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 300350)
职业教育国际化通常被看作是过程与活动的综合体,呈现出多样性与多元化的基本特征,其特征应体现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当中,因此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本体内涵可从理念、组织和活动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理念方面的国际化,包括办学理念,教育理念等;二是组织机构层面,包括设立国际化机构和制定相关制度;三是交流合作活动方面的国际化,包括课程国际化,学生和师资结构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等。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演变过程一般是先活动,再形成组织机构,最后是理念的国际化。因此,理念方面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最高层次,其次是组织机构,而一般的交流合作活动是最低层的,这些也构成了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的核心指标。
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第 1 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中对标准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由此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是结合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和特性,为衡量职业院校国际化程度高低,提高国际化水平而研究制定并获得广泛认可的一套指标体系。
制定我国职业院校国际化标准体系的目的在于提高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引导职业院校的国际化发展方向,培养出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端产业制造和创新人才,从而促进经济提质增效。
要使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科学、合理和有效,就必须使之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因此,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是科学、合理评价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首要前提,科学的理论依据又是构建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的理论先导。国际竞争力理论和职业教育理论是制定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的主要理论依据。
1.国际竞争力理论。在生态学和经济学理论中,竞争指的是竞争主体占有和角逐有限资源的过程。职业教育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职业教育只有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质增效,提高职业院校的竞争力,从而增强职业教育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因此,首先要从提升职业院校的竞争力入手。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的评价结果必然是要促进职业院校竞争力的提升,职业院校可以依据标准体系的评价结果,调整其国际化发展政策:是竞争性发展还是保护性发展,是区域发展还是国际发展,从而优化其资源配置方法,完善宏观管理机制。在分析处理标准体系评价结果时,对阻碍和影响职业教育竞争力的因素进行科学的分析,分析原因,巩固优势,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提供依据和目标,有针对性的找出提质增效,增强竞争力的路径和办法。
2.职业教育理论。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活动,会受到来自内外部规律的制约,职业教育受外部规律的制约更加明显,职业教育发展要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为政治、经济、文化服务,同时也受到这些方面的制约;此外,它也会通过培养出的人才反作用于社会。因此,职业教育受到外部规律的制约,职业教育的外部规律也会通过内部规律来实现。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受到经济全球化的驱动,也受到来自国家利益、经济利益、信息传播的全球化、国际文化交流、国际人才竞争等外部因素的驱动。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的构建就是要让职业教育适应国际社会发展需要,主动适应国际化进程中对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的内部规律让我们认识到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的构建不仅要考虑国际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又要兼顾职业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的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
1.导向性原则。建构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是为了引导职业院校国际化办学方向,提升办学水平和质量,所以首先应坚持引导性原则。引导性是指各个指标的设计应以引导我国职业院校国际化良性发展为前提,应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指明方向,引导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教育理念等方面向国际标准看齐,避免偏离办学方向。
2.实践性原则。职业教育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践操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建构职业院校国际化标准体系要坚持实践性原则,要将“与境外合作的实习实训基地数”、“具有国际职业资格认证的学生数”、“学生参加国际技能大赛的人数”等能够反映职业院校注重实践操作培养的指标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以此来指导职业院校在国际化办学中坚持以实际应用为本,着重培养实践型、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3.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就是评价指标的选取不仅要与综合评价的目的相一致,而且要有数据的支撑。评价指标的数据应当容易获得,否则指标体系将很难客观科学的做出评价,无法实现综合评价的目的,也无助于指导实际工作。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的设计主要以定量评价为主,适当辅以定性描述,方便获取评价数据,使评价结果客观有效。对于某些指标的数据收集比较困难,可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专家咨询等方法来收集所需数据,综合分析后按照等级予以赋分。
日本学者喜多村和之先生认为教育的国际化有三个标准:通用性、交流性和开放性,他的观点最具代表性,也普遍被学者们所接受。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主要指能够评价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水平、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关键点。本文以国际竞争力理论和职业教育理论为依据,结合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内涵和特征,根据不同指标在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统摄的范围及其发挥的作用,将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标准分为四个层级作为一级指标:教育理念、人员要素、合作交流和社会贡献。每个层级又包含若干具体指标,从而形成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一级指标主要是从宏观角度明确职业院校国际化的办学方向,二级指标是从中观角度将一级指标分解为专项部署,三级指标是将二级指标进一步细化,分解为可监测、可衡量、可操作的具体指标。因此,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通过四个一级指标、九个二级指标和三十五个三级指标共同构成能客观衡量职业院校国际化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标准体系。
