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喜
摘要 沣油737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湘5A、6150R为亲本选育而成的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品种,经过近几年在寿县的种植,综合表现良好。结合其在寿县栽植的实践,从农艺性状、抗性水平、丰产性、品质几个方面对沣油737的种植表现进行了介绍,并总结了该品种在寿县种植的配套栽培技术,以为当地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關键词 沣油737;种植表现;栽培技术;安徽寿县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2-0013-02
寿县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油菜等,其中油菜是当地冬季种植的主要农作物。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耕地面积越来越少,加上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寿县油菜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产量降低。以2017年为例,油菜种植面积3 500 hm2,比2016年下降了38.6%,油菜籽产量1.3万t,比上年降低了38.1%,在土地资源有限、劳动力缺乏的背景下,适当引入丰产稳产性好、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油菜杂交新品种成为当地油菜增产增收的一项重要的举措[1]。沣油737为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品种,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湘5A、6150R为亲本选育而成,分别于2009年、2011年通过国家审定,编号分别为2009018、2011015。该品种成熟期早、产量稳定、抗性强,适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2]。近年来,沣油737在寿县经过引进、试种,综合表现优良。现将其在寿县地区的种植表现以及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沣油737在寿县的种植表现
1.1 综合农艺性状表现优良
沣油737油菜叶片的颜色浓绿,植株半直立,子叶形状为肾型,叶柄较短。花瓣颜色为深黄色,种子圆形,为黑褐色,花期比较集中。平均株高在162 cm左右,分枝高度平均约25 cm,有效分枝数平均为12.1个/株。全生育期平均229 d。
1.2 抗性能力强
沣油737抗寒能力强,在寿县种植时未发现冻害,经过了大风、持续降雨等危害后,沣油737表现出很好的抗倒伏能力,约4.2%的油菜表现出一定的倾倒。油菜种植中的一类主要病害是菌核病,常造成较大的产量损失,一般在寿县种植过程中发病率在6.2%左右,总体发病程度轻,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核病能力,防治1~2次后菌核病的病情指数一般在0.28~3.72[3]。
1.3 丰产性较好
沣油737在寿县地区种植,单株有效角果数平均为852个,角粒数平均为20.5粒,千粒重平均约3.7 g,平均产量达到了2 700 kg/hm2左右,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
1.4 品质佳
油菜籽经过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芥酸的平均含量约为0.05%,饼粕硫苷、含油量分别为20.3 μmol/g、44.86%。在寿县种植后,对收获的油菜籽进行出油率验证,平均出油率为40%左右[4]。
2 配套高产栽培技术
2.1 精心整地
在上茬作物收割后及时整地,施足基肥,在此基础上做畦,畦面之间挖深沟,沟深20~25 cm,并确保竖沟、腰沟、横沟“三沟”配套,及时将沟渠清理好,确保田间排灌通畅,保证旱能灌、涝能排。
2.2 早播稀播
根据茬口不同,沣油737油菜的播种时间不同,对于单季晚稻茬口,适宜在9月中下旬播种,9月20日之前完成,与当地常规油菜品种相比,播种时间提前10 d左右。油菜苗床播种量不宜过大,过大容易造成秧苗互相争夺营养、空间、光照,不利于秧苗素质的提高。因此,沣油737宜稀播,秧田的播种量控制在9 kg/hm2左右,苗床与大田面积控制在1∶5~6。播种前1周左右在整地的同时施入复合肥、腐熟的有机肥、尿素、硼砂等作为底肥。如果不能一次性均匀播种,可先将2/3的种子先播下,然后根据播种情况将剩下的1/3种子进行补匀,播种结束后于畦面上覆盖一层30~50 cm的细土[3-4]。
2.3 培育健壮秧苗
种子出苗后,移栽油菜分别在3叶、5叶时进行间苗、定苗,穴播油菜在4~6叶时一次性完成间苗、定苗,对于撒播的油菜则不需要进行间苗,确保秧苗的密度在120株/m2左右,各株秧苗之间互相叶不搭叶,并在秧苗处于3叶时用15%多效唑溶液9 000 g/hm2+水750 kg/hm2对准叶面喷施,以促使秧苗健壮生长。间苗定苗的基础上施尿素45 kg/hm2作为提苗肥,并浇施经过充分稀释的人粪尿水。移栽前1周左右施尿素75 kg/hm2作为送嫁肥,确保秧苗移栽时带肥,为移栽后秧苗尽快成活打好基础[5]。
2.4 适时早栽,密度合理
上茬单季稻收获后及时移栽,结合寿县的气候特点,沣油737在10月25日左右移栽为宜,10月30日之前必须全部移栽结束。移栽前3 d左右喷洒40%乐果乳剂1 000倍液等作为“起身药”,对杀灭蚜虫等害虫有较好的效果。移栽油菜的大田喷施48%异草松乳油750 mL/hm2或48%~52%乙草胺乳油1 125~1 500 mL/hm2等进行土壤封闭,可以杀灭土层中的害虫及病原菌。移栽时将长势不佳的病苗、小脚苗剔除,适当密植,移栽株行距30 cm×25 cm,密度为10.5万~12.0万株/hm2。如果移栽的时间偏早,则适当降低移栽的密度,否则适当增加密度;土壤肥力高的地块密度宜稀,肥力低的地块适当密植。
