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废都》牛老太太的神秘主义色彩

2019-08-07 10:02陆美彤
都市生活 2019年6期

陆美彤

摘 要:牛老太太是贾平凹《废都》中主人公庄之蝶的岳母,她的行为举止、语言在常人看来都是疯子所为,但是她身上却带有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她怀有一颗对自然的敬畏之心,能够通鬼神、预判未来,是一个神性与人性共生的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传奇人物,作者塑造牛老太太的形象来反思现代文明。

关键词:废都 牛老太太 神秘主义色彩

《废都》曾一度还被列为禁书,它是一部毁誉参半的奇书,当代文坛最受争议的作品之一。如今对《废都》研究层出不穷。在这部小说中,贾平凹塑造一个有趣的人物——牛老太太,在她身上有着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

一、神秘主义的界定与特征

牛老太太是主人公庄之蝶的岳母,她的行为、语言在常人看来疯疯癫癫,但她却能通鬼神、预判未来,话语有时直戳本质,她的身上具有浓重的神秘主义色彩。学者刘岩岩曾在《论贾平凹城市题材小说中的神秘主义》一文中有这样的观点:人类学研究表明,在原始社会中,神秘主义是极为普遍的意识形态。原始初民一是对自然界的认知有限,二是由于科学技术落后,他们会把很多自然天象、草木山川人格化或神化并加以崇拜,把客观世界的现象与自己的命运、吉凶与相联系起来。总体意义上的神秘主义,不仅包括宗教范围内的神秘主义,而且包括了民间原始信仰、鬼神信仰等具有原始神话思维特征的神秘主义。在这里,我们认为神秘主义首先具备“非理性”的特征,是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无法解释的存在;其次神秘主义十分强调超自然力量的存在,人必须时刻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总而言之,神秘主义最主要的特征即“非理性”、“超自然”。在传统文化中,神秘主义与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底色之一。以下,我们将论述牛老太太身上的神秘主义色彩。

二、牛老太太的神秘主义色彩

(一)阴阳相通。老太太五十岁左右就失去了丈夫,六十三岁神志就糊里糊涂。快要到八十岁的时候,她一睡就是睡半个月,但是她又活了过来。从此以后,牛老太太说着别人听不懂、甚至觉得很诡异的疯言疯语,做着疯疯癫癫的怪异行为,逼着庄之蝶要给她买一副柏木棺材。她将买来的棺材作为床, 每次出门的时候,脸上还要戴上一个用纸做的面具。老太太不仅看到死去的丈夫还时常与他对话。她能看见鬼的世界,她告诉庄之蝶:老伴埋怨新添的邻居吵闹的慌。牛老太太还说老伴用鞭子抽打庄之蝶的背。她到了晚上就神神叨叨,和死人聊天说话,“她既活在人世,又通晓阴间,成了通鬼神的人。”小说中干表姐认为“老太太年岁大了,少不得说话没三没四的。可人一老,阴间阳间就通了,说话也不敢全认为是胡言乱语,我们村也常有这等事。”牛老太太的塑造仿佛也让我们看到自己周遭生活中的上了年纪的老人,亦实亦虚,亦真亦假。这种科学无法解释的“非理性”的言行举止带有神秘主义色彩。

(二)预言灵验。老太太的话语具有预言灵验的神秘色彩。庄之蝶起初认为老太太多半是患了自恋症,也并不在意老太太的“疯言疯语”。直到他去岳父的坟墓时,发现岳父的旁边出现了一个新的坟,心想:“这一定是爹所说的新来的隔壁了”。庄之蝶急忙打听新坟里埋的是哪里人,他吓得脸色都变了,才明白岳母先前所说的话并非胡言乱语。在医院的时候,老太太说:“一个鬼去投胎了,那孩子就要出世了!”语音未落,远处就传来婴儿的啼哭声。佛家的鬼魂说、投胎转世说在民间都有很深的沉淀,老太太的预言就是基于这样一种传统文化中的神秘主义。贾平凹喜欢看佛教的东西,相信灵魂的存在,相信轮回转世,由此我们不难理解老太太身上神秘主义色彩的出现了。在小说的结尾,老太太还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看”到了唐宛儿被丈夫捉回去锁在一个房间里虐待,再一次现实了牛老太太身上的神秘主义色彩。

