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记者 王敏
固始县李店镇的刘营村地处丘陵地带,曾经道路坑洼不平,房屋破陋,百姓贫寒,是国家级重点贫困村。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自成为刘营村对口帮扶单位以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将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助推乡村振兴同研究、同部署、同推动,着力强化党建引领、产业支撑,改善人居环境,培育文明乡风,终以不破楼兰誓不还的毅力,带领刘营村村民走出了穷窝窝,迈向了新生活。
截至目前,刘营村累计脱贫189 户717 人,现有未脱贫户20 户31 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1%。2018 年,随着固始县的全县脱贫,刘营村也终于如愿摘掉了贫困帽,这场与贫穷的博弈初战告捷。
今年7 月,固始县委表彰了一批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刘营村党支部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村党支部书记祁远俊荣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派驻刘营村第一书记孙常建荣获“优秀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称号。曾经有名的“软弱涣散村”华丽逆袭,一举斩获三项荣誉,惊艳了整个固始县。
“刘营村有2800 多人,共产党员只有65 人,长期在家的有22 人,且年龄结构老化,后备党员不足;村两委班子不健全,几乎不开党员大会,不过组织生活,党员凝聚力弱、身份认同感低。”2017 年11 月,初到刘营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时,顶着“贫困”和“软弱涣散”这两顶大帽子,孙常建颇感压力。
要脱贫,关键在党。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把定点帮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以“干部当代表、单位做后盾、领导负总责”为要求,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定点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以副局长为主任的定点扶贫工作办公室,选派责任心强的骨干人员到刘营村驻村,全力做好日常帮扶工作,组织优秀党员干部与刘营村贫困户开展“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为刘营村脱贫攻坚注入“生力军”。
同时,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党委带领局机关处室和局属单位有关同志,每月前往刘营村考察调研,详细了解刘营村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群众愿望等,并召开座谈会,与县、乡、村干部及党员代表、贫困户面对面,心贴心,共商刘营村脱贫攻坚良策。
良策定下,如何执行?“集体活动党员不想参加,入户走访群众不愿意理会,更别说推进其他工作了。”孙常建全面走访调研后深刻意识到,要想带领村民永续脱贫、振兴乡村,就必须打造一支带不走、战斗力强的党员队伍。
在李店镇党委领导下,利用刘营村“两委”换届选举的有利契机,配齐配强了“两委”班子成员,然后驻村工作队向全村在家党员吹响了“集结号”,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坚定党员理想信念。
实行共产党员“亮身份”制度,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党员坚持佩戴党徽上岗,给每个党员家庭挂上“共产党员之家”标牌,制定党员“十带头十积极”标准,强化党员干部的存在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在村委会、村内主干道、文化广场和太阳能灯杆上,设立宣传栏、道旗标语,宣传党建文化、扶贫知识和孝德文化等,营造良好的党建氛围;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努力将党员打造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带头人,组织12 名能力强、条件好的党员与32 名贫困户结对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发展培养入党积极分子,通过介绍、学习、座谈等方式,让村内高学历人员、复转军人、致富能手等非党人员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为刘营村脱贫攻坚注入“源头活水”。
● 美丽宜居新刘营
● 刘营村爱心超市揭牌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唤醒了村内党员的身份意识。59 岁的刘士村已有党龄十余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长期不觉得自己是名党员,乡亲们也感觉不到你是一名党员”。如今,看着自家门口悬挂的“共产党员之家”牌子,内心的自豪感和荣誉感总会油然而生。村里有个大事小情,总会上前问一问,管一管;每天都要三省吾身,对标刘营村共产党员“十带头十积极”标准,思考自己是否做到了“带头勤劳致富,积极带富群众;带头讲究卫生,积极爱护环境;带头和睦邻里,积极维护稳定……”。
在刘营村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刘士村们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党员先锋模范的力量无处不在。清扫房前屋后垃圾、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工作时,他们串亲友、讲政策,成为了人居环境整治的“宣传员”;推行厕所革命、设立孝善敬老基金时,他们是带头破除陋习、移风易俗的“实践员”;因生产生活发生邻里矛盾、家庭矛盾时,他们又充当起了矛盾纠纷的“调解员”……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坚强的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鲜红的旗帜。在党建引领下,刘营村处处环境美、家家住好房、人人奔小康的愿景正一步一步变为现实。
