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教育的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景观设计研究

2019-08-07 02:03张家希张晓燕
设计 2019年14期
关键词:设施空间儿童

张家希 张晓燕

摘要:为解决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现有的问题,创造一个能让儿童充分感知和接触自然的场所。以自然教育为切入点,通过对儿童与游戏、儿童与自然关系的研究,结合当前的现状问题,探讨融入自然教育的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策略。该思路可为自然教育类的儿童活动空间设计提供了一定依据与借鉴。

关键词:自然教育儿童活动空间居住区设计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9)07-0140-03

引言

居住区活动空间是儿童日常生活中接触自然最便捷的地方。除了提供给儿童接触自然、感受自然、放松玩耍的功能之外,还应当是一个重要的环境教育的场所。儿童可以在玩耍的过程中了解生态系统,了解到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对于在居住区成长起来的小朋友,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的意义非常重大,因为他们将在这个场地中玩耍、学习和成长。体育锻炼、亲子活动、自然教育、环境教育、艺术等都应融入在居住区的活动空间里,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一、相关概念

(一)自然教育

自然教育最初是由启蒙思想家卢梭提出的,他认为要顺应孩子的本性,要有教育者的引导,并且还要在环境中体验,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儿童成长为一个完整、独立、健康的人。如今,自然教育被定義为:以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人类为媒介,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儿童融入大自然,通过系统的手段,实现儿童对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编织,形成社会生活有效逻辑思维的教育过程。

(二)儿童与游戏的关系

为儿童设计活动空间需要了解儿童,并了解儿童在居住区活动场地所需要的活动。游戏对儿童的个性发展极为重要,儿童通过游戏可以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培养一些技能和社交能力。比如,小孩可以通过掌握平衡、攀爬、荡秋千等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极大自信,也同时有益于体脑健康的发展。

(三)儿童与自然的关系

史蒂芬·凯勒顿于2005年发表的《自然与儿童成长》著作中归纳了二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他指出,“无论从智力、情感、社会、精神、身体等任何一个角度来说,自然对于儿童的成长发育都十分重要”。一些研究表明,自然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并对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都有巨大帮助;自然的空间可以使儿童进行思考、观察和研究。

如果儿童对生活的体验大多来自电视、电脑、书籍等虚拟的环境,那么他们的感知能力可能会退化。与儿童相比,现代社会成年人对身体的感知格外缺乏。所以我们要保护儿童的感知,让孩子在觉知中成长。在越来越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中,让儿童保持一定的对自我、对环境的感知力。

二、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的现状及问题

(一)场地景观环境简陋粗糙

目前很多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仍是“器材—铺地”式的设计,活动场地内几乎没有草坪、鲜花、树木。儿童在这样的空间里无法接触自然,从而造成所谓的“自然缺失症”。造价低廉的塑胶制品在高温湿热的环境下极易脆化,铺地设施相对简陋,儿童游戏设施也并没有和成年人的健身器材分开设置,这些因素都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无法保证儿童的游戏品质。

(二)儿童游戏设施单一,无法满足各年龄需求

国内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的游戏设施仍以造价低廉、千篇一律的成品器械设施为主,材料主多为塑木、硬塑和金属,活动内容一般是滑梯和简单的攀爬组合,且设施的颜色鲜艳,主要面向低龄儿童。这些游戏设施毫无新意且无法满足各年龄段的需求,缺乏个性化设计,缺少体验性、互动性、冒险性,降低了儿童玩耍的乐趣。

(三)景观缺乏活力,对植物设计不够重视

儿童在活动场地没有过多的自主活动空间,场地中简单放置的游戏设施无法满足儿童探索的需求,整个空间显得单调乏味,没有活力。活动场地周围的植物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种植类型较为单一,与其他场地别无二致。绿地空间也多为围合状态,儿童难以进入并进行活动与观察。游戏设施和场地限制了儿童的玩耍方式,减少了他们与自然接触的机会。