2.5 移栽后管理
2.5.1 中耕除草。移栽后在田间做好中耕除草工作,封垄前在施腊肥、追第2次肥时分别进行中耕培土,对护蔸保墒有较好的作用。对于田间杂草,针对不同的杂草类型,选择合适的防治药剂。如果田间的杂草主要为禾本科类,可在杂草进入4叶前用10%~12%高效氟吡甲禾灵300~450 mL/hm2,或8%~12%精喹禾灵乳油525~750 mL/hm2,或6%~8%精喹禾灵乳油600~750 mL/hm2等进行防治,兑水量均为600 kg/hm2;对于杂草主要为播娘篙、野老鹳草等的油菜田,可以选择48%~52%草除灵悬浮剂450~600 mL/hm2等兑水600 kg/hm2进行防治;如果油菜田内的杂草主要为早熟禾、硬草等,可在杂草处于3~4叶时用24%烯草酮乳油300~450 mL/hm2等兑水600 kg/hm2喷施防治。
2.5.2 化学调控。为了促使油菜尽快成熟,确保熟期一致,为机械收获创造良好的条件,获得高产,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喷施乙烯利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催熟,一般在油菜角果7~8成成熟时选择38%~42%乙烯利1 500 mL/hm2等兑水750 kg/hm2进行喷施,可使其尽快成熟。如果移栽时间过早,油菜苗长势过旺,可施用15%多效唑1 000倍液等进行适当化控,以削弱其旺长趋势,促使幼苗长粗长壮,最终实现产量的提高。
2.5.3 科学施肥管水。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合理追肥,一般可分为3次进行,分别在移栽后的2~3周、封垄前、抽薹前进行。具体的施肥量可结合目标产量合理控制,目标产量在2.7~3.0 t/hm2,则纯N施用量为240~270 kg/hm2,氮磷钾肥的比例在10∶4∶5左右。硼肥对油菜的结实有着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油菜高产的重要措施,一般施硼肥3次,分别在底肥、抽薹、初花时施入,用量为450 g/hm2。氮肥在各个时期的配比为苗肥、腊肥、薹肥分别占50%、20%、30%左右,建议底肥、腊肥尽量选择腐熟的农家肥。一是基肥。在整地的同时施入经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0 t/hm2、45%复合肥(15-15-15)525 kg/hm2作为基肥。二是苗肥。定苗后施入尿素150 kg/hm2作为苗肥,齐苗后第2次施入尿素75 kg/hm2,也可在移栽的油菜成活后施尿素150 kg/hm2作为苗肥。三是腊肥。如果冬前油菜田内发苗不足,则可在1月中旬前施入迟效性的有机肥料30.0~37.5 t/hm2作为腊肥,注意肥料要施在油菜的根部,以对根系起到较好的保温防冻作用,也可开深坑施入45%复合肥(15-15-15)240 kg/hm2。四是薹肥。当油菜薹高达到10~20 cm、冒尖趋势明显时施入薹肥,一般施入尿素150 kg/hm2。水分管理上要做到及时疏通沟系,确保降水天气后不会发生渍害。
2.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要重点抓好农业防治,必要时实施药剂防治,适期喷药,兼治病害和虫害。一是蚜虫。油菜生长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蚜虫,其中以蕾薹期、开花期受害最重,可造成油菜有柄无角,最终造成减产。一般田间蚜虫发生率达到20%、平均蚜虫量超过300头/株时即可进行防治,药剂选择10%吡虫啉300 g/hm2,或者溴氰菊酯等。二是菌核病。加强对油菜田间的管理,做好沟渠清理工作,保证田间沟系通畅,便于及时排灌,促进油菜植株的生长,提高其自身的抗病能力;防治药剂可选择48%~52%腐霉利可湿性粉剂900 g/hm2,也可选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 800 g/hm2,施药时间以80%左右的油菜主茎开花时为宜,如果喷药后遇到降雨天气,或者空气中湿度过大,则需要1周后再喷药1次。为了提高防治效果,药剂兑水量一定要足,喷药部位宜在油菜植株的中下部。
2.7 适时收获
当田间油菜植株2/3以上的角果颜色转为黄绿色时收获,收获过早或过晚都不利于油菜产量及品质的提高,收获可选在清晨带露水时进行,动作尽量轻缓,做到轻捆、轻放、轻运,避免因搬运而造成产量损失,油菜杆砍倒后4~5 d即可脱粒、晾晒。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机械化收获,与人工收割的时间相比,机械收割的时间一般推迟1周左右,当90%以上的油菜角果成熟时进行收割。
3 参考文献
[1] 吴茂平,殷琴.沣油737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13(9):79-80.
[2] 张红.沣油737油菜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世界,2011(1):46.
[3] 王寶强,陈烈光,吴燕,等.油菜沣油737在建德的生育表现及秋发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3,1(5):521.
[4] 邱宏彬.沣油737在宣州的表现及配套的免耕直播机收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3(8):138.
[5] 高汉清,刘大锷,刘勇军,等.沣油737在桃源县示范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2(11):14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