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院校体育英语专业学生的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9-08-06 02:20韩庆
教育界·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课程改革

韩庆

【摘要】文章通过对体育院校体育英语专业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和效果的调研与分析,结合体育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对体育院校体育英语专业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有效途径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相关的设想与建议。课程改革对提高体育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体育素养有着较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体育院校;体育英语专业;公共体育课程;课程改革

体育院校的公共体育课程主要以2003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为依据,以配合体育教育专业“培养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为培养目标。

体育院校体育英语专业与体育教育专业在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体质基础方面是不同的,学生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多数没有体育运动实践经历,但其所学专业及未来就业需要与体育运动密切相关。因此,体育院校体育英语专业体育课程设置不仅要满足学生身体锻炼的需求,而且要满足“与体育相关”的专业特点与培养目标,这势必与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目前我国有14所独立设置的体育院校开设了体育英语专业。本研究选择了山东体育学院体育英语专业作为代表,对其中2014、2015、2016、2017级共4个不同年级177人进行抽样调查。

(二)研究方法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结合研究的切实需要,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问卷调查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院校目前的公共体育课程进行分析;结合体育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特征和培养目标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体育院校体育英语专业公共体育课程现状

1.教学内容。体育类院校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把精力放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对非体育专业学生的通识教育与理论概述重视程度有限。当前各体育院校大多仍是以体育教育专业的要求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与安排,这与体育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体育基础等极不匹配,也是造成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2.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织性要素。各体育院校目前采用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大多忽视水平和层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授课。这种授课形式难以从专业角度满足学生差异化的需求,不利于体育英语专业学生的发展和体育素养的形成。

3.教材。体育院校公共体育课教材大都沿用体育类专业的教材,内容主要强调项目的运动训练知识,体育理论和体育人文涉及较少,难以满足体育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与需求。

4.师资队伍。体育院校体育教师专业化程度较高,从事公共体育教学的教师多是担任体育专业教学任务的,对体育英语专业和该专业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程度也影响到了教学内容和效果。

5.教学评价。各院校大多采用传统的评价模式,评价指标中实践成绩占比偏高,这在一定限度上会影响体育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体育院校体育英语专业学生公共体育课程的开设效果分析

通过对调查对象的调查分析,笔者发现修完两年的公共体育课程之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仅有37.7%的学生认为其“非常有用”,有33.8%的学生认为“有一定作用”,认为“可有可无”的学生占14.9%,另有13.6%的学生认为公共体育课程“无需开设”。

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上,英语专业的学生与该专业公共体育课程授课教师之间的观点也存在分歧(见表1)。对于体育教师相对自信的“基本功与基本技术”教学,20.7%的教师认为教学效果很好,但只有13.6%的学生认同;对于“技战术图解”这种以往学生较难理解的内容,尽管教师的自信心不足,认为教学效果好的仅占13.8%,但由于英语专业学生较体育类专业学生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和更高的文化素養,所以37.9%的学生表现出对此类教学内容的学习信心。这都体现出了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内容、教学观念与新兴专业的学科和学生的特殊性之间的冲突。

(三)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学生的需求分析

结合专业特点,从学生的需求角度分析学生学习公共体育课程的目的。

学生特定的学习目的导致对学习的要求各异。43.1%的学生学习体育课程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16.4%的学生学习体育课程是为了拓展知识储备,27.9%的学生是出于修学分的需要,还有8.5%的学生是为了强身健体,另外4.1%的学生则是出于其他需要,如兴趣爱好等。

在非体育类专业的公共体育课程设置上,学生们对哪些课程感兴趣呢?问卷调查分析显示,较大比例的学生感兴趣的是当下普及度较高的如足球、篮球、网球等热门项目(26.3%);更多学生(30.7%)选择的是实用型项目,如健美操、瑜伽、健身、养生等;而选择目前我国大部分体育院校开设的通识类传统奥运竞技项目如田径、游泳等的学生仅占14.8%;学校和教师层面上鼓励学生学习掌握的民族传统类项目如武术等,学生的兴趣也没有预期的那么高,仅有13.1%的学生选择。

三、体育英语专业公共体育课设置对策分析

体育英语专业的公共体育课程设置调整应以融合与内化作为目标,以科学性、实用性、趣味性、先进性、开放性为原则,结合专业的实际情况与专业培养目标,注重体育课程与专业发展的内在联系,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和课程培养目标,以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为指导思想,使人才培养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要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一)公共体育课程的合理化设置

公共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依据体育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结合体育院校的自身特色,从教学实际出发,以优势项目为基础,结合地域优势和学术氛围,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建设。

(二)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

基于需求分析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较高的体育技能,而且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功底。数据显示,超过半数的学生希望在学习公共体育课程时,体育教师和专业课教师能够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授课任务。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也将更加符合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既能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专业优势和体育教师的技能优势,又可以为专业课教师提供实践专业教学的机会和条件。

(三)公共体育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

根据各体育院校实际教学情况和教学需要,组织教师和专家编写适用于体育院校体育英语专业实际公共体育教学情况的专门类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尝试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网络和多媒体资源,辅之以电子课件等形式进行生动的立体式教学。同时在课外时间积极开展体育相关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维度和视野。

(四)公共体育课程师资队伍建设

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对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院校应该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让体育功底较深的非体育类专业课教师进修体育类学科课程;聘请国内外相关专业、相关学科的专家讲学。通过种种途径培养出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师资队伍。

(五)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管理手段的转变

各体育院校管理部门对体育英语专业的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应给予充分的关注,增强管理方案的系统性、计划性和针对性。更新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和学分制度,针对教学的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情况,制订出一系列的计划,把目標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制定教师奖励机制,鼓励改革创新,增设选修课,满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公共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方式的革新

目前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注重技能培养,对体育素养的关注较少,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单方评价与双方互评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需求分析理论的解读及对体育院校体育英语专业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现状进行研究,笔者对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建议与对策,希望能够为改革的推进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更重要的是,期望本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体育院校对非体育类专业公共体育课程的关注,提升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元化体育人才,同时为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叶加宝.高等体育院校非体育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A].第八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7:889-891.

[2]王亚飞,金程.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构建与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08):1097-1098.

[3]程文广,黄冠华.我国体育院校非体专业学生体育知识技能培养的调查分析[A].第八届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611-612.

[4]李艳,刘晓峰.体育院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体质现状的测试与分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9(08):242,233.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课程改革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微格教学法在体育院校速度滑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体育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试论高等体育院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