三、融入自然教育的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策略

(一)天然材料

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应尽量使用天然的材料,使之与自然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自然和天然材料互动有助于儿童的身体、心理、道德和情感发展。儿童在玩耍时也更倾向于亲近这些材料,所以在设计居住区儿童活动场地时应当考虑大量应用这些材料,特别是那些在城市中无法找到自然区域的场所,更要尽其所能地应用自然材料,如塑胶、硬塑等人工材料应尽量避免。

在澳大利亚埃尔特姆北社区的儿童活动空间中,就运用了大量天然材料,如图1。在活动空间的铺装上,采用更接近自然的植物有机覆盖物或草坪来代替塑胶材料,在游戏设施下铺设了沙土等软质的自然材料,如图2。在休息设施上,采用木质或石材来代替硬塑等材料的座椅。在游戏设施上,主要采用的是当地的再生木材,也是可持续的天然材料。这些材料的使用使儿童更加亲近自然,增加了儿童的自然体验。树枝、树叶、松果、石子等都成为儿童的游戏材料,相比于成品玩具,这些则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色彩

儿童活动场地一般都是五彩缤纷、色彩艳丽的。但没有任何理论依据和科学发现能证明“色彩缤纷”是儿童艺术方面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儿童年龄的变化,儿童喜欢的颜色也逐渐发生变化。相比“色彩缤纷”,自然柔和的颜色往往是更受儿童青睐,且较不容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在设计中,应以贴近自然的颜色作为背景,在一些特色的节点可以用明快的色彩作为点缀,增加空间的活力。例如,在成都麓湖云朵乐园的儿童活动场地中,设计师使用了大量自然界的原色,拒绝把成人的色彩认知转移给儿童。除了原木、草树、沙石,石材和少量的不锈钢以外,其他元素则尽可能都是原色。场地中出现了大量的水磨石,而水磨石的颜色也十分接近自然界山体、水体的颜色,虽有色彩倾向,但与环境的原色调十分协调、毫不相冲。而作为主要节点的游戏设施,采用相对鲜艳的黄色作为点缀,如图3。既能突出设施主体,烘托欢快的氛围,又不会过于艳丽,造成视觉疲劳。总的来说,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色彩应协调整体的空间环境和儿童的偏好,并且不同的主题应考虑使用不同的色彩来烘托和表达。

(三)游戏设施

居住区儿童场地的游戏设施,应尽量发挥游戏设施的可塑性,依据场地设计游戏设施,放下成人的标准和尺度,做尽可能简单但多种可能性的设施,同时考虑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并融入一些自然教育的元素,使儿童在玩耍的同时,学习与自然相关的知识。

無动力游戏设施往往深受儿童喜爱。它不需要任何电力或能源的驱动,可以节省大量的能源。像秋千、滑梯等无动力设施就有很多种玩法,不同年龄、不同心情,小朋友都能创造出各式各样的玩法,玩的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无动力活动场地的可塑性很强,容易与各种场地结合。它的形态可以千变万化,依据场地和概念的不同创造出各种有趣的活动器械。例如,在张唐景观所做的山水间项目里,原场地有个废弃多年的宅基地和台地,设计师利用宅基背山的陡坡和地形相结合,设计为滑梯区,宅基旁的台地被设计为林中木剧场,如图4、5。结合场地内的生态水塘设置了一系列取水和戏水设施,如图6,并通过系列环境教育标识,使人的活动和雨水生态系统产生互动,同时了解到雨洪生态的相关知识。这些游戏设施丰富了整个游戏空间,使多个年龄段的儿童都可以参与进来,享受玩耍的乐趣。

(四)安全

在设计儿童活动空间时,安全是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创造一个既能保障儿童安全性,又同时具有探索性和冒险性的活动场地是非常困难的,并且中国的儿童活动场所设计规范也在人为地日渐保守。儿童需要在尝试的过程中了解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形成对危险的认知,从而达到自我规避和自我保护。我们要做的是,在充分考虑安全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为儿童提供这种机会,但安全如果被过度考虑了,活动的内容将会变得无趣,不利于培养儿童勇于挑战和探索的精神。

