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玉
摘要:存在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先在德国出现的资产阶级哲学流派。存在主义者认为人的存在是最基本的本体,并且把人的非理性的心理本能和情感意志等的活动当作是人的基本存在,然后通过他的自由选择去决定他的本质。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去解读加缪《局外人》中的主人公默尔索,便可以在他看似荒诞的行为中找出其合理性,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默而索这一局外人的形象。
关键词:存在主义;加缪;默尔索;深度自由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22-02
加缪是法国小说家、哲学家和戏剧家,他在1942年发表了小说《局外人》。该书主要讲述了一位平凡的职员默尔索,他一直过着漫无目的生活。某日和朋友在海边度假,偶然杀了人而卷入一起卷宗,最后因为“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流一滴泪”而被处以死刑。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我们会发现最根本导致主人公命运悲剧的,并不是所谓的现代法律的虚伪和愚弄,而是默尔索本人的“荒诞”性格。
一、行动上的盲目性
存在主义的自由观是以意志的绝对自由和个人主义为特点的,因而个人追求自由的目的是随个人的冲动和愿望为转移的,表现在行动上有着极大的盲目性。《局外人》中描写默尔索杀人时这样写着“那个阿拉伯人抽出了刀,在阳光中对我晃了晃。钢板反射的阳光,犹如闪亮的长刃刺中我的脑门。这把灼热的利剑损坏我的睫毛,刺入我的疼痛的双眼。天穹也好像整个裂开,降落下天火。我的周身绷紧了,手紧紧抓住那把枪。不觉扳机扣动了,我触碰到了枪柄上光滑的扳机圆洞,在震耳欲聋的一声脆响声中,一切都开始了。接着,我对着那不动的躯体又连开了四抢……”从上述句子来看,默尔索并没有抱着什么明确的杀人动机,就连之后预审法官问他的杀人动机时,他也只说了当时的天气酷热。
在我们常人的意识里恐怕很难理解主人公因天气酷热而偶然的扣动扳机杀了人,这未免有点荒唐。但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去审视他的行为,便可以理解其合理性。存在主义者把人的自由选择看成是无条件的,是自己规定者自己的动机,具有隨意性和盲目性。局内的一切社会游戏规则都不适用于默尔索,所以法官的推理都不能顺利进行,以至于最后用“没在母亲的葬礼上流泪”而给主人公判了死刑。
二、道德上的主观性
存在主义抛弃了传统的“物质”与“意识”的二元论,而把人本身的存在当作是最基本的本体。他们否认道德标准的客观性,还认为道德标准是由人的主观性的自由选择所决定的。人的道德选择行为与产生行为的动机、原因并不发生联系,选择出来的行为并不是选择者预想目的的结果。
小说中最突出体现默尔索主观性的道德的事件,便是他对于自己母亲的葬礼的态度。小说的开头写着“妈妈今天死了。也许是昨天,我还真不知道。”接触到这样的开头,大多数的读者都会产生一种诧异感或者说荒唐感。因为我们大多数局内人对于亲人的去世是抱着难过的心态,对于逝世者我们更是每年纪念。但这不是默尔索心中的道德标准,书中主人公这样解释道:“我天生如此。生理的需要往往会扰乱我的情感。安葬妈妈那天,我疲惫不堪,又非常困倦,也就没有留意当时发生了什么情况。”同时,主人公也解释道自己没有经济能力去请人照顾母亲,自己与母亲之间也很少有情感需求,把母亲送去养老院是最佳的选择。显然默尔索强烈的主观性道德标准并不适用于局内人,所以尽管他们听到默尔索说:“我爱妈妈,跟所有人一样”。他们还是给他安上不孝的罪名。
默尔索的这种主观性的道德标准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结局。他的邻居雷蒙请他写一封信,目的是为了报复一个女人。默尔索因为没有理由拒绝便答应了,此后并以“怎么都行”的态度向警察做了那个女人“侵犯”雷蒙的假证。然后故事陆续展开,雷蒙惹怒了那个女人的情夫(阿拉伯人),于是那伙阿拉伯人找雷蒙报仇,而默尔索因为偶然拿到了雷蒙的枪支,并偶然地杀死了那伙阿拉伯人。在局内人看来,上述的任何一项行为都是违背道德的。但对于默尔索来说,他对自己的行为并不怎么痛悔,因为他自己心中有自己的道德标准,所以他不觉得自己为雷蒙写信、做假证有什么不对。可以说,正是默尔索的这种强烈的个人意志和主观性的道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他成为局外人。
三、精神上的深度自由
在阐述什么是“深度自由”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存在主义者提出的“荒诞人”这一概念。存在主义是一个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不可克服的矛盾和危机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的哲学流派。失业、各种形式的劳资冲突、人与人之间的欺诈和敌视、普遍的道德败坏和精神颓废等等,这一切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是层出不穷的。但是,对于不认识引起这些现象的客观规律的人们来说,这些现象的出现他们感到不能理解,使他们身不由己。个人总要受到异己的力量的支配,使他人感到科学技术、物质文明以及各种意识形态和社会组织都是压制自己的,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荒谬的。同时,他们对于荒谬的世界无能为力,因此不抱任何希望,对一切事物都无动于衷。他们看破世界的荒诞与虚假,有了清醒的意识,不再相信永恒。既没有未来,也没有永恒,荒诞人没有了希望,倒意味增加了不受约束性,这就是加缪笔下体现的“深度自由”。他们无所顾忌,运用超越理性推理的个人自由去行为处事。
对于局内人来说,如果被禁锢便失去了人身自由,所以法院会把有罪的人送往监狱。但默尔索是一个典型的持有精神上的深度自由的人物,在牢狱里他同样感受得到自由。小说中这样写道“问题全在于消磨时间。从我学会回忆的时刻起,我就终于有了营生。……于是我领悟到,一个人哪怕在世上仅仅生活过一天,进了监狱也不难度过一百年。他有足够的记忆可供追寻,不会感到烦闷。”可能普通人很难对于牢狱生活感到不烦闷,但存在主义者认为,对于一个被监禁的俘虏来说,得不到走出监狱的自由,他还是自由的。默尔索甚至在被判死刑的时候都觉得“自己从前幸福,现在仍然幸福。”
四、结语
加缪的作品对象主要不是社会生活,而是人的意识本身。《局外人》也是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读者通过阅读默尔索的一系列心理活动,从而感受到了一个随时都置身事外的“局外人”形象。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去解读主人公,我们会发现默而索虽然流放在现实之外,而他拥有的深度自由,却使他成为自我思想王国中的贵族。加缪通过刻画这一形象,从而影射了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
参考文献:
[1]加缪.《局外人》.李玉民译.煤炭工业出版社2018年8月.
[2]加缪.《西绪福斯神话》.郭宏安译译.林出版社.2013年4月1日.
[3]萨特.《存在与虚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9月1日.
[4]徐崇温、刘放桐、王克千等著《萨特及其存在主义》人民出版社1982年.