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程
【摘要】在20世纪初,正确的国家观念对于中国国家的命运走向起着重要作用。邓初民按照唯物史观的原理,通过分析国家的客观本质、国家的历史发展,总结出了科学的国家观念。这一科学国家观对于中国国家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邓初民;国家观;国家建设
20世纪初期,国家主义派和无政府主义派在国内盛行。国家主义派把国家当作可以顶礼膜拜的上帝,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帜,要外抗强权,内除国贼。无政府主义派把国家当作万恶的渊源,主张无条件地把国家销毁。这两派对于国家的认识都是各走极端,不能为中国的国家前途提供任何价值。邓初民认为人民必须对国家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建设。
一、邓初民科学国家观之国家的客观本质
自从有国家以来,关于国家的理论在每一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述,这些国家理论背后都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据和历史背景。神权论者为维护教会的统治,宣扬国家是上帝创造的,国家要受上帝的支配。地上国家的主权和国王的权力是上帝授予的,国王代表上帝支配人类的物质生活。随着新的生产关系的出现,旧的神权国家观内在矛盾逐渐显现,不足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君权论国家观应运而生。君权论者认为国家应具有独立性,不应受宗教的支配,而要在绝对君主的领导下,实现一个统一的国家。民权论者较君权国家论者有进步,认为国家是由社会契约结成的,主张主权在民。黑格尔的理想国家理论认为现实中的“国家”是“绝对理性”或“伦理观念”的映像。黑格尔认为他所说的国家,无论是神权的国家还是君权的国家抑或是民权的国家,都不与之相符。在黑格尔看来,国家的本质不会因时因地而不同,是永恒不变的。
邓初民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立场出发,严格批判了神权的、君权的、民权的和理想主义的国家观,指出它们对国家本质的说明都缺乏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认识,是一种超阶级的国家理论,是一种错误的非科学的国家观,而站在超阶级国家理论对立面的阶级国家理论,才是正确的科学的国家观。实际上,科学的国家观不会从社会之外寻找国家存在的来源,国家既不是上帝造的,也不是人给的,更不是观念形成的,国家是從社会中产生,立于社会之上,又逐渐脱离于社会的一种力量。
邓初民认为要分析国家必须从阶级入手。国家是阶级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机关。要想理解国家的客观本质,必须要把握国家发展的一般规律,从其一般规律中探求国家发展的特殊规律。根据马克思主义对国家的经典论述,邓初民阐释了科学国家观的四个基本特征。一是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二是国家是一种公权力的建立;三是国家是有组织的经济剥削工具;四是国家是生长流变的。从这四个科学国家观的特征可以总结出国家的客观本质:国家是由阶级矛盾不可调和而产生出来的一个统治阶级的机关,它具有统治阶级的一种特殊力量,以经济剥削为其最终目的之社会的庞大的阶级组织,而又与其他社会产物一样为社会发展之一过程[1]。这才是一个科学的国家定义。
二、邓初民科学国家观之国家的发展过程
(一)国家的起源
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是以血缘为纽带聚在一起,以母系生产为中心,通过共同生产、共同分配的自给自足的模式生存。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变得丰富,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开始分工,阶级也随之产生了。可以说,阶级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国家形成的过程。在新的生产条件下,氏族社会原有的成员关系被打破,经济上占优势地位的人逐渐固化,形成一个稳定的等级,处于弱势的奴隶无条件接受主人的驱使和盘剥。高等级的阶级通过经济上的优势地位和相对独立的武装力量,控制了被统治阶级,使其为自己服务。可以说,国家就这样产生了。
(二)国家的发展
古代国家普遍是奴隶制国家,主要建立在奴隶主与奴隶两个对立的阶级之上。最典型的国家代表就是希腊和罗马。在奴隶制国家,国家的榨取功能增强,社会上主要的经济形态是广大的奴隶劳动,奴隶劳动为国家提供物质资料。奴隶主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不惜俘获更多的奴隶来维持这一经济形态。随着奴隶制国家发达到顶峰,奴隶劳动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力的需要,成为奴隶主的负担,奴隶社会开始走向崩溃的边缘。进入中世纪以来,封建国家取代奴隶制国家,农奴在耕种地主土地的同时被允许耕作一块有自己使用权的土地,这极大地刺激了农奴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地主土地的生产效率和收益。
脱胎于封建社会之内的资本生产制促使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产生了近代代议制国家。在近代国家里面有三种体型:一是以资产阶级之阶级支配为原则的一批资产阶级国家以及后来的帝国主义国家;二是已经踏入社会主义建设的苏维埃共和国;三是受帝国主义压迫剥削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国家生产力提高,资本积累增多,不断发展从而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最高形式。当生产力极大发展,无产阶级将采取革命的方式夺取政权,使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国家阶段。