为保证儿童活动场地的安全性,应将其设置在距离居住区交通干道较远的区域,以免儿童在跑闹的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场地内的游戏设施,应保证其安全耐用、光滑平整、无尖锐的棱角等,减少儿童在玩耍中受伤的可能性。并在安全可控的范围内,适当增加游戏的挑战性和探索性。游戏设施下的铺装应采用软质的材料,避免在突发情况下儿童受到二次伤害。

(五)儿童的参与

1.儿童参与设计

如果可能的话,应该将儿童纳入儿童活动场地的设计中,儿童参与决策对设计师和儿童都有好处。通过这种方式,儿童的需求将得到满足。当儿童有发言权并对他们所处的景观设计做出贡献时,他们对这个场地就会有保护意识。

2.儿童参与景观

注重儿童在景观中的参与性,设置富有创意的互动空间,尽可能较少地限制儿童的具体玩法,让儿童可以在这个空间发挥自己的想象,发明各种玩法而不局限于活动设施。鼓励儿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游戏方式,并与伙伴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成都麓湖云朵乐园中,为了增加人在景观中的参与性,设计师设计和制作了一系列互动装置。小广场上设置了几辆互动自行车,只要踩这个互动自行车,水就会开始喷起来,这样就不用担心儿童去玩的时候物业没有开起喷水设施而无法玩耍,如图7。水喷完之后汇成小小的溪流流入池塘,池塘有些涌泉,只要触碰旁边台子上的按钮,对应的水就会喷起来,如图8……这些设施和景观的有机结合增强了整个场所的趣味性,将儿童有效地与自然联系起来,从而增进儿童和自然的关系,最终和自然和谐友好相处。

(六)植物

植物是儿童活动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植物种植可以增加儿童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而很多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却忽视了这一点,导致种植没有特色或使儿童不易接近。植物可以使儿童学习自然循环,根据叶子、花开和结果的时间感受到季节的变化。为了便于儿童的攀爬活动,应选择不太高并且适合攀爬的分枝结构的植物;为了显示季节性变化,可选择在秋季显色并具有阔叶的植物;在适当情况下,可以种植含有可食用水果的植物;为了发展儿童的视觉感官,可以选择风吹过叶子就会发出响声的植物;为了增加儿童接触小动物的机会,可适当种植一些吸引鸟类和其他物种的植物;考虑到儿童的安全问题,应选择无毒无刺、不易过敏的植物。

位于上海高密度中心城区的创智农园设置了大面积的公共农事区,整个农园就是一个自然图书馆。儿童在这个区域可以探索自然世界,掌握植物知识,体验种植与收获的过程,如图9。农园的设计调动了儿童对自然探索的积极性,丰富了生物的多样性,使儿童可以认识到很多动植物,在玩耍的同时更接近大自然,如图10。

结语

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儿童的需要,融入自然教育的理念,为他们提供更符合其成长特点的环境,同时提供充分接触和感知自然的机会。通过观察和体验,建立人与自然的情感链接,并以此纠正传统的知识教育中对智力的片面强调。为儿童创造一个寓教于乐的场所。在教育中鼓励和激发儿童户外学习和玩耍,使儿童与自然的连接更紧密、更活跃、更主动,并开发他们的社交技巧。在这样一个空间成长起来的儿童会更懂得怎么和自然和谐相处。

儿童平常接触到的城市景观,很大一部分是出于景观设计师之手,因此,设计师有责任通过景观设计重新唤醒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希望通过设计,能让儿童在活动空间体察到自然的细微变化——体会水的温度、光的变化,懂得春江水暖、叶落知秋,那么,相信儿童在未来的生活中会更加爱护、尊重自然,减少破坏环境的行为,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猜你喜欢
设施空间儿童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QQ空间那点事
设施农业文摘
空间
同步阅读理解两则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