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虫苯甲酰胺防治大豆蛀荚害虫田间药效试验

2019-08-07 01:04陈正州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大豆

陈正州

摘要    采用茎叶喷雾法,研究氯虫苯甲酰胺不同用药次数与不同用药时期对大豆蛀荚害虫(豆荚螟、大豆食心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大豆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宜药量,氯虫苯甲酰胺用药1次即能很好地控制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的危害,防治效果优于常规药剂毒死蜱、甲维盐,安全可靠,绿色环保,增产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    大豆;蛀荚害虫;氯虫苯甲酰胺;保荚效果;保粒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5.6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編号   1007-5739(2019)12-0083-01

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Matsumura))、豆荚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是大豆上2种常发性蛀荚害虫,主要为害豆荚,蛀食豆粒,造成豆粒缺损甚至坏死腐烂,不仅直接影响产量,而且影响大豆品质。一般发生年份导致大豆减产10%~20%,重发年份可减产30%以上。对于此类害虫的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已有不少试验报道[1-8]。以往固镇县农民由于把握不好防治适期,使用毒死蜱、甲维盐、菊酯类等常规农药,从大豆开花期到大豆鼓粒期要施药2~3次,既增加了成本、浪费了资源、污染了环境,防治效果有时还不尽人意。为此,于 2012年开展了氯虫苯甲酰胺防治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的药效试验,旨在为大豆种植户有效防治害虫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固镇县城关镇,南北走向,地势平坦,面积1 441 m2(131 m×11 m)。土质为砂姜黑土,肥力中上等,pH值6.9,含有机质1.3%。前茬小麦,整地时施46%尿素150 kg/hm2。大豆种植方式为条播,6月26日机械播种,行距33 cm,株距10 cm,植株密度30万株/hm2。

1.2    试验材料

供试作物:大豆,品种为中黄13。供试药剂: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生产);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可溶粒剂(石家庄龙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下文简称“甲维盐”;40%毒死蜱乳油(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防治对象:大豆食心虫、豆荚螟。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表1),其中毒死蜱、甲维盐为2个常规药剂对照。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面积66.7 m2。

1.4    试验方法

按照试验设计,大豆盛花期末(8月14日),处理1、2、3小区施药;7 d后(8月21日)初荚期,处理2、4、5小区施药;8月28日大豆鼓粒期,处理3、4、5小区施药。处理1共施药1次,处理2~5各施药2次。使用3WBJ-16DZ型电动喷雾器,全株茎叶均匀喷雾,用水量为450 L/hm2。

1.5    试验期间天气情况

8月14日,阴,温度26~31℃,相对湿度为80%,西风,风速3级;8月21日,阴,温度23~28 ℃,相对湿度为80%,东南风,风速2级;8月28日,多云,温度23~30 ℃,相对湿度为75%,东风,风速2级。

1.6    调查统计

1.6.1    作物安全性。观察记载各药剂处理对大豆作物正常生长的影响及安全性。

1.6.2    保荚效果。按照处理1第1次施药后7、14、21 d开始调查。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取4株,观察记载危害豆荚数,计算虫害荚率和保荚效果。

1.6.3    保粒效果、测产。大豆成熟后,每小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取4 株,混合后随机取10株脱粒,分别记载健粒和虫食粒,计算豆粒虫食率和保粒效果。晾干称重,并折算出公顷产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作物的安全性

施药后跟踪调查发现,3种药剂均对作物安全,大豆生长正常。

2.2    药剂保荚效果

由表2可知,第1次施药后7 d调查,各处理小区豆荚均无危害状。

第1次施药后14 d调查,所有处理区均有虫害荚。平均虫害荚率处理1~3较低,分别为1.87%、1.40%、1.58%;处理4、5次之,分别为6.46%、7.44%;空白对照区达11.83%。即处理1~5的平均保荚效果依次为84.27%、88.18%、86.68%、45.53%、37.16%。新复极差法测验表明,处理2、3之间,处(下转第88页)