“我是村里的保洁队长,一年工资8000 多元,养龙虾赚了10000 多元,金融扶贫收入3000 元,光伏发电项目收益1000 元,香菇寄养收入1000 元,享受以奖代补政策3000 元……”7 月12 日,固始县脱贫攻坚模范、刘营村村民王福林向记者算起了他家去年的“经济账”。
2012 年,王福林不幸患上了鼻咽癌,治疗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祸不单行,他的妻子卸粮食时又不小心从车上摔下来伤了腿,留下了后遗症。疾病、债务让王福林一家的生活举步维艰。本以为这种苦日子一眼望不到头,可是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的倾心帮扶给他带来了希望。
● 重温入党誓词
产业兴,农民富。近年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紧紧抓住“产业脱贫”命脉,充分利用各类帮扶资金,大力发展符合刘营村实际的种植、养殖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鼓励贫困户参与生产劳动,获取分红收入和劳务收入,增加村内集体经济收入,改变村集体经济薄弱、主要依赖政府过日子的现状,走出了一条群众长期稳定脱贫、持续增收的产业致富路。
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先后协调110 万元资金,投入60 万元入股万康莲藕种植合作社,带动了120名贫困户,每户每年收益500 元;投入50 万建成了2700 多平方米、年产4 万只规模的固始鸡养殖场,采用租赁方式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所得收益归刘营村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所有,每户每年500 元;协调政府补贴资金建立香菇种植基地,让46 户贫困户每年投入500 元,购买香菇苗寄养在基地,年底可收益1000 元;协调资金240 万元引进光伏发电项目,所得收益归刘营村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所有,每户每年1000 元;利用单位职工18 万元捐赠款在刘营村设立了扶贫产业发展基金,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引进固始县东凯制衣厂一分厂在刘营村投入生产,带动就业16 人,每人每月工资近3000 元。
此外,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还认真落实固始县各项扶贫举措。加大转移就业力度,在刘营村安排保洁员、服务员、协管员等公益岗位,让30 余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每月工资300至710 元不等。针对建档立卡且有发展能力和发展意愿的贫困户,帮助其协调申请小额贴息贷款,期限3 年,免担保、免抵押,财政全额贴息,已有13 户贫困户享受政府贴息贷款68 万元;对于符合低保、五保条件的贫困群众,积极协调当地部门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
“我们还积极落实以奖代补政策,对贫困户自主发展生产收入达到3000 元、6000 元、1 万元的,以及户均外出务工年收入达到1 万元、2 万元、3 万元的贫困劳动力,给予1000 元到3000 元补贴,以鼓励贫困户外出务工或在家发展生产。”孙常建说,2017 年以来,刘营村享受以奖代补政策的已有61 户,发放奖补金11.1 万元。
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等一项项帮扶措施,如今,刘营村的贫困户有3 个以上、五保户有2 个以上长期稳定的增收渠道,包括王福林在内的717 名贫困群众摘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走在了致富奔小康的路上。
土地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资源,千里沃野蕴藏着丰收和希望。要让土地资源变为资产,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首先就要摸清土地家底。2018 年,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以“三块地”改革为抓手,利用测绘地理信息优势,以固始县为试点,开展了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潜力调查、农村耕地提质增量潜力调查、乡村建设用地整治复垦潜力调查,摸清家底,盘活资产,辅助算好经济账和生态账。
针对固始县城镇规划区内建设用地,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属单位河南省测绘工程院研发了国土综合管理“一张图”应用系统,以“数字固始”成果为底图,将1998 年以来固始县的“征、批、用、供、补、察”全部信息入库,摸清底数,实现快速查询;利用无人机和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对地块进行快速更新;结合2000 国家大地坐标系转换,实现“多规合一”数据整合。
针对固始县农村耕地,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以刘营村等7 个村为试点,利用高标准农田综合整治经验实现整村推进。运用摸底分析比对成果,融合主体功能区规划,统筹调查试点村的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资源,整合村庄规划、产业规划、生态环保规划、公益事业规划、自然资源旅游规划等成果,编制高标准规划方案,保留已有的硬化机耕路,重新修整沟渠,平整掉田埂小路、废弃沟渠,对村庄进行重新布局。
固始县乡村建设用地改革在33 个乡、镇(街道办)展开。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局属各单位互相协作,开展了乡村建设用地复垦潜力分析和调查,以最快速度将乡村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呈现在分乡的影像图上,并对面积进行汇总,建立台账。通过数据比对,截至2018 年底,固始县农民自发复垦乡村建设用地约为40163 亩、耕地后备资源约为35554 亩;经实地核查,有23357 亩可直接进行省级平台交易,预计将产生经济效益超40 亿元。
