内容缺失的中秋,其实不当节庆过也就罢了。况且,十五的月亮原本就没有十六圆——徐沛东先生40年前就把这事儿谱成曲儿,在民间广为传唱。

过去以为中秋节的“标配”是赏月和吃月饼

没了烤肉,中秋节貌似仍然可以喜庆浪漫、普天同庆,但事实未必如此。

据我了解,一些少数民族在中秋这天要去给先人上坟,然后家人、亲友围坐在坟前,喝一顿烈性的白酒。与汉人的风花雪月两相比较,他们更显得悲怆,心境应该也是大相径庭的吧。

其实,根据鲁迅先生小说的描述,嫦娥是受不了落魄后的大英雄羿的贫穷才逃到月亮上的。传说中娶了嫦娥的羿养家能力每况愈下,到最后只能射几只乌鸦,做“乌鸦炸酱面”来糊弄嫦娥。嫦娥显然不是好炸酱面这口儿的老北京,结果不堪忍受的她偷吃仙药,投奔了美丽新世界——月宫。

嫦娥本以为那里有享不完的荣华富贵,却不料误入的是座冷宫。那里只有一个天天砍树的神经质的吴姓长工,还有一只另类的宠物红眼兔子。估计她抵达之日起,肠子就已经悔青了。

嫦娥私奔的过程原本没有半点的浪漫,到了月亮上也没听说她和吴姓长工有啥暧昧或绯闻。我笃定私奔后的嫦娥,反而是离浪漫更加遥远了。

中秋那日,有位朋友来访,拜托我帮她女儿找对象。我听了很是诧异,禁不住问道:“您在这个普天之下庆贺嫦娥私奔的日子里,去为女儿找配偶,是不是不大合时宜?”至少在我看来,这应该算是一个危险度极高的冒险行为——类似于面对拿着锋利的刀具做饭的女友提出分手一样的冒失。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但最好不要从中秋节这天开始谋划。

今年的中秋,我能记起要吃烤肉吗?但愿如此。

(编辑·张子乐)

kelemyt@126.com

猜你喜欢
欧罗巴炸酱面汉人
老北京炸酱面
“La palabra en español que más me gusta es chévere”Jimena Li Yu,una influencer con una mirada en América Latina
古代中国人移居朝鲜半岛与日本“汉人”的形成
潜入欧罗巴
解读欧罗巴
秦人称谓小议
Des nouilles pour vivre longtemps
辽代壁画墓汉人出行图浅议——以关山4号墓为例
欧罗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