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文义 王宁 汪小会
摘要:通过选取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为垃圾分类试点,对试点生活垃圾产生量、物理组分、处理情况等的现状调研,建立了安徽省美好乡村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和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并对美好乡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的长期稳定开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美好乡村生活垃圾;生活垃圾分类;分类模式
中图分类号:X7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4-00-02
Abstract :Taking Xiaogang village, Fengyang county of Anhui as apilot project, researching and studying current situation, composition and treatment of rural domestic waste, we established the sorting model and framework of sorting collection, transpotation and treatment in Anhui rural area,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ing of rural domestic waste sorting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Rural domestic waste; Waste sorting; Waste sorting treatment
近年来,为了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有效进行,国家及各省市已纷纷出台了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其中,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在2017年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工作的通知》也将农村纳入生活垃圾分类的推广区域。
此外,安徽省政府在2012年印发的《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指出,到2030年,全省中心村全面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美好乡村的建设标准中包含了对生活垃圾的治理,要求逐步实现村庄垃圾分类收集、封闭运输、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本文作者选取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为试点,通过对小岗村生活垃圾的产生和处理现状,探索和建立适合安徽省美好乡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模式和运营体系。
1 试点垃圾产生及处理现状
1.1 试点区域概况
小岗村位于滁州市凤阳县东部25公里处,距京沪铁路4公里,距省道307线7公里,距明光、临淮两个淮河航运码头均20公里,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小岗村村域面积2.25万亩,可耕土地面积1.45万亩,共有23个村民小组,1040户,常住人口4173人。小岗村的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相对较多,但经济来源仍以农业为主,可以作为安徽省美好乡村的代表,也有经济基础来支撑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
1.2 试点生活垃圾产生及处理现状
小岗村的环卫工作已经市场化,小岗村主要街道实行两扫三收全天保洁,次要街道实行垃圾袋装后由环卫工人上门收集。保洁人员60人,采用电动保洁车收集生活垃圾,送至垃圾收集点,经后装式垃圾压实车运送至凤阳县光大焚烧发电厂处理处置,日垃圾清运量约为2t。
小岗村的现状环卫基础设施可满足未分类需求,垃圾未进行分类收集,多采用混合收集的方式,为后续的垃圾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不利于技术的选择,不利于无害化处理,也不利于资源回收利用。
2 研究方法
2.1 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分析
参照相关规划数据,根据小岗村城镇发展水平,小岗村生活垃圾人均产量近期取0.30 kg/d,远期取0.42 kg/d。考虑小岗村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预测,根据测算的人口及城镇化的年均增长率,结合小岗村生活垃圾收运率,预测本项目服务期内未来垃圾产量,如表1所示,2018年的日收运量为1.40t/天,2023年的日收运量为1.77t/天。据现场踏勘和调研,目前小岗村核心区有10家餐馆和酒店,日产生餐饮垃圾量约为0.8t。由此,日收运垃圾总量为2.20~2.57t。
2.2 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农户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的比例最大,占到接近一半,与城市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所占比例相差不大;纸类、橡塑类和玻璃类等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占到垃圾总量的30%左右;灰土类、砖瓦陶瓷类垃圾的含量都较低,均为垃圾总量的2%,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垃圾的组成成分与城市的趋于相同。
3 试点生活垃圾分类模式的构建
3.1 试点生活垃圾分类模式的选取
目前,小岗村的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各种管理、分类处理方式很不完善。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的处理方法,结合小岗村的现状,在垃圾分类方面可采用“2+n”模式,先由村民进行简单的干湿二分类,在此基础上,再由专业工人对干垃圾进行“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灰土和其他垃圾”四分类[1]。在农村地区,对于这种源头上的简单分法,村民更容易接受和掌握,能保证较好的参与率和正确率,而结合后续的专业化的二次分类操作可使分类工作更彻底,垃圾的资源化效果也会更好[2]。
3.2 试点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的建立
村民将日常生产生活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二分类,分成“干垃圾”与“湿垃圾”两大类,保洁员上门进行收集,实施湿垃圾的日产日清和干垃圾的满桶即清。干垃圾由保洁员收集运输至中转站,由分选机进行初步筛选出灰土,分拣员在按“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二次分拣。
由于农村的农村地区地域广阔,适合建设湿垃圾堆肥处置中心和干垃圾分选中心。分选出的湿垃圾将进行对堆肥处置,产生有机肥料,细分后的灰土就地处置,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记录后,阶段性进行外运,剩余的其他垃圾运至焚烧中心处置。这种处理模式可以实现小岗村垃圾的合理分类,以有效减少垃圾处理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实现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
4 建议
通过上述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的建立可以规范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可以有效解决垃圾乱丢乱放、垃圾分类运输不分家以及垃圾终端处理的问题。但是,仅靠合理有效的模式和体系建立并不能保证垃圾分类工作的长期可持续,还需采取以下措施。
(1)源头的宣传培训。编印垃圾分类处理专题宣传资料、宣传画,在农村和中小学进行大力宣传教育。利用道路标语、大型户外广告,电视公益广告等在乡村广泛宣传。上门宣传,指导农户如何垃圾分类。同时利用在各乡镇通过召开乡镇干部会,村三职干部、党员会、社员大会等各种会议,对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做广泛宣传,让群众认识垃圾分类的好处,知道如何科学分类。
(2)过程的激励措施。垃圾分类实施过程中采取一定的奖励和惩罚措施,以此促进项目垃圾分类的有效实施。如村民分类奖励,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活动、正确进行垃圾分類的村民发放面纸、洗衣粉、毛巾、盐等生活用品作为奖励,以此简化村民参与流程,逐步提高村民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同时,对于配合垃圾分类工作的村民,进行定期走访沟通和交流谈心,甚至可以采取一些惩罚措施,加大垃圾分类的实施力度。
(3)结果的有效评估。建立垃圾分类综合考评指标体系,分别从垃圾减量率、湿垃圾分类处理率、分类正确率、分类知晓率、分类参与率等多方面对垃圾分类工作进行有效评估,全面掌握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处理的工作情况。
参考文献
[1]陈海滨,项田甜.生活垃圾分类“2+n”模式探索[J]. 环境卫生工程,2016,24(5):77-79.
[2]陈海滨,杨龑,刘彩.基于产生源特性的生活垃圾分类“2+n”模式拓展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17,25(3):1-3.
收稿日期:2019-04-09
作者简介:关文义(1984-),男,汉族,本科学历,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为生活垃圾分类、道路清扫保洁、生活垃圾处理等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