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还完成了固始全县域2946平方公里的1∶10000 比例尺正摄影像数据制作,为土地潜力分析调查提供了基础资料;研发了“三块地”改革专业比对分析应用系统,导入“二调”数据、土地利用规划数据、两权发证数据、基本农田数据、耕地等级、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等,套合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成果,运用系统自动分析比对,做到图、表册、实地三者相符。成果输出后,技术人员再到实地判定核查。
经过实地核查,“刘营村已实现复垦乡村建设用地面积273 亩,全部上市交易后预计收益超过4000 万元,将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孙常建说。
此外,鉴于刘营村农房呈条状分布,村民居住较为分散,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针对刘营村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设计。通过村庄整体规划,可将16 个分散的居民点合并搬迁到3 个居民点,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全村约有1099 亩建设用地,新村规划建设用地用去518.1 亩,节余建设用地指标581.4 亩。
盛夏的刘营村,稻田的深处白鹭飞舞,遍地的格桑花争相斗艳,穿房入户的小径清幽美丽,一个个万方大塘旁花树扶疏、波动影摇、相映成景,一座座崭新的农家庭院、一条条贯通村庄的水泥路,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幅幅村美人和的乡村美景图无不向人们展示着这里的和谐与富足。
然而,几年前,“脏乱臭”就是刘营村的代名词。“以前,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孩子上学都得大人背着。裂缝的土坯房和简易厕所随处可见,房前屋后、村边的河道到处都飘满了垃圾,臭烘烘的气味整天不散。”回忆起村里曾经的“衰败景象”,刘营村村民沈天华直摇头叹息。
生态兴,农村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坚持以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领头谋划、干部牵头行动、党员带头发力、群众积极参与为原则,不断补齐刘营村人居环境短板,加快村内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整治村内危房、垃圾、污水、厕所,改善村内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刘营村环境由“脏、乱、差”向“洁、美、佳”转变,绘就美丽刘营新画卷。
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将危房改造作为改善贫困户居住环境、加快脱贫攻坚进程、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载体,对全村住房安全进行摸底排查登记,认真落实固始县农村危房改造和户容户貌整治政策,采取原地重建、旧房改造、异地重建等模式,为全村192 户居民彻底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为村民争取补助资金200 多万元,为固始县之最。
“以前,村民用水都是八九米深的井水,不仅有咸味,还会沉淀出白色水垢。用电也是问题,电压低,夏季用电高峰经常停电。村里主干道没有路灯,一到天黑,连个串门儿的人都没有。”刘营村村支书祁远俊回忆道。
2015 年,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与固始县水利局协调资金560 余万元,为刘营村建成自来水厂一座,打深井2 孔,接通了各家各户水管,让村民彻底告别了人工压井时代,解决了村民的饮水安全问题。开展刘营村电网改造工程,利用省派第一书记专项资金为刘营村安装了340 盏太阳能路灯,实现了路 灯在村内主干道、文化广场的全覆盖,满足了群众照明需求,改变了电力不足、电网落后的现状。
● 拆除土坯房
● 清除坑塘垃圾
● 为驻村书记发放党员廉洁自律准则
● 为文明卫生户送去锦旗
此外,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还不断改善刘营村农业基础设施、农业生产条件,积极向河南省原国土资源厅和固始县原国土资源局申请定点扶贫土地整治项目和资金,为刘营村修建道路、灌溉水渠、桥涵、提灌站等,并将多年未清的16 个万方大塘进行清淤、硬化,安装防护栏,彻底结束了村民人工收割、为抢水灌溉而打架斗殴的历史。
2018 年三伏时节,驻村工作队员、村干部、保洁员的身影,每天早上五点都会准时出现在刘营村的角角落落,清除道路沿线的垃圾、废旧物品、杂草、枯死树枝、柴草垛,村内的废弃猪圈、鸡圈,以及坑塘、水渠内累积多年的恶臭垃圾。在他们的带动和鼓励下,村民们也纷纷开始动手搞好自家房前屋后、房内院内的卫生,垃圾“围河、围路、围房、围村”的现象基本消除。同时,迈出农村“厕所革命的关键一步”,积极争取当地政府补贴,在刘营村完成标准化卫生厕所改造近200 户,为李店镇之最。
2018 年11 月13 日,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在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河南动员大会上提出,要尽快实现“山区森林化、平原林网化、城市园林化、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廊道林荫化”。
按照省委书记的“六化”要求,2019 年,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立足刘营村实际,因地制宜,重点围绕“乡村林果化”“庭院花园化”,在道路两侧、坑塘旁边,栽种桂花树、种植格桑花,形成一条条自然生态走廊,建设水美乡村;统一配发果树苗、花苗和栅栏,鼓励村民在自家房前屋后种植蔬菜花草美化环境,努力实现整村绿化、美化、亮化,建设环境美、田园美、村庄美、庭院美的美丽宜居刘营村。
如今的刘营村,亮出了新颜值,美出了新气质,人居环境在李店镇位居第一,早已结束了“垃圾随意扔,村里臭熏天”的历史。村民们住上了安全房,喝上了放心水,走上了水泥路,正喜笑颜开地迎接着美好新生活的到来。
在刘营村扶贫工作调研中,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领导发现,长期的给钱给物滋生了部分贫困户的“等靠要”思想,也引发了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对立情绪 ;有些贫困老人单独居住,收入无保障,精神缺少慰藉,安全隐患较多;焕然一新的村容村貌,难以长期保持,随手乱扔垃圾、鸡鸭满村跑的现象依然存在……
