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机厂车辆刹车软问题研究

2019-08-06 08:40周茂祥王思达
时代汽车 2019年7期

周茂祥 王思达

摘 要:行车制动系统是汽车上最重要的系统之一,它用以使外界(主要是路面)在汽车某些部分(主要是车轮)施加一定的力,从而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强制制动的一系列专门装置。制动系统作用体现在: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M】。

当驾驶员需要制动时,通过踩制动踏板给踏板作用力,经真空助力泵放大后传递给制动主泵,制动主泵通过活塞将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传递给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模块,ABS模块根据各轮速传感器的信号,将油压分配给各轮制动器,制动分泵活塞推动制动钳,从而实现制动。制动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保证当驾驶员给刹车踏板一定力时就能够产生制动,刹车软制动力过小说明制动系统存在问题和风险。刹车软会造成制动力不足、刹车不及时等现象,如果不能及时消除将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后果,制动管损伤,渗入空气,漏液,制动泵/分泵问题等都有可能造成刹车软。想要做到快速解决刹车软的问题,需要我们了解制动系统工作原理。专业知识及工作原理,是分析问题的基础,只有对制动系统的整体运作,以及各部件的工作原理有了深入了解以后,才能更快更准确的找到问题所在,查出故障原因及故障部位,以避免盲目拆卸,找不到问题根本原因,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缺陷。如今制动系统已经列为国家三包主要零部件之一,因此制造生产过程中更需要对刹车软问题高度重视。

本文將通过制动系统简介、刹车软问题探讨、长期预防措施等三个部分进行探讨,将刹车软产生的原因、解决方法逐一讲解,并结合现场实例对各种刹车软问题进行分析,最终达到了解问题本质和制定解决措施的目的。

关键词:行车制动系统;刹车软;长期预防措施

1 行车制动系统简介

行车制动系是由以下四个基本组成部分【J】:

①供能装置,供给、调节制动所需能量以及改善传能介质状态的各种部件.其中产 生制动能量的部分称为制动能源。人的肌体亦可作为制动能源。

②控制装置,产生制动动作和控制制动效果的各种部件。图1.1中的制动踏板机构即是最简单的一种控制装置。

③传动装置,将制动能量传输到制动器的各个部件,下图的制动主缸和制动分泵。

④执行装置,产生阻碍车辆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制动力)的部件(对车轮施加制 动力矩),见图1。

工作原理:行车过程中当驾驶员需要启动制动系统时,驾驶员会施加给制动踏板踩踏的力,经真真空助力泵放大后传递给制动主泵,制动主泵通过活塞将机械能转换成液压能传递给ABS模块,ABS模块根据各轮速传感器的信号,将油压分配给各轮制动器,制动分泵活塞推动制动钳,从而实现制动。

2 刹车软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主机厂刹车软常见的产生原因可以分为:制动管损伤、管路内存在空气、制动主缸问题等三种。

2.1 制动管损伤

拿采用对角线布置的双回路液压制动系统为例,线路走向如图2.1所示,当出现刹车软时,我们首先要检查管理又没有损伤现象,检查时按照制动系统构造,逐一检查。

案例分析:

某新车型刹车软,下线后检查制动主缸、制动硬管零件正常连接没有问题,用举升机将车辆举起后发现左前制动软管与制动钳连接处泄漏,如图2.2所示。

现场排查总装安装过程中不易碰到,而且左前悬其它部位没有损伤痕迹排除了运输过程中造成。更换制动软管后消除缺陷。

2.2 管路内存在空气

制动液加注时若抽真空时管路内空气未抽尽,致使加液后系统内仍存在空气,制动时媒质压缩量增大,因此制动效果减弱。

制动液加注通过加液设备的辅助(如图2.3所示)

整个加注过程可以分为抽真空阶段和加注阶段,如果因设备问题真空无法达到要求就会出现制动系统管路内存在空气。若踏下制动踏板时感觉软绵绵的,则说明制动液中含有空气,应拧紧管接头,按规定要求进行放气。

2.3 制动主缸问题

制动主缸工作原理为(结合图2.4):

主缸不工作时,活塞头皮碗处于进油管路旁通阀的右侧,制动主泵腔体与储油壶联通;

当踩下制动踏板时,推杆推动后缸活塞左移,皮碗遮住旁通阀孔后,后腔与储油壶隔断,腔内压力不断升高;与此同时在后腔液压及弹簧的作用下,前缸活塞向左移动,皮碗遮住旁通阀孔后,前腔与储油壶隔断,腔内压力不断升高。当继续踩下制动踏板时,前后两腔液压油通过出油阀将油压传给制动轮缸,使前后制动器工作;

撤出踏板力后,主缸前后两腔活塞在回位弹簧作用下回位,管路中制动液借助其压力推开回油阀流回主缸,主缸与储油壶回到联通状态,制动解除。

案例分析:

分析时发现车辆APD测试(空气压力泄露测试)已过,检查制动硬管、软管无损伤痕迹,管路接头无漏液,打开四轮放气螺栓,启动车辆踩踏制动发现左前轮和右后轮制动液放出,但是关闭螺栓后刹车软现象不消失。