表1 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表
1.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先导和灵魂。国际化的教育理念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前提,因此要从全球、整个国际社会的角度为出发点看待问题,职业院校坚持国际化的理念和意识,就可以走出一条成功的国际化道路。而培养目标决定了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与未来,因而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过程中,持何种理念,追求何种目标是测评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学校管理层、专任教师和学生都应具备国际化的理念,制定国际化办学发展方案,设立国际化工作机构,配备专门人员,采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意识和国际化能力。同时,政府和社会也应和学校一起坚持国际化的意识,营造国际化氛围,才能给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除了具备国际化的教育理念,还应坚持教育目标的国际化。
2.人员要素。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另一个重要衡量指标是人员的国际化水平,其中包括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从教师方面来看,教师的国际流动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将大批教师外派到国外进修,培养本国教师的国际化素养,开拓国际化视野,丰富教师的教学和科研经验,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此外,要丰富师资结构,吸引具有海外留学经验和外籍教师来华任教,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化特色的高素质师资团队。
从学生方面来看,国际留学生的数量占学生总人数的比例反映出了一所职业院校的国际化程度与水平。吸引留学生的同时,还要“走出去”,外派本国学生到国外学习和实训也是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表现。本国学生到国外留学,参加企业实践能够开拓他们的视野,丰富学习经历,推动国内外职业教育的交流和共享。
学生与教师作为职业院校的重要人员构成,它的国际化水平可以直接反映职业院校的国际化水平,因此,这一指标也是评价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3.合作交流。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与很多国家和地区之间有关人才培养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不仅推动了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发展,而且也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通过与国外不断地交流与沟通,吸收了国际上职业教育的先进成果与经验,同时输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加快了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评价职业院校合作交流的水平,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衡量:课程内容、国际交流与国际合作。课程内容国际化是教育国际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决定了职业教育实施的效果,因而课程内容国际化的程度也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的国际化程度。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课程内容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国际化课程的比例,国际性教材的比例以及培养国际职业技能的课程所占比例等。国际交流指的是学校举办国际性会议,本校教师参与境外研讨会等学术会议和邀请境外专家、学者来校访问讲学等。国际合作是指通过国际组织的沟通、协调和组织,我国职业院校与国外院校、企业双向互动的活动项目,包括在国内合作办学以及到国外实习实训等项目。
4.社会贡献。社会贡献力指的是一个团体组织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将其实现的程度。社会贡献的多少决定了它的社会价值高低,是获得社会认可和支持的关键。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并重点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高科研能力,体现职业院校自身价值。对其社会贡献的评价将使职业院校明确在国际化发展中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衡量自身实现这种社会责任的能力,从而自觉主动地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提升职业院校的社会价值。评价职业院校社会贡献的指标可以概括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两个方面。为适应建设人才强国的需要,我国明确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和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培养适应国际化发展的专门人才,是国家发展战略深层推进的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指标包括学生参加国际技能大赛的获奖人数,能够到境外就业的毕业生数以及到境外高校接受继续教育的人数等。科学研究国际化是世界各国之间科技、学术、文化、思想等进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过程,是促进高校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职业院校科学研究国际化程度的评价可以从研究资源的国际化、教师在国际期刊发表的文章数以及科研课题组外籍成员的比例等指标来衡量。
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指标之一就是教育理念国际化,因而培养政府、社会和职业院校的国际化意识是至关重要的。但是,职业教育国际化并不是放弃本国文化,而是将职业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形成相互依存和相互补充的关系,因而在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前提下,也要结合本国国情,强调本土化,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
在知识经济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努力推进“创新”以适应发展需要。在职业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应尤为强调创新性,这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上的创新,一方面要优化结构,突出精英教育和大众化教育两种教育模式的特色,来满足社会需求。另一方面,将人文教育纳入课程内容之中,丰富课程内容,增加创新性,培养师生的自主创新意识,推动职业教育内容与时俱进。
职业教育国际化标准体系中的另一个核心指标是教师和学生的结构,这也是职业院校提高自身国际化水平的重点努力方向。职业院校需要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派出国外去交流和学习,增加国际交流人次和频率,通过长、中、短期的培训与交流,更新专业技能、教育理念,促进职业教育成果共享。同时也要增加国外留学生并吸引高素质师资,推进双向交流,实现全方位、不同层次、多种领域的互动,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快速发展。
通过建构职业院校国际化标准体系,积极引导职业院校树立国际化教育理念和目标、师资和学生结构国际化、深化国际化项目合作、强化职业院校国际化社会贡献等方面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职业院校国际化水平和质量、培养具有国际水平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助推社会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