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娟
刘风的办公室在上海广播大厦的19楼,门口两边是《功夫熊猫》和《加菲猫》的海报——他曾为这两部电影的主角配音,前者是阿宝,后者是“贵族猫”和“布衣猫”。加上《精灵鼠小弟》里的“大白猫”,《怪物史瑞克》中的“侠客猫”,刘风有了“猫王”的绰号。
声音,是配音演员刘风的天赋,也是他这些年赖以生存的技能。他现在正在做的是一场“声音实验”有声剧,即把小说用声音原汁原味地“表演”出来,放到互联网音频平台上。由他策划导演的全本有声剧《红楼梦》,自2月初在喜马拉雅FM上线以来,已播出32回100多条,播放量累积近500万。
“距爆款还有一段距离,但全部听完的听众占七八成,已经很不容易了。”刘风觉得成功与否先不论,时机已然触手可及——声音的春天要来了。
一年前,好友蔡骏来找刘风,带着自己的作品《镇墓兽》——一部讲述满清最后一位皇家陵墓工匠传人的传奇小说。刘风很少读这类作品,经蔡骏一番讲解,很快被其中曲折离奇的故事吸引。“蔡骏觉得我的声音有一种空间感,很适合悬疑,想要我把小说‘说出来。”当时,在互联网音频平台上,悬疑小说已有一大批听众,播放量往往以亿为单位计算,盗墓小说《摸金天师》的播放量接近30亿。同时,有声小说、读诗、讲经典等音频遍地开花,作为一名配音演员,怎能错过这场声音盛宴?所以当《镇墓兽》摆在面前时,他动了心,开始研究怎么“说”小说。
起初,刘风照原文读了几个章节,录了小样,觉得不太满意。但當他还在为了“如何抓住听众的心”而苦时,喜马拉雅FM的人找上门来——听了几段《镇墓兽》的小样后,他们觉得终于找到了有声剧《红楼梦》的核心主创。
“480个人,每个人一人一面,一人一命,要让《红楼梦》里所有的人、所有的物都发声。”有声剧《红楼梦》的制作人顾文豪对刘风说,他们的想法是,完全尊重原著,把原文一字不落地读下来。
“这么大的一部经典作品,而且有优秀的影视剧深入人心,怎么用声音来演?会被大家认可吗?说真的一开始心里直打鼓。”纠结许久之后,刘风决定试试。他找到老同事刘钦和张欣,三人组成导演组——刘风担任总导演;刘钦主要负责选角和演员表演;张欣则是大场面掌控和后期音效制作。
最难的是找配音演员。如何集结400多种不同人物的声音?刘风第一个想到的是“女王专业户”曹雷。79岁的曹雷是配音界的老前辈,曾配过《茜茜公主》中的苏非皇太后、《穿普拉达的女王》中的米兰达、《大明宫词》中的武则天。2010年,李少红版《红楼梦》播出,贾母背后的声音也是她。“贾母和善宽容,又精明能干,就像整个家族的定海神针,曹雷老师的声音成熟、冷静而高贵,最合适不过了。”
荣国府的老爷贾政,生性疏懒庸碌,忠孝迂腐,但为人还算方正。刘风找来上译厂前任厂长乔榛,《魂断蓝桥》《生死恋》等经典大片中都有他的声音。至于宝、黛、钗、等角色,则通过培训机构等渠道,选了一批年轻演员。他们大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给黛玉配音的笪(音同达)怡倩,大学修的是房地产开发和管理。
一切准备就绪,只待好戏开场。
“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2月1日,《发刊词》中黛玉的声音刚一上线,评论里就炸了锅:“声音太青涩,不像大家闺秀”“这个黛玉有些轻浮”……看到这些“毫不留情”的评论,笪怡倩崩溃了。在片场录音时,她突然哭了起来,怎么演都演不对。作为总导演,刘风心里很急,但又不忍心伤害初出茅庐的新人。
