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滑坡地质灾害与地形条件的成生规律探究

2019-08-06 18:42张辉
环境与发展 2019年5期
关键词:坡度斜坡土体

摘要:本文主要以贵州省毕节市滑坡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滑坡与地形条件之间的关系,从坡型、坡向及坡度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得出在直线型斜坡和阶梯状斜坡、坡向140°~200°、260°~360°、坡度12°~40°滑坡最为发育。

关键词:滑坡;地形条件;成生规律

中图分类号:X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5-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5.148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geological hazards of landslides in Bijie City, Guizhou Province, a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lides and topographic conditions, the landslides are studied from three aspects: slope type, slope direction and slope gradien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ost developed landslides are straight-line slope and stepped slope, 45-135 degree of slope orientation and 20-40 degree of slope.

Key words: Landslide; Topographic conditions; Generation law

本文研究的行政区域主要包括毕节市七星关区、纳雍县、织金县、大方县、黔西县、赫章县及威宁县共7个区(县),面积约2.4万km?,总人口约650万人,地处四川、广西、贵州三省结合部,东靠遵义市、贵阳市,南连六盘水市、安顺市,西邻云南省曲靖市、昭通市,北接四川省泸州。地理坐标:103°36′—106°27′E, 26°21′—27°47′N。

1 地形条件

研究区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境内海拔平均约1600m,海拔最高处位于赫章县韭菜坪,海拔为2900.6m;海拔最低处位于金沙县、仁怀县及四川古蔺交界的赤水河谷鱼塘河,海拔为457m。西部威宁及赫章两县的西部平均海拔约2000~2400m,属高原中山地带,为研究区内的第一级阶梯;赫章的东部、纳雍县、七星关区、黔西县、大方县、织金县西部的平均海拔约1400~1800m,属中山地带,为研究区的第二级阶梯;织金县东部、黔西县平均海拔约1000~1400m,属低中山丘陵地带,为研究区的第三级阶梯。

2 滑坡发育情况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研究区内共发育有滑坡(不稳定斜坡)地质灾害共939处,在研究区的7个区县均有分布[1]。

3 地形对滑坡的成生规律

地形地貌条件对滑坡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受坡型、坡向、坡度等方面控制[2-4]。

3.1 坡型

经统计调查,研究区内滑坡地质灾害所处的坡型主要有阶梯型及直线型两种。其数量占到滑坡总数量的95%以上。其中阶梯型斜坡主要受人類工程活动的后期改造影响,一方面斜坡开挖造成斜坡体应力重新调整,打破原有的应力平衡;另一方面人为开挖形成的临空面使得斜坡具备良好的滑移空间,从而成为斜坡滑动的良好的剪出口。而直线型斜坡大气降水形成的坡面径流不利于坡面岩土体的稳定性,在坡体自重以及大气降水的共同作用下,易产生浅表层 “土溜”“滑塌”及小型滑坡。

3.2 坡向

受区域大地构造格局的控制,研究区山体走向呈现出北东至南西以及局部地区呈现北西至南东的山脉格局,其地形坡向以140°~180°、250°~270°以及350°~20°为主。

而根据统计分析,坡向为140°~200°、260°~360°地形的滑坡地质灾害最为发育。从研究区地形上分析,主要是因为地势上西高东低,研究区每年季节性的暖湿气流路径主要为南北方向,从而造成南北方向的滑坡地质灾害最为发育。

3.3 坡度

大量研究表明,斜坡坡度对滑坡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通过对研究区滑坡所处地形坡度统计表明,在12°~61°范围均有滑坡分布,但12°~40°之间最多,占到总数的93%(见表1)。分析认为,一方面:在12°~40°的地形坡度分布区,地形相对平缓,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对地质环境的破坏较强烈,因此该范围的滑坡最发育。另一方面,地形坡度大于40°时,斜坡上土体自稳能力急剧降低,从而土体总体上较薄,而地形坡度在40°以下区域土体总体较厚,地表水易下渗加重土体自重,并形成坡内径流,有利于滑坡的形成。

4 结论

本文主要从坡型、坡向及坡度三个方面研究了地形条件对滑坡地质灾害的成生规律,并得出了以下结论:

(1)直线型斜坡和阶梯状斜坡是研究区地质灾害主要坡型。(2)坡向为140°~200°、260°~360°地形的滑坡最为发育,这是因为研究区地势上西高东低,每年季节性的暖湿气流路径主要为南北方向,从而造成南北方向的滑坡地质灾害最为发育。(3)研究区滑坡主要发育在坡度12°~40°之间,因为一是该区域内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二是在该坡度范围内土体总体较厚,地表水易下渗加重土体自重,并形成坡内径流,有利于滑坡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军等.贵州省重点地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详细调查[R].贵阳: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2011.

[2]杨文东.降雨型滑坡特征及其稳定分析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6.

[3]邢林啸.三峡库区典型堆积层滑坡成因机制与预测预报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2.

[4]乌云飞.秦巴山区土石混合体滑坡变形破坏机理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2.

收稿日期:2019-04-01

作者简介:张辉(1987-),男,汉族,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

猜你喜欢
坡度斜坡土体
Song of the Motherland
Aqueducts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土体元素活化发展方向初探
常识:斜坡与阶梯
土壤化学营养元素研究
盾构施工过程中的土体变形研究
某边坡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工程勘查
斜斜的云朵
某机场高填方土基滑塌原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