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国兰假鳞茎繁殖技术初探

2019-08-07 02:02罗筱玉
科技视界 2019年17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经济效益

【摘 要】确保国兰每一个的成熟假鳞茎在生长季开始能够萌发出一个以上芽,是提高国兰繁殖技术的关键。在常规栽培条件中,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国兰的不同部位,栽培于砂土中萌芽再移植经过改良的颗粒基质中,加强肥水管理,不仅能有效促进国兰新芽萌发,国兰繁殖系数可提高320%以上,而且能使新芽在生长季成株达88.8%以上并使假鳞茎硕壮。这种方法节省生产成本,具有显著的提高经济效益的作用。本文为小规模兰花生产者和广大兰花爱好者提供繁殖技术参考。

【关键词】国兰;假鳞茎繁殖;栽培技术;经济效益

中国分类号: S682.3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17-0242-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17.116

在常规栽培条件下,国兰的营养繁殖,分割最新一代丛生成熟的假鳞茎,分盆培养促活动芽萌发的方式。这就导致国兰繁殖系数低。本试验用6-BA促芽和IBA促根植物生长调节剂预处理植株的不同部位,促进潜伏芽萌发。新芽由砂质基质培育,新根采用颗粒基质促根成株,极大提高国兰的繁殖系数和经济效益,观叶为主的叶艺兰栽培作用显著。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材料選择

2月-10月在福建省三明地区进行,选择三代以上丛生的建兰大凤尾素(Cymbidium ensifolium cv.‘Da Feng Wei Su),建兰金丝马尾(Cymbidium ensifolium cv .‘Jin Si Ma Wei),墨兰黄道(Cymbidium sinense cv.‘Huang Dao),墨兰达摩冠(Cymbidium sinense cv.‘Da Mo Guan)四个品种均为120苗,每种各保留50苗作为对照株。

1.1.2 材料预处理

以华南地区为例,在2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回升至10℃以上。将试验兰株脱盆,用自来水冲洗根部清洗干净。兰苗用悬挂晾12小时至肉质根发白变绵软。用75%酒精消毒剪刀,修剪残根病弱叶。

1.2 假鳞茎处理方法

1.2.1 分割

24h后,用利刀在切割分离两个假鳞茎之间的连接点,每切割一次,用75%酒精消毒刀具一次。

1.2.2 消毒

切割的单株假鳞茎兰苗,全株浸泡于50%可湿性粉剂甲基托布津1000mg/L溶液中,15min后取出,平铺于阴凉干燥处5h。

1.2.3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

100mg/L浓度 6-BA溶液,蘸取溶液涂刷兰株假鳞茎部位,处理2遍。配制1000mg/LIBA溶液,涂刷兰株根部1遍。苗株平晾2h,待种[1]。

1.3 萌芽处理

将消毒的净河砂:泥炭土=4:6拌匀成培养土,喷少水轻捏能成团。取2号黑色塑料兰盆,在盆底排水透气层垫8cm高软木炭。每盆5株兰苗,用培养土栽种于兰盆内。培养土高度以盖过兰株假鳞茎1/3为宜。上兰架,3d后用600mg/LIBA溶液浇透一次。正常肥水管理30d后,兰株萌发新芽,培养60d,新芽高度达7cm时,准备移栽。

1.4 不同基质的成株移栽

1.4.1 颗粒基质的组成

半风化紫色砂页岩,食用菌栽培残余料,松树皮,过筛分成两种规格1cm粗粒,0.5cm细粒。按半风化紫色砂页岩:食用菌栽培残余料:松树皮=3:4:2的比例分别混匀成两种粗细栽培基质[5]。

1.4.2 流水透气罩加工

废弃的矿泉水瓶,切去上部,下部用热铁丝烙烫若干排气孔[2]。

1.4.3 移植技术

取2号黑色塑料兰盆,底层放入流水透气罩,填粗粒基质,栽植兰苗,每盆5株,新芽朝盆壁,填入粗粒基质至假鳞茎下3cm处。再填入细粒栽培基质,轻拍盆壁,至盆中基质紧密,兰株直立,基质至将兰株假鳞茎全部盖住。在表面铺一层水苔,浇透水后上兰架[1]。

将以上新芽高度达7cm的植株,50%成株移植到颗粒栽培基质中,剩余50%植株继续保留在砂质营养土中栽培。进行日常栽培管理,注意加强水肥,2-3d浇透水一次,7d浇促根肥3000倍液一次。

2 结果与分析

2.1 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对兰花出芽率的影响

将试验材料经处理后栽植;60d观察出芽状况,并与其对照株比较,其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兰株经过处理后,出芽数量比对照株增加320%以上,提高了220%.出芽率显著提高。经观察,试验子代株均萌发出芽,假鳞茎硕壮的活动芽子代能够萌发2芽,85%的母代假鳞茎潜伏芽萌发1芽,65%祖代株萌发1芽。丛生植株,切割分离成单株,使每个假鳞茎独立生长,潜伏芽重新恢复顶端优势,促使其萌发[1]。6-BA能增强潜伏芽的细胞分裂能力,使潜伏芽容易膨大萌发,IBA有利于假鳞茎生长点萌发生长新根。增强兰株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有利于新芽生长。促进兰株潜伏芽的萌发,显著提高出芽率增加新苗数量。

2.2 不同栽培基质处理对兰苗成株率的影响

150d观察两种不同栽培基质的新芽成株情况,成株标准为新株叶片数量3片以上,叶基有明显指环印,兰株可见膨大结节球形假鳞茎[1]。结果见表2。

表2可见,5月初将出芽植株移栽到粗颗粒基质中,新芽成株率平均达到88.8%,最少也在83.6%以上。这可能粗颗粒基质疏水通气,适宜于兰花肉质根的生长有关,每株生根数量达到3条以上,新根粗壮,容易使新苗成株。在河砂+泥炭土基质中栽培,平均在39.7%的新芽能够长大成株。剩余的新芽保持滞育状态,甚至夭折。这可能是因为砂土基质过于密实,湿度太大,通气不良,不利生根,或是无法壮根,阻碍新芽发育成株[1]。

2.3 国兰繁殖栽培技术的处理前后的经济效益对比

处理后的繁殖栽培技术与传统方法成本对比,结果见表3。

从表3中可知:采用处理后的繁殖栽培技术,将使生产成本增加90%。综合分析表1、2数据,通过改进国兰繁殖栽培技术的主要环节,兰株繁殖率的增长幅度超过成本增长幅度1倍以上。繁殖率的明显增长能够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3 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当日均气温回升到10℃时,利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砂质、颗粒栽培基质技术可显著提高国兰的繁殖系数和经济效益。

影响国兰假鳞茎繁殖的因素很多,如兰苗出芽时间早晚、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对新芽萌发生根数量及壮根等因素,栽培基质材料尚可进一步改进替代,生产成本还有可降空间。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罗筱玉.提高国兰常规栽培繁殖系数的研究[J].三明农业科技,2007(2):15.

[2]殷华林.兰花栽培小百科[M].福州: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3]赵跃宾,李景祥,柯腕茹.南靖县兰花栽培的小气候调控[J].福建热带作物科技,2017(4):31-33.

[4]丁桂花等.适于亚热带区域兰花栽培基质筛选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34):244-229.

[5]陈敏.兰花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2):181-190.

[6]麦生文.兰花栽培基础[J].花卉,2011(9):29-31.

[7]欧阳文祥.野生兰花栽培技术分析[J].花卉,2017(24):13-14.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经济效益
如何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经济效益
新形势下经济效益审计的新措施
休闲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
对提高煤矿经济效益措施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