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洛新示范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

2019-08-06 02:40韩江波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9年16期
关键词:示范区服务业河南省

韩江波

[提要]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原地区的高科技产业中心,是国务院批转的第12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河南省体制機制创新的重要示范基地。目前,示范区在研发服务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上,还存在创新型人才缺乏、资金缺乏、科技力量薄弱、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等问题。应完善研发产业发展环境、创新科技资金投入方式、积极推进新型创新载体建设、优化开放创新机制、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关键词: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发服务业;制造业;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5月10日

支持郑州、洛阳、新乡三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中央着眼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家族的“新成员”,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打造“一中心四区”,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原创新创业中心和开放创新先导区、技术转移集聚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创新创业生态区,成为河南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载体。

一、“郑洛新示范区”发展基本态势

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依托郑州、洛阳、新乡3个国家高新区,举河南省之力将其建设成为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2016年3月30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在现有11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基础上,再新设河南郑洛新、山东半岛、辽宁沈大三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郑州、洛阳、新乡是河南省创新资源最集中、创新体系最完备、创新活动最丰富、创新成果最显著的区域,以郑州、洛阳、新乡三家国家级高新区为核心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在中原腹地建成一块具有较强辐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创新“高地”。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举河南省之力推进自创区建设,加快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人才、平台、机构等“四个引领”,根据《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7年度创新引领型企业专项行动计划》、《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7年度创新引领型人才专项行动计划》、《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7年度创新引领型平台专项行动计划》、《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7年度创新引领型机构专项行动计划》,不难发现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的基本态势:

(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态势。近年来,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持续加强技术创新主体建设,完善落实创新支持政策,强化创新服务支撑,创新引领型企业获得较快成长,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已成为促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截至2016年底,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拥有创新龙头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38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97家;郑洛新三市拥有创新龙头企业16家、高新技术企业91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630家,占河南省的比例分别达到53.3%、55.2%和32.7%。

(二)创新引领人才发展态势。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为河南省创新发展的综合载体和核心增长极,在完善本地吸引集聚人才的政策措施上进行积极探索,先后分别实施“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河洛英才计划”和“牧野人才计划”等,取得一定成效。目前,郑洛新三市集聚河南省80%以上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拥有“两院”院士24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6名、“万人计划”专家2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8名、长江学者5名;省“百人计划”专家25名、中原学者44名、省优秀专家1,186名、国务院特贴专家324名。

(三)创新引领平台发展态势。截至2016年底,郑州、洛阳、新乡共建有国家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90家,占河南省总量的60%;建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众创空间29个,占河南省总量的61.7%;建有省级重点(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国际联合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各类创新平台1,713家,占河南省总数的55%;郑州、洛阳、新乡共有大中型工业企业1,408家,建有省级及以上各类创新平台的有310家,占比为22%。

(四)创新引领机构发展现状。近年来,河南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立足本省实际,通过省部会商、院(校)地合作、联合共建等多种形式,主动引进高端创新资源,与中科院、清华大学、深圳光启尖端技术有限公司等一批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和建设郑州中科新兴产业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洛阳先进制造产业研发基地、洛阳尖端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端研发机构。同时,河南省的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也尝试剥离或新建独立法人的研究机构,为相关产业和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这些新型研发机构打破身份、地域界限,采用全新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在吸引高水平科技人才、增加中高端技术供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河南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创新动力。

二、“郑洛新示范区”研发服务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困境

(一)研发服务人才缺乏

1、研发服务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因此人才的缺乏是研发服务业发展的一大障碍。如,伴随着信息经济的发展,各类技术交易市场逐步兴盛起来,新型化的人才需求也逐步上升,与之相关联的专业人才包括:科技法律人才、技术专利人才等。尽管高等教育在逐步深入发展,社会化普及率也在逐渐上升,各类人才的供给也日趋增加,但由于研发服务业获利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以及研发成果的应用具有较长的时间周期,因而使得一些研发人才“望而生却”,对人才不具有吸引力。从而造成这样一种情形:科研企业缺乏人才,而优秀人才却又自认为无法施展所学。这种不对称的人才供需结构是目前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研发服务业的瓶颈之所在。

2、研发服务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体制层面的不完善束缚人才的流动。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与突破,人才是关键因素。从当前发展的方向而言,新兴市场化国家进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方向主要为:一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二是依据产业价值链条,从附加值较低的环节向附加值较高的价值环节进行转移。研发服务业属于高端化产业,知识技术密集程度较大,是与政府、企业等诸多对象相关联的产业,对专业化服务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因此,人才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研发服务业发展质量水平的高低。

(二)研发服务业的发展缺乏资金支持,融资较为困难。研发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新兴化的产业业态,因此对于资金的需求较大。研发资金投入能否满足需求是研发服务业实现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保证研发服务业不断取得突破的关键。从目前研发服务业发展情形而言,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部研发服务业发展存在资金缺口问题,政府在政策以及体制方面并没有相应完善的机制以保证研发资金的投入。故而,研发服务业资金投入不足,融资难度较大,是目前研发服务业所面临的一个不争事实。由于研发服务业从研发成果的出现到应用具有很长的周期性,且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很多机构亦不愿投入资金冒此风险,如何解决研发服务业融资困难是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三)研发服务交易机制有待建立。研发服务交易机制,借助于市场化的服务平台可以保障供给方和需求方之间的交易,并从制度层面上给予相应的保障,也是促进供需双方增加交易量的平台支撑。在发展历程中,研发环节往往是由企业内部或者学术机构负责完成的,因此研发平台通常并不能发挥其应有功能。但当供给或者需求一方的信息不对称或不透明时,在研发服务业内部也无法建立交易机制,故而发展研发服务业也往往会成为“一纸空谈”。