“我就找来《葬花吟》——这首诗最能代表林黛玉,她的多愁善感,内心的矛盾、痛苦等等,各种心态都在里头了。让她反复读,天天背。”刘风说。后来,她的状态越来越好。有一场和宝玉对戏,她将手帕蒙在脸上,模仿着黛玉的口吻,天真无邪,播出之后,好评声起。
除了做导演,给年轻配音演员讲戏,刘风还是讲述者——演的就是曹雪芹本人。为了区别市面上已有的有声小说,他几经琢磨,找到了一种独特的叙述风格,把说故事、评书和讲述相结合,将整个故事串起,娓娓道来。
作为讲述者,演绎的成分相对较少,但也常常读到崩溃。每次录音前,要把台本读上三四遍,有底气了才敢站到话筒前。“关在录音棚里,咣咣说一整天。一句句往下说,遇到一些生僻字、专业词、地域方言等常常卡壳,有时恨不得把机器砸了,都快得抑郁症了。”有时灵感来了,读得顺,就跟着感觉,一次连录五六回,甚至通宵达旦地录。
就这样一字不落、一回一回地“演”。在每一回后面还有两条“陪读”内容:演员张国立会解答书中的知识点,比如人名、地名谐音,贾府的辈分等;台湾大学教授欧丽娟则负责内容讲解。节目刚上线时,刘风都不敢看评论,“搞创作的都比较脆弱,怕受打击,影响创作激情”。直到有人跑来说“刘老师,你的《红楼梦》真不错啊”,他才打开后台,看数据评论。
“肯定有好,也有遗憾。它其实完成的是一种记录,搁在那儿,就是我们2019年版本的《红楼梦》,任人评说吧。”刘风说,他没想过做什么伟大的事,只想记录和留下当下人们对《红楼梦》的理解。
刘风至今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对配音心生向往是在1985年,当时他还在上海戏剧学院读书。夏日的一天,他去电影院看《最后一班地铁》,一部法国二战题材电影,由上译厂的曹雷、杨晓、尚华等配音。“一连看了三四遍,还觉得不过瘾。懵懵懂懂,就萌发了做配音演员的念头。”
大学毕业,学表演出身的刘风被分配到武汉话剧院。他冒着被处罚的风险拒绝报到,偷偷报考上海青年话剧院和上译厂。之后,他从200来人中脱颖而出,被上译厂录取。1989年,他正式进入上译厂,正赶上其最后的辉煌。“邱岳峰、苏秀、曹雷、刘广宁、乔榛等一大批配音演员,群星闪耀。”
和很多初学者一样,刘风刚入厂时就搬个小板凳坐在录音棚里,每天看着前辈录戏,一坐两三年。真正上台录音是5年后,他在一部埃及电影里为一个缉私警察配音,台词很少,“刚上台很紧张,耳鸣,一句话也说不出。全靠前辈老师们教导和鼓励。”刘风说。
刘风感到自己真正开窍,是从事配音之后的第10年。1999年,他为电影《诺丁山》中的男主角——书店老板威廉配音。因为这部影片的配音,刘风获得2000年的华表奖。
然而,也是在那一时期,译制片的黄金年代结束。配音演员几乎沦为字幕的“朗读者”,原版片盛行后,配音演员更是快要失业。当时刘风也曾陷入迷茫,尝试过经商,拍过电视剧,但心中一直没有放下配音。
2006年,业务能力强又懂经营的他,被推选为副厂长。上任后,他四处为译制厂和配音演员寻找新的出路,除了从中影公司接外国电影,他还去寻求和电视剧、动漫等不同方式的合作。“《红楼梦》这次如果成功的话,可能就会开拓出一条新的路径。”
“时代变了,或许观念也可以稍稍转换一下”,刘风说,“过去我们为外国片配音,为国人打开了解世界的窗户。现在,我们可以回归传统,原汁原味去‘演经典名著,可以让世界了解东方和东方文化。”他想得很远——除《红楼梦》外的其他三大名著,还有一些外国经典名著,都已列入他有声剧的目录之下。
(张咪荐自《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