(三)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前面我们谈到神秘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强调超自然力量的存在,人必须时刻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而老太太在的行为举止就表现出这种神秘主义色彩。小说中提到有一次在牛老太太为死去的丈夫时,纸一燃起来,影子就在墙上忽大忽小,碎屑纸灰纷纷起落,并且西边突然出现一片红光。庄之蝶和牛月清并不觉得这个现象有什么特殊,而牛老太太却说:“饿鬼在那里打架哩,这都是谁家的饿鬼?你们后人不给你们钱。倒抢我家老头子的?!”老太太不管女儿的惊诧,依然仰望星空,口里念叨不停。此外,在一个夜晚,牛月清、柳月、老太太各自回屋睡下了。夜里某个时候,一声炸雷在天空中响起,柳月因噩梦惊叫而醒来,也震醒了牛月清。二人发现老太不在屋里,却发现老太太在下雨的院子里,双手合十地跪在那里一块石头上作祷告。她说“天上闹事”“一群魔鬼和一群魔鬼打仗,打得好凶呦!满城的人都在看,缺德的只是看热闹,没人去祷告的。”老太太将自然天象神化,并把吉凶与客观世界相连,相信超自然力量的存在,并对此抱有一颗敬畏之心,试图通过进行一定的仪式来免除灾难,这也是神秘主义色彩的表现形式之一。

(四)直戳本质。牛老太太曾无缘无故指责牛月清“出门不戴面具,也不化妆,人的真面目怎么能示人?”大家只当老太太糊涂,但贾平凹正是借助这一具有神秘主义色彩的人物,一语中的,道出了现代文明的虚伪、冷漠。城市化的快速进展,却让人与人之间失去了起码的真诚,到处充斥着尔虞我诈,谁都不愿意以真面目示人。另外,在老人眼里,她说:“满城的鬼倒比满城的人多!这人死了变鬼,鬼却总不死,一个挤一个地扎堆儿。”“废都”似乎显现了它的本质,从某种程度来说,“废都”实是一座“鬼城”,疯癫的老太太的话语便是对扭曲的社会现实的赤裸裸的讽刺与批判:道德沦丧,人鬼混沌。作者以牛老太太的“非理性”视角来反观社会现实,揭露了现实社会的虚伪与道德缺失,以此达到批判现实的艺术效果,直达本质。

三、总结

贾平凹曾在《求缺集》中说到:“商州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那是一片相当偏僻,贫困的山地,但是异常美丽,其山川走势。流水脉向,历史传说,民间故事,乃至天上飛的,地下跑的构成了极丰富,独特的神秘天地。”民间大量的神秘主义文化,不仅对当地人民生活有巨大的影响,也对贾平凹的创作有很深远的影响,牛老太太的形象可见一斑。小说中的庄之蝶对岳母的言语与行为颇感兴趣,“尽力搜索平日她曾说过的荒诞言语,记录在了一个小本上反复琢磨。”其实庄之蝶作为一个文化名人早就感到了这个“名人”头衔带给他的负累。无可奈何的尴尬处境也早已让他厌倦了城市,庄之蝶对神秘主义现象的兴趣,我们可以视为他除了在性欲表达以外的一种寻找自我、释放自我的另一条思索途径。很多评论家认为庄之蝶的精神困境,实际上也是贾平凹的精神困境。作者塑造了牛老太太神性与人性并存的传奇人物,并以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等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思维来进行困境中的突围,以看似荒诞的“非理性”思维来反思现代文明。

参考文献

[1] 贾平凹著.废都[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9.

[2] 刘岩岩. 论贾平凹城市题材小说中的神秘主义[D].山东师范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