(三)国家的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国家是一种过渡期的国家状态。在过渡时期,生产机关归国家所有,实行无产阶级专政,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逐渐消失,人们在过渡期的国家经过长期训练,养成自觉遵守社会秩序的习惯,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个人价值得到实现,以至于他们都自愿地尽其所能地来工作的时候,那么国家也将走向灭亡。这将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高级形态,实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在这个状态之下,就完全没有何等组织的权力之必要,就完全没有任何形式的国家权力之必要。国家灭亡后,会进入一个平等与公正的社会状态。
站在科学的国家观上来讲,国家作为一种政治现象,包含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这是阶级分化的结果。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在不同阶段,阶级也会随着变动。历史上国家形态的变化正是基于阶级的变动。但是,国家并不是凭空产生或者绝对存在的,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各个历史时期,国家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对于国家的研究不能从目的论出发,而应从因果律研究国家的发展。国家是动态发展的,它经历着发生、成长、没落的过程。
三、邓初民科学国家观的现实意义
(一)为中国的国家建设和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邓初民指出政治学的任务不是各色各样的解释政治,而是改造政治。在国家的研究中,要正确认识国家的本质,认识国家的发展法则。国家的本质和它的发展法则一经认识以后,当然可以依据它的发展法则以改造现实的国家,使人类的生活能适应于社会的环境而有向上的可能性。近代以来,无数先贤都希望借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概念建立中国,最后的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这就决定了中国的国家建设要另辟蹊径,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先进的国家理论正适合中国的现实需要,要求要通过暴力革命推翻大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封建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统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共同利益。邓初民在研究国家时,特别注意将国家的一般法则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既指出中国的国家有其特殊的地方,也指出中国的国家跟一般的国家原理一样,是中国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二)有利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
邓初民学习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鲜明地批判了资产阶级的国家观和修正主义的国家观,并结合当时国内的社会现实,用科学的国家观揭露国家主义派和无政府主义派错误的国家观念。邓初民的科学国家观之所以科学,主要体现在坚持唯物辩证法,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分析社会政治现象。所以我们在学习正确的国家观念时,必须从唯物史观的理论出发,认清国家是建筑在经济关系之上的政治秩序,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阶级统治的机关。这样,人们尤其是青年们便不会在错综复杂的社会中陷入错误国家观念的泥沼里。习近平主席说:“历史是现实的根源,任何一个国家的今天都来自昨天。只有了解一个国家从哪里来,才能弄懂这个国家今天怎么会是这样而不是那样,也才能搞清楚这个国家的未来会往哪里去和不会往哪里去。”[2]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对于我国的国家安全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增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同
邓初民科学国家观是辩证统一的,既承认国家的权威和作用,也不否定国家的消亡,要正确地认识国家的存在。科学的国家观告诉我们,无产阶级国家的新社会是必然到来的,要抱有坚定的信念为之努力奋斗终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场以推翻旧制度、开创新制度,打碎舊国家、建立新国家为目标的深刻社会革命由理论层面进入实践层面[3]。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家开始走向复兴之路。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资本主义国家占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我国作为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从贫穷落后的状态到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先进性。中国国家强大的事实也证明了科学国家观理论的正确性,这对于增强人民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增强人们对国家的认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邓初民.新政治学大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2]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4-02.
[3]于化民.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之国家观探析[J].东岳论丛,2011(06):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