理1、3之间保荚效果差异不显著,处理1、2之间差异显著;处理 1~3与处理4、5之间保荚效果差异极显著;处理4与处理5之间保荚效果差异也极显著。

第1次施药后21 d调查,处理1~5平均虫害荚率分别为6.93%、4.86%、5.88%、7.01%、11.85%,空白对照区达36.01%。即处理1~5平均保荚效果依次为80.77%、86.49%、83.66%、80.49%、67.10%。处理2与处理1之间保荚效果有极显著差异;处理2、3之间差异显著;处理1、3之间,处理1、4之间均差异不显著;处理5与其他处理差异极显著。

2.3    药剂保粒效果

10月5日大豆成熟后调查,处理1~5平均豆粒虫食率分别为0.48%、0.20%、0.27%、3.03%、8.95%,空白对照区达27.34%。即处理1~5平均保粒效果依次为98.25%、99.26%、99.01%、88.93%、67.17%。新复极差法测验表明,处理1~3(施用氯虫苯甲酰胺1次与2次)保护豆粒的效果都很好,三者没有显著差异;但它們均高于处理4(施用毒死蜱2次)的保粒效果,更明显高于处理5(施用甲维盐2次)。对比药剂保粒效果和保荚效果可以看出,药剂对大豆的保粒效果明显高于保荚效果,这可能因为大豆食心虫和豆荚螟幼虫在取食豆粒之前,钻蛀豆荚时已中毒死亡。

2.4    增产效果

10月14日大豆晾干后称重,折算出2种产量,一种是包括健粒和虫食粒的混合产量,一种是剔除了虫食粒的健粒产量。显然第2种计产方法更能体现出最终大豆产量的优质性,特别是在大豆成熟期多阴雨年份,虫食粒多腐烂,应予除去。由表3可知,无论采取哪种产量计算方法,与空白对照相比,各处理的增产趋势是一致的。按照产量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处理2>处理3>处理1>处理4>处理5。在第1种计产方式下,上述各处理分别比空白增产456、411、405、303、96 kg/hm2,增产幅度为2.98%~14.15%;在第2种计产方式下,上述各处理分别比空白对照增产1 197、1 152、1 137、966、600 kg/hm2,增产幅度达24.24%~48.36%。氯虫苯甲酰胺在大豆盛花末期及初荚期2次用药产量最高,但与其在盛花末期1次用药和在大豆盛花末期及鼓粒期2次用药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它们与毒死蜱2次用药处理的产量差异性不大,但与甲维盐2次用药处理的产量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3    结论

氯虫苯甲酰胺属微毒农药,对人畜安全,对环境友好,为环保型产品,施用安全可靠,控虫时间长,从花期至结荚期均可施药,只需用药1次即可对大豆食心虫、豆荚螟有极高的防治效果,优于常规农药,增产显著,可在大豆产区广泛推广。

4    参考文献

[1] 张勤.秋豇豆豆荚螟防治技术[J].安徽农业,2002(7):19.

[2] 陈方景,夏建美.大豆豆荚螟的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长江蔬菜,2005(7):30-31.

[3] 林建伟.大豆豆荚螟的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福建农业,2008(6):24.

[4] 赵娟.防治大豆食心虫和豆荚螟的适期及经济效益[J].农技服务,2011,28(8):1169-1170.

[5] 薛玉华.大豆食心虫的防治[J].农科实用技术,2006(9):26.

[6] 宋红慧.大豆食心虫综合防治技术[J].种业导刊,2012(6):20.

[7] 庞春杰,韩岚岚,杨帅,等.大豆食心虫生物防治进展[J].大豆科技,2012(2):31-35

[8] 孙庆民,戴运艳,吕晓莉,等.大豆食心虫的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3,33(2):86.

猜你喜欢
大豆
国之大者
大豆栽培增产新技术研究
解读转基因大豆对我国大豆产业的影响
大豆对氮肥的吸收与利用
加入不同浓度外源大豆黄素对大豆根瘤数量的影响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大豆农场
给小嘴安个开关
收大豆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