考虑到车型均采用对角线布置的双回路液压制动系统,即左前轮缸与右后轮缸为一液压回路,右前轮缸与左后轮缸为一液压回路。这样即使其中一个回路失效,还能利用另一回路产生制动力,且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方向的稳定性。所以怀疑为制动主缸问题,换制动主缸后缺陷消失。

以上三个为造车刹车软的常见原因,可以看到任何一个原因都要了解行车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只有熟悉制动系统,了解系统构成,才能方便我们寻找缺陷。当我们对制动系统的整体运作,以及各部件的工作原理有了深入了解以后,这样就可以更快更准确的找到问题所在,更快地采取措施控制缺陷。

然后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按照七颗钻石的办法,将工艺、工具、零件、零件质量一一分析,一一排除,这样工作才会迅速找到问题,责任判罚时更具说服力。

3 长期预防措施

3.1 APD测试

APD测试(空气压力泄露测试)在制动液加注前,提前检测车辆制动系统的气密性,以便进行在线返修,防止加液时漏液,排除车辆在制动系统方面的安全隐患,其优点为:快速,高效,低成本,指标量化,可重复性好。

目前大部分工厂采用的是干式系统测试设备,用于未加注制动液的系统泄漏检测。

APD测试的步骤为:

阶段一:压缩空气填充 ;

阶段二:系统稳定阀门关闭,上游压力释放,不再向制动系统填充压缩空气;

阶段三:泄漏测试(如下图3.2所示);

如果APD测试通过,设备会控制打印机打印一张APD合格的贴纸粘到流程卡上,同样失败会打一张NOK的贴纸,这样就避免了加液时漏液,方便返修车辆。

案例分析:

某车型APD测试不过,线下用便携式APD测试设备测试仍然不能通过,将车辆用举升机举起后,仔细检查发现左前轮放气螺栓处 有明显碰伤痕迹,总装现场使用助力臂使没有碰到这个部位的可能,且整個前悬它处无损伤痕迹排除了物流运输过程造成的可能。

3.2 清洁度评审

清洁度评审为制动、转向、空调、燃油系统清洁度控制,清洁度评审为安装前的审核,安装前能够保障管路清洁,就能遏制缺陷产生,总装生产零件清洁度检查分类为:

Ⅰ级:主要指涉及到安全性的关键零件。例如:制动系统零件、转向系统零件、燃     油系统零件、发动机管路、液体加注等

Ⅱ级:主要指散热器管路、空调管路、各种液体加注壶等。例如:散热器/冷凝器管路、空调高低压管、冷却液壶及管路。

Ⅲ级:主要指一般性管路,及密封性较好的零件。例如:洗窗液管路、碳罐、启动机、发电机、压缩机等。

清洁度评审要求我们做到:

1.料箱内整洁,无杂物,零件表面无划痕、锈斑、细微杂质摆放有序;

2.零件两端有闷盖,装配前将闷盖取下,严禁提前拆包装;

3.零件两端用塑料袋包装的,必须用完一扎后再拆二扎,防止灰尘及异物进入;

4.零件既没有闷头两端也没有塑料袋的,需在标准料箱内部需用塑料带整体包装;

5.使用特殊料架的零件,料架需保持整洁,在周末或SHUT DOWN期间用塑料袋零件遮住灰尘;

6.分装件严格按照工程规定的MIN/MAX要求;

7.各类液体加注头的摆放架保持清洁,加注头无手套线头、细微杂质;

8.为方便安装使用的润滑液应保持干净,毛刷无异物;

9.装配使用的工具整洁无异物(例如:枪头无杂质,不漏油,卡箍钳干净等)。

如果制动系统清洁度没有做好,管路内存在的水分和杂质没有及时消除,容易造成制动液变质和刹车软的后果。

案例分析:

某车型刹车软,放气时发现左后轮放液存在铝屑、毛绒物等杂质,见图3.4。

3.3 管路评估

管路评估的目的,就是要确保线束和管路在车辆使用周期内不被损坏,确保使用安全、可靠。主机厂可以要求管路评估由质量工程师组织管路评审小组(召集产品工程师、装配工程师、供应商质量工程师),定期进行管路评估,每月覆盖所有车型,管路评估包括下线车辆管路评估、深度管路评估和供应商处管路评估。

当发现问题时由质量工程师确认问题并负责通知责任部门出控制措施,将问题输入问题清单。通过部门之间的共同合作确保我们公司出场车辆的管路和线束之间的间隙配合在合理范围内,消除干涉和损伤的风险,从而避免了车辆出现各种问题,从而也避免了我们所讨论的刹车软的问题。

案例分析:

某汽车厂发现制动硬管(如图3.5所示)来料存在变形。作为当班质量工程师拉动产品工程师去现场评估,这类来料不可接受,因这种变形物料安装到车上后,制动硬管干涉,存在后期管路损伤的可能。通知供应商筛选NOK物料。

这个案例反映了我们管路评估的重要性,管路评估能够检查到这类缺陷,从而避免了后期问题产生。

一名优秀的返修工能够将缺陷修好,一名合格的质量工程师不但要清楚缺陷产生的原因,更要能够制定长期措施避免缺陷发生,这是我们对质量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汽车构造》M.

[2]参考文献《汽车制动系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