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中“X+门”类新词语造词法的再分析

2019-08-06 11:08杨帅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7期

杨帅

摘要:“x+门”类新词语的造词法是一个由原生造词法和次生造词法组成的二层系统。原生造词法创造该词群的首词,次生造词法创造该词群的余词,词群内部存在着造词法的转换。“X+门”类新词语和“水门事件”一词只存在线索意义上的联系,不存在理据意义上的联系。

关键词:X+门;造词模型;原生造词法;次生造词法;造词理据;主观谬误

[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90-01

汉语新词语中,词根语素类词缀化造出词群的现象较为普遍,比如“x+门”类词群、“x+体”类词群、“x+族”类词群等。探讨这类新词语的造词方法必须引入时间的维度,这类新词语造词之初和后续造词过程分别运用了两种不同的造词方法。即其造词法不是单一的,是一个由原生造词法和次生造词法组成的二层系统。原生造词法是一级造词法,造出各个词群的首词,次生造词法是二级造词法,造出各个词群的余词。原生造词法创造造词范式,次生造词法填充造词范式。下而试以“x+门”造词模型为例浅析上述论断。

“x+门”造词模型可溯源至“水门事件”一词。在“水门事件”一词中,“水门”是一所大厦的名称,大厦门口有一小型人工瀑布,像一道由水做成的门,整个建筑群故而名曰“水门大厦”,英语为watergate complex,汉语的“水门”是由英语的“watergate”直译而来。“水门事件”一词在造出之后,又出现了诸如“伊朗门、兵役门、炸药门、诈捐门”等词语,2012年《汉语新词语》(商务印书馆)中列出了当年出现的“超賣门、暗算门、导游门、空饷门、水军门、宰客门”等。

周荐先生认为“x+门”类词群是由“水门事件”通过仿拟类推法创造的,我们认为这样分析失之简单。首先,“水门事件”中的“水门”是大厦的名称,作为专名,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如果从命名起源上讲,“门”用的也是其基本义。这与“x+门”结构中语素的可分离性以及“门”表达的语素义大不相同;其次,“水门事件”中“水门”一词虽然可能让人联想到“水门事件”,但在实际使用中远没有达到可以省略“事件”而只用“水门”指代“水门事件”的程度。而对于“x+门”结构,我们可以在其后加上“事件”二字,但不加却是常态,加了反而有赘余之嫌。究其原因,这里的“门”吞并了“事件”义并被“事件”义同化,已经抛弁其以往全部义项而突变为一个表示“某类事件”义的类词缀。所以,称“水门事件”到“x+门”结构是用了仿拟类推法缺乏让人信服的理据。

我们断定,“水门事件”本身是一个次生造词法所造之词,但从“水门事件”到“x+门”结构,发生了一次原生造词,这次原生造词的起因是主观谬误。对于“水门事件”一词,使用者心理上先形成了“水/门事件”的错误结构划分,这种错误的结构划分只存在于心理上而没有在词汇运用当中体现。错误结构划分的原因可能是使用者的理解和认知失误,也可能是出于造词目的而刻意为之。“水/门事件”的错误结构划分之后,“门”吞并了“事件”义并将“事件”省略,形成了“水/门”结构。首先,这一过程是心理过程,没有现实表现为词汇发展演化过程;其次,这过程是从“水门事件”一词到创造“x+门”造词模型首词过程中瞬时发生的。在此之后,“x+门”成为一个造词模型,仿拟类推原则开始发生作用,造出大量余词,与之相伴的造词法也变为次生造词法。

为了便于说明这一过程,我们暂拟将“伊朗门”看作“水门事件”之后“x+门”造词模型的首词。我们将“水门事件”和“伊朗门”之间的造词法联系称为“联系1”,将“伊朗门”和“暗算门”之间的造词法联系称为“联系2”。显而易见的是,“联系1”表达的不是等同关系,而“联系2”表达的是等同关系,“联系1”不等于“联系2”。认为从“水门事件”到“x+门”词群是运用了仿拟类推造词法无异于对“联系1”和“联系2”之间的区别视而不见。我们认为更好的解释应是,与联系1相伴的是原生造词法,起因是造词者主观谬误。与联系2相伴的是次生造词法,原则是仿拟类推。

词语在创造过程中并非都是有理据的。在造词法中,由于主观谬误导致的无理据造词现象不应被忽视。我们强调,造词理据是指符合人类认知或符合已有造词规则的道理和依据,不能将理据泛化为线索,如果我们把任何造词线索都称作造词理据,那么我们将失去将造词法研究推向精深的机会。“x+门”的造词范式不是“水门事件”直接给予的,从“水门事件”到“x+门”结构存在着造词法的转换。二者只存在线索意义上的联系,不存在理据意义上的联系。

参考文献:

[1]蒋绍愚.汉语历史词汇学概要[M].商务印书馆,2015.

[2]李丽丽.“×门”构式的特征及其生成机制[J].文教资料,2012(32):138-140.

[3]周荐.现代汉语词汇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