(四)科技中介力量薄弱。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研发服务业若要实现可持续、良好的发展就必然需要中介机构参与其中。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建立企业的中介服务体系方面,已取得较大进步,这极大地推动了研发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但致力于全球科技合作研究的中介机构数量不多,且大多数都由一些科研院所充当。基于目前从事全球科技合作与研发的中介机构而言,其普遍存在的问题有:服务功能不完整、公共信息流动性程度低且信息量较少、政府所管理的中介机构力量薄弱且分散等。虽然现代化服务业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占比较低,但伴随着知识信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的比重也逐步提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且创新服务能力作为高端服务业的主要特征也受到更多关注。但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自主创新能力较为薄弱,很多核心技术均引进外部,企业内部创新力不足,对研发服务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素。

(五)法律法规不太健全。当前,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研发服务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对于迥异化类型的研发机构的经济定位、法律地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领域并未统一。近两年,河南省虽出台了有关的法律法规,但在实践中落实的力度不够。甚至,按照对事业单位的标准来管理研发类的产业,并未产生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态势。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省有关科技中介服务的法律、法规有待完善,对有关组织的管理还有待规范,造成技术市场运作混乱,恶性竞争普遍。郑州、洛阳、新乡政府对研发服务业的投入、政策倾斜均在强化,但还有待加强。例如,目前,郑州市并未系统化、全面化、针对化的支持研发服务业的扶持政策,单单仅有个别的技术市场税收减免等少数政策措施。此外,郑州研发服务机构的发展重数量轻质量、重投入轻管理,缺乏整体规划,且无相应的政策配套,公共信息资源少,公共科研基础建设不足,严格地讲,并未产生有助于研发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三、“郑洛新示范区”研发服务业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一)完善研发产业发展环境,优化产业变革。应建立起合理和高效的人才评价与考核体系,坚持贡献、业绩为导向,充分发挥人才作用,为科研产业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促进研发产业的长远发展。加大市场化管理,构建合理、高效、公开、透明的市场机制,遵循企业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使企业融入市场化的发展模式当中,为研发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河南省政府要促进研发产业的对外交流,以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水平,避免不合理的政策对产业发展所形成的阻碍,促进产业间合理有序地竞争与发展,规避不合理的政策体制。同时,政府应当着力提高河南省引进外资的水平,发挥好政府政策的“引流”作用,使得资金的流向符合产业整体的发展战略,符合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取消明显不合理外资待遇,以实现外资对河南省经济以及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产业发展营造一个高效的发展环境。

(二)创新科技资金投入方式。制定面向创新投资的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地方性法规,优化河南创新投资环境,支持风险投资,充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有效降低企业的研发风险。通过贴现基金、建立基金机制、担保等方式,多种手段引导民营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科技企业的融资支持。成立科技型企业担保机构,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激活风险投资市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在郑洛新国家自创区推进各类金融机构建科技型分支机构,不断探索示范区内高效运营的产业发展模式。

(三)积极推进新型创新载体建设。要紧密关注国际科技创新发展新态势,制定河南新型研发机构培育计划,给予充分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支持,大力扶持形式多样、功能多元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鼓励河南重点高校、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专业化、市场化的新型研发机构。按照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总体布局,有效依托郑洛新国家自创区、产业集聚区塑造创客空间、创新工场、星创空间等新型创新载体。

(四)优化河南开放创新机制。郑洛新国家自创区应积极推进“开放带动、引进来、走出去”的开放式创新战略,建立开放创新基金,为形成合理的开放创新环境奠定基础。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政策引导机制,构建政策优惠体系,有效引进国内外一流跨国公司、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活组织在豫成立研发机构,进而高效完成引资、引智、引技的密切融合。在全球积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建立开放式产业技术研究院,不断强化以分工互补、互惠合作、共赢发展为核心的开放创新协调组织建设。

(五)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加强对河南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的创新活动的政策支持,推动科技成果加速转化。充分发挥河南各类创新主体的优势,整合创新资源,以提升科技创新效率。积极支持在豫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建立联合研究中心,完善以社會创新为导向且促进产业持续性发展的创新链条。打造郑洛新国家自创区内河南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密切合作机制,形成一体化创新联动机制,通过完善构成要素、优化要素结构提高河南自组织协同创新能力,促使河南真正成为创新创业的栖息地。

主要参考文献:

[1]郑广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模式的选择与对策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2018(3).

[2]崔理想.强化人才支撑加快创新驱动[N].河南日报,2017.5.26.

[3]赵建吉,王艳华,刘丽,等.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发展研究[J].创新科技,2017(6).

[4]岳修科.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西部科技创新高地[J].河南科技,2017(3).

[5]徐珂.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产业创新能力研究[D].郑州:河南财经政法大学,2017.

猜你喜欢
示范区服务业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着力打造“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区”升级版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