推进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既要“面子”,也要“里子”。为了改善刘营村的“里子”,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下大力气补齐贫困群众的“精神短板”,激发其内生动力,让文明乡风悄然融入百姓生活,焕发勃勃生机。
爱心小超市,激发乡风文明大动力。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按照“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社会协同、百姓受益”的原则,向全体村民发出“积分改变陋习、环境提振精神、勤劳改善生活、共建福美刘营”的倡议,以“爱心超市”为纽带,提振贫困户主动脱贫的精气神,引导全体村民共同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培育“文明、互助、和谐、友爱”的文明乡风打下基础。
2018 年12 月,由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援建的刘营村爱心超市正式揭牌。超市商品涉及吃穿用、油盐酱醋、洗护等,基本满足村民日常生活所需。爱心超市每周日对全体村民开放,所有商品不收现金,均由积分兑换。村民们可通过遵守村规民约、孝老爱亲、维护村容村貌、勤劳致富等获得相应积分。
● 慰问贫困户
● 走访贫困户
● 发放孝善敬老资金
今年4 月,刘营村村民盛治龙捡到了一部1500 多元的新手机,主动交到村里。为鼓励盛志龙拾金不昧的精神,驻村工作队和刘营村干部对其进行公开表扬,并奖励其爱心超市积分50 分。“爱心超市成立以来,村民都自觉打扫卫生,好人好事多了,邻里关系更和睦了,村里风气发生了巨大变化。”孙常建说。
为了让贫困老人老有所养,2018 年以来,根据固始县统一安排,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率先在刘营村开展了孝善敬老活动,成立孝善理事会,设立孝善敬老基金和孝善敬老“红黑榜”,对好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褒奖,营造敬老爱老氛围,树立孝善敬老新风尚。
根据规定,对于刘营村60 周岁以上建档立卡贫困老人以及70 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在子女自愿基础上,由其子女交纳基础赡养金,赡养金共设100 元、200元两个档次,收缴后统一入账并公示。当地政府在子女上交赡养金的基础上给予10%的补助,村集体利用社会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的捐款再给予5%的补助,由村里按月或按季度发放。
得知交纳基础赡养金还有奖励,刘营村村民闫春林二话不说立即为自己的母亲交纳了600 元(一个季度)。“老母亲把我养大不容易,孝顺她是应该的,政府居然还给补贴,这政策真是好。”闫春林说。
据统计,刘营村孝善敬老基金自2018 年1 月设立以来,已连续发放4 个季度,共有173 户241 位老人受益,其中,贫困户78 户112 人,一般户95 户129 人,累计收缴孝善敬老基金56.76 万元,县级补助5.676万元,爱心人士捐赠2万元,共计发放资金64.436万元。
每当夜幕降临,欢快的音乐就会回响在刘营村的文化广场,伴着节奏,跳着广场舞,村民们的日子过得异常乐呵。近年来,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先后协调投入170 多万元,在刘营村修建了1 个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 座文化广场,为村民搭起崇尚文明、娱乐健身的好平台。为提升乡村文明程度,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还制定完善村规民约,规劝制止陈规陋习,破解“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攀比之风盛行等难题,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乡风;邀请文化团进村表演,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开展道德模范、“优秀党员”、“文明卫生户”、“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模范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倡树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邻里互助的文明新风尚。
如今,村里成群嬉闹的孩子少了,在文化广场打球健身的多了;游手好闲、聚众打牌的闲汉少了,勤劳致富的能手多了……文明乡风吹遍了刘营村的角角落落,“精神扶贫”之花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竞相绽放。
2018 年11 月2 日,固始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发文表彰“满意村”创建优秀村,刘营村荣获第1 名,并获奖励2 万元。
2019 年1 月12 日,固始县第六检查组到刘营村开展年度扶贫排查工作。检查组共走访调查202 户,电话调查60 户,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均为100%,群众零诉求零问题,疑似错退户、疑似漏识户、安全住房不达标均为零。在2018 年底贫困村市级摸排检查中,刘营村的群众满意度和认可度也均为100%。
7 月16 日,在固始县李店镇2018 年度脱贫攻坚工作考核中,刘营村被评为2018 年度脱贫攻坚“先进村”,驻村工作队也一举将2018 年度脱贫攻坚“驻村第一书记”“突出贡献奖”“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驻村工作队员”等荣誉收入囊中。
近期,在河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调争取下,刘营村又被列为“信阳市级领导联系乡村振兴示范村”“河南省千人下乡服务千村村庄规划试点村”“河南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村”。在脱贫攻坚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刘营村正向着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百姓